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越子城,半部越城史;一江两岸走,产城景交融。
近日,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推进会公布了全省首批17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我市越城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和上虞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榜上有名。
这两个风貌区具有怎样的特色,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观赏点?让我们一睹为快。
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
公元前490年,范蠡受勾践之命筑子城,现今的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融越国遗迹、古越文化、城市格局于一体,含仓桥直街、前观巷、后观巷3个历史街区,是绍兴古城的精华区块。
绍兴古城虽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但至今城址未变,风貌犹存。当年的勾践小城,依然有许多越国遗迹可寻,由此,越子城历史街区拥有浓浓的古越风韵。
这是快速了解古城风貌的最好窗口。
在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的核心,有不少值得打卡的地方。其中,越国遗迹和文物古迹遍布的府山一直是古城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府山原名卧龙山。曾是越王勾践的宫殿所在,又是历代郡衙、府衙的所在地。山上松竹交翠,绿意盈眸。飞檐翘角的飞翼楼,与气势不凡的越王台遥相呼应,在府山西南峰则恢复重建了越中胜景蓬莱阁。文种墓、摩崖石刻、清白泉(碑)、龙湫泉、紫翠亭、雷公殿、风雨亭等古迹遗存数不胜数。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访古探胜,赋诗抒怀。王羲之、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在此游览,留下了大量绝美诗篇,流传千古。
而在府山周边,环山河、仓桥直街、龙山后街、府横街、范文澜故居、西园等诸多名胜古迹,让越子城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尤其是老绍兴津津乐道的仓桥直街,目前已经成为古城文商旅融合的样板街巷之一。
坐落于越城区前观巷的徐渭艺术馆,在去年徐渭诞辰50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艺术馆外形简约,风格典雅,在金属、玻璃与石材的冲突和对话中展现着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营造出黑白的纯粹、轻盈和精致的格调,成为了绍兴又一文化新地标。
市名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越子城已成为古越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聚集区、文商旅融合示范区的新亮点,也是绍兴人精神和生活层面的文化圣地。
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
连片的花海、开阔的草地、亲水的绿道……今年“五一”假期,总投资约4.38亿元、占地78.9万平方米的曹娥江一江两岸三期景区正式向公众开放,一时间成为市民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每当傍晚或节假日,曹娥江一江两岸景观带外围道路,四面八方涌来的车流排成长龙,景区内三五成群的休闲市民随处可见。
尤其是夜幕下的一江两岸,灯光、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美丽画境。夜景中的一江两岸静谧安详,微风徐徐,市民们或徜徉在江边的花海草坪间,或闲走在那条闪现蓝白色光圈的网红道上,或凝望远近星星点点的城市灯光,或支起帐篷在景区各处聚会休闲聊天,享受城市优越环境和品质空间带来的放松与愉悦。
2021年下半年开始,上虞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建设同步启动。风貌区在上虞主城区的西侧呈带状展开,北滨曹娥江,西临杭甬运河,东西沿江绵延2.6公里。“家门口的一江两岸让我每天坚持运动有了动力,因为这里可以移步换景,江边的花海一年四季都不同。”家住上虞区百官街道的小徐每天下班就直奔江边步道,跑上一个小时再回家。
每当夜幕降临,江边的荧光跑道,如同星空般绚丽。
江河为脉,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全面融合“水利、景观、文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生动诠释产、城、景、人融合发展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