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 计划总结

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03-07 19:0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今年,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绍兴市局按照“坚持高线服务产业发展,坚守底线保障安全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服务兴局、监管强局和制度管局“三局共建”,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干出成效为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绍兴力量”。

——全省系统会议3次典型发言。在全省市场监管(药监)工作会议、全省药械化监管工作会议、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科技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2次经验介绍。在全市建设平安绍兴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会议、市直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知识产权屡创佳绩。6月,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绍兴在159个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中居全国第三,获国家总局通报表扬;在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中,柯桥区入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全省仅2个县入选;4月,央视新闻频道、央视频APP以《知识产权服务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浙江绍兴推动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连续两期报道绍兴知识产权工作成功调解的华为商标纠纷案成功入选2021年浙江省人民调解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的知识产权类案例。

——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校园食品安全智治获评全省系统改革创新案例“知识产权在线”、“商品市场智慧化应用”2个省局应用场景在绍建设“浙食链”、“浙企链”等8个应用场景在绍试点市局获评2020年度绍兴市数字赋能突出贡献集体;“互联网+监管+信用”获评2020年度绍兴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考评中,市局在全市63个部门中获得第二名

——全国首创医疗器械跨区域监管联盟。与新疆博州、河南许昌市场监管局,成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跨区域联合监管以振德医疗为主体,联合监管、创新发展”为宗旨,聚力优化、共谋发展

——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纺织化学品中心(筹)通过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二合一评审,取得831项产品及参数检测能力国家有色金属中心在全国考核中获专业领域第三名,为该领域长三角唯一上榜机构与深圳市场监管局签订深检集团与“一标四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人才培训、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11个合作项目;市特检院论文《检验锤敲击检测中的缺陷智能识别研究》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上获评一等奖

——案件查办卓有成效。“新昌县大明制冷机厂不正当竞争案”被中国外资协会品保委评为“2020-2021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唯一入选的非刑事案件;查处曼瑞德水暖产品商标侵权案,作为全国地市唯一代表,在全国互联网领域执法取证重点问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刘某销售假药案入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网络销售监管典型案例,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

一、坚持数字赋能,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有创新”,聚焦“流程再造、数字赋能、高效协同、整体智治”,促进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

(一)全力推进“三比一讲”竞赛“三比一讲”为契机,注重资源统筹,压实各级责任,全力推进十大系统落地落实。截至2021年9月底,63项指标中共有37项进入全省前三,30项列全省第一,相关做法得到章根明局长批示肯定。

(二)深化“互联网+监管”应用。按照“日日有指导、周周有会商、月月有通报”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平台功能应用、探索信用监管模式和深化部门协同监管。1-9月,全市执法检查总数65597户次,掌上执法应用率100%,高于省定目标10个百分点;应用信用规则率93.79%,高于省定目标33.79个百分点;部门联合监管率15.51%,高于省定目标10.51个百分点

(三)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智治。打造省、市、县、校(所)“四级贯通、一体集成”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现“全周期管控、全链条贯通、全过程防控、全社会共治、全方位应用”的校园食安智治新模式。

——10月25-27日全国餐饮质量提升行动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现场会将在绍兴召开。

——400家学校(幼儿园)完成校园食品安全智治平台建设预计10月份实现校园食安智治全覆盖。

——发布全国首个《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四)探索药品流通智慧监管数字化应用。建立一个分类、整合、汇总、分析全市药品零售数据的“药安通”管理平台,设置不合格药品比对等7个应用场景,构建药品零售智能监测模式。该项目已列入省局数字药监“最佳应用”创新试点育选清单。       

二、坚持问题导向,构建风险管控新体系

按照问题导向、风险管控、数字赋能、安全托底”的工作机制,抓好疫情防控、风险监测、业态监管、执法打击,牢牢守住“食品不出事、药品不出事、机器不出事”三大工作底线,平安护航建党百年。

(一)慎始如终抓好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管好零售药店、市场交易和冷链食品“两门一链”为重点,慎始如终抓落实,为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贡献。

——管好市场交易“小门”。制定《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组织召开全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现场会,推广落实农贸市场疫情防控标准及流程。牵头开展全市农贸市场“守小门”专项督查工作,已下发督查通报16期。

——管好零售药店“小门”。将零售药店“守小门”疫情防控工作与零售药店信用等级直接挂钩,在2021年度药品经营企业信用评定工作文件中予以明确。今年以来开展市级督查17次,暗访检查零售药店289家次,发现问题30家,并予以通报。

——管好进口食品“冷链”。组织“浙冷链”物防、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物防督查、全市重点领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进口冷链食品“四个不得”专项督查,检查相关单位180余家,发现问题148个,均已完成整改;下发《交办单》7件,及时有效处置涉疫信息;制定全省首个《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评价方案》,提升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长效管理。

(二)抽检分离抓好风险监测。深化“抽检分离”改革,提高抽检靶向性,提升问题发现率。

——截至9月27日,全市共完成食品监督抽样17062批次,完成检验14663批次,抽样完成率和检验完成率分别为84.3%和72.4%,不合格231批次,不合格率1.58%。

——印发《2021年绍兴市药品质量抽检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9月15日前完成全年抽样任务,其中省级抽样4个专项73批次、市级抽样1106批次,检毕730批次,不合格3批次,首次完成本地生产品种全覆盖抽检。

(三)创新机制抓好安全监管。突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严守安全底线

——开展改进电梯维保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市级试点工作,召开全市电梯安装(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改革试点单位专题会议,在柯桥、上虞、嵊州、新昌等地开展深化电梯监管方式改革试点。

