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文物大展在绍兴博物馆拉开序幕。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杨颂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书记罗汝鹏,杭州市宋韵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寿勤泽,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利华,市文广旅游局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等出席开展仪式,并参观展览。开展仪式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潘永松主持。
“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文物大展开展仪式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潘永松主持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讲话
开展仪式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也是绍兴的鲜明文化标志之一。作为宋代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精华集萃,宋韵文化也符合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是时代赋予的命题。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绍兴作为南宋的陪都,宋代遗存丰厚,是宋韵文化的集大成者。今年正值绍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举办“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文物大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让宋韵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的一场重要活动,也是当代人对这座城市的一个贡献。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绍兴,承继振兴,唯实正道。其精神源自越王十年生聚复国,发于南宋六陵攒宫复兴,盛于明清百年光复中华。此次宋韵文物大展以宋代绍兴历史为脉络,分为“宋城风韵”“皇陵余韵”“胜迹神韵”“名士和韵”“名篇清韵”“风物雅韵”6个单元,展出宋代瓷器、陶器、金器、银器、铜器、玉器,以及砖瓦、印章、钱币、碑刻拓片、古籍文献等各类文物332件(组),其中一级文物38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宋六陵、兰若寺大墓最新考古发掘的文物近百件,70%以上的文物展品首次与观众见面。如此系统性地展示宋韵文物,全省尚属首次,意义深远。
开展仪式上,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向绍兴博物馆捐赠了宋代钱币。绍兴博物馆与北海小学签订了“宋韵文化进校园”合作协议。这是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扎实有效的举措,更是一项公共文化服务的民生实事工程。博物馆的力量正在持续释放,正在被更多的人所感知、体会和重视。
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向绍兴博物馆捐赠宋代钱币
本次展览由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绍兴博物馆承办。展览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省市考古研究所、绍兴图书馆、各县市区博物馆、民间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宋文化爱好者的鼎力支持。展期2022年5月18日至7月18日。开展当天,吸引了1400余人参观。
精品文物鉴赏
宋三彩船形砚滴
(绍兴博物馆 藏)
这是一个文房用具,用于向砚中滴水以磨墨,也可以视为船模型。船面中部和尾部有两个卷篷,两侧设有镂空栏板。船舱中空,船的一端有一个三角形小孔,平底。它不仅制作精美,富有中国江南水乡特色,且造型生动,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了解当时船舶结构的珍贵形象资料。
宋钧窑青白釉塑人物连碟瓷粉盒
(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 藏)
盒内正中堆塑一梳妆女子,三根藤蔓自中心向外延伸,端部结出花蕾,将盒体分隔为三部分,分置三只小碟。藤蔓、花蕾及小碟被信手装点数处褐彩。胎色灰白,施青白釉,釉面现冰裂纹。三只小碟可盛放不同的化妆品,而花蕾、藤蔓、女子,又将脂粉之盒装点得情趣盎然,是一件匠心之作。
南宋“碧玉子”铭随形端砚
(诸暨市博物馆 藏)
此砚为圆形,边缘不规则。砚面多灰白色,面与底均磨制光滑。砚面不开墨堂和墨池,以乳白色为主,伴以青色和淡黄色。石质细腻温润。砚面一侧阴刻隶书“碧玉子”三字。
南宋六曲葵边镜
(新昌县博物馆 藏)
这是一个照容用具。细带钮,镜背左侧方框内双行铭文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1972年新昌县城南乡丁村南宋乾道六年(1170)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