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下派任务签收一下,‘待签收’任务马上就清零了,再去‘待分配’处分配。”上午8点半,陶堰街道浔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许红根正用“浙里兴村共富”系统签收、派发任务,开启一天的工作。
村两委会成员在系统上接收任务后,各自开始忙碌了起来。有的负责对沿街店铺进行反诈宣传,有的负责张贴公示清单,有的则开始当天的人居环境整治……许红根说,系统学会后操作特别方便,工作效率也高了,“数改红利”效果明显。
据悉,陶堰街道是越城“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应用的试点单位,于去年10月开始运行。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通过抓牢核心架构、聚焦高频需求、注重管用实用,落实“事项一口归集”“任务一贯到底”“评价一体多维”“干事一屏掌控”“监管一览无余”,建立智治全链条场景,推动基层治理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系统重构。
系统的有效应用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丹表示,通过“浙里兴村共富”这个平台,高效、便捷地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摸排工作派发到村里面。据统计,3月份以来,通过场景应用,已经摸排重点相关人员200余条。
系统的推广还是干部评分的有力抓手。“场景应用内的每项任务都会进行赋分,这有助于干部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陶堰街道组织委员赵永夫告诉记者,“我们还运用党建统领‘五大共富’榜单,可视化衡量乡村振兴的争创业绩。大家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月底,在绍兴市调度试点镇街“浙里兴村(治社)共富”场景应用的7项评价指标中,陶堰街道6项位列全市第一。
在孙端街道樊浦村,记者远远就看到“浙里兴村共富”村级大屏上各项数据。
“村里下了大工夫整改,现在路边的堆积物没了,路看起来都宽了不少。”村民顾大妈说。“以前我们有什么事情都要开个会议,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只要打开手机,工作情况就一目了然,大大加快了工作的流转和落实。”樊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顾新娣说,村民的满意是对村里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变革。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份“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应用全区推广以来,孙端街道根据系统内各层级角色分工,已开展专题培训7次,培训人数达152人,已开通101个镇级账号,107个村级账号。此外,街道实行集点成片的网格化管理模式,2月28日以来4名专班成员包片每日下村指导,17位网格负责人按点负责。截至目前,派发村级任务总数873件,办结801件,办结率达91.8%。
孙端街道组织委员俞小芳表示,接下来,街道在全体人员“会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流转量,用好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越城区始终坚持把“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应用推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体现在工作中。越城区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骆小满表示,越城将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承担起上下贯通的红色根脉强基指数的研发任务,为绍兴组织系统数字化改革贡献越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