——全省首创“网络联合执法站”,与市委网信办建立机制共建、舆情共享、联合共治工作机制,联合约谈美团、饿了么两家平台,查办一互联网企业刷单炒信案件,涉及虚假交易的网店60余家,虚假交易订单数量64000余笔。

——与绍兴海关签订合作备忘录,在信用体系打造、产品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七方面深化合作,查办绍兴黄酒海外维权第一案,实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全链条打击,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有效破解境外假冒侵权商品维权难题。

——强化广告监测,助推“双减”政策落地,共计监测教育培训类广告370条次,实地排查160条次,收缴各类广告宣传单2000余份,立案查处校外培训广告7起,作出行政处罚3起,罚没款3.4万元

(四)系统作战抓好执法打击。共查办市场监管领域案件4845件,较去年同期上升68.11%。其中,大要案620件,较去年同期上升37.78%;罚没款4726.27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05%。

三、坚持统筹谋划,助推产业质量新发展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打好“万亩千亿”“浙江制造”、知识产权组合拳,着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持续推进“一站式”企业注销改革截至8月,全市注销企业9399户,其中简易注销5827户,简易注销比例61.9%,高于省定的目标值11.9个百分点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截至8月,全市“证照分离”改革办理量为26058件,其中审批改备案2776件,实行告知承诺5771件,优化审批服务17511件。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截至8月底,全市“一日办结”企业22481家,网办率达100%继续实企业开办“零成本”,今年到8月底为企业减费642.7万元,受惠企业共22481户。

(二)全力服务“万亩千亿”平台建设聚焦医药创新、检验检测、商标注册三大服务平台,做好以招商参谋、政策参谋和审批服务为内容的“两参谋一服务”工作。截至9月底,服务万亩千亿平台医药企业51家次,提供各类政策咨询、行政许可、委托检定校验等现场服务65项,其中规范管理培训指导25项,办理出口证明12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帮扶29项。

(三)有力开展标准化工作。以建立新智造标准体系为导向,稳步开展数字改革标准化工作,成立了全省首个数字改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年,共有50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发布,全年完成率111%;完成对标达标企业166家,全年完成率144%;发布7项地方标准,并有4项标准进行了立项。

(四)大力推动质量发展工作。突出顶层设计编制《绍兴市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绍兴市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对标提升截至9月底全市共新增“品字标”企业39家,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突出示范引领,对新一批六个特色产业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嵊州厨具产业入选全省十大重点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

(五)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坚持“一地一特色”工作思路,对标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打造知识产权多元纠纷处理“绍兴模”。按照“能调不裁、能裁不诉”的原则,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相结合的大保护、快保护工作格局。今年以来,调解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20起,涉案金额达276.6万元。

——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绍兴板块”。出台《绍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性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建立绍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性风险补偿体系,1-9月,全市专利质押融资额实现74.8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49倍。

——打造“知管家”知识产权托管“绍兴智治”。全国首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端为突破口的企业“知管家”项目,为企业提供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等12项础管理服务,以及知识产权贯标等15项“个性化”服务。

四、坚持党建引领,展现“三局共建”新风貌

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服务兴局、监管强局、制度管局”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升市场监管系统“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安全”能力,努力形成“党委有凝聚力、支部有战斗力、党员有执行力”的生动局面

(一)“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力量。坚持高标准部署党史学习教育“三级书记”带头,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委的“主体工程”抓实抓好

——积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年理论征文比赛,8篇征文获奖

——召开时代先锋报告会,学习身边人,做好眼前事,号召更多干部对标先进、看齐典型。

——新增2个基层党支部,调整8位年轻中层干部担任新支部书记,选派8位在职支部书和4位离退休支部书记参加市直机关支部书记培训。

(二)“服务兴局”促进形象提升。以民生实事工程为重点,推进放心消费、“浙食链”、阳光厨房、农贸市场等便民服务建设。

——高质量推进放心消费建设。全市共培育放心消费单位15779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7135家、放心工厂4497家,分别完成省下任务的131.49%、137.21%和121.54%,完成率分列全省第一、第三和第四。

——全力推进“浙食链”建设应用。新增全程可追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669家,完成率206.9%;全市105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阳光工厂”硬件安装上虞区成功入选“浙食链”完成进度挂帅区。

——持续推进市场改造提升。46家“五化”市场通过验收,“五化”市场考核平均得分为105.76分(裸分),平均分高居全省首位。40城乡放心农贸市场完成改造,还有15家进度均在80%以上,完成省定指标148.6%

——全覆盖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全市1145个学校食堂建设了“智能阳光厨房”,603家学校安装物联设备3000余件

(三)“监管强局”彰显业务权威。坚持“强大的监管造就强大的产业”思路,坚定不移地帮、毫不手软地查,致力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支持医药企业创新、中药产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1+9”政策,推动《绍兴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制定。

——推进中药“五个一”工程半夏ISO国际质量标准已通过ISO国际标准委员会第一轮国内答辩和第二轮国际答辩,正式获批立项。

——我市共有4个1类新药通过审批(占全省40%),10个1类新药临床在研,6个项目获得“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全市已有26个品规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占全省18%),18个品规集采中选,11个品规药品完成研究并上报国家局审评。

    (四)“制度管局”规范依法履职。按照“从严管干部、制度抓队伍”的思路,坚持严管厚爱并举、激励约束并重,规范制度、查漏补缺、防范风险、巩固提升,重点落实“制度管局”十项任务持续深化“两不一推诿”专项整治发通报6期,责令检讨1人、责成整改7人,努力形成“用制度检查执行、用整改体现成效”的工作模式。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市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