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来到绍兴,参加嵊州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通线仪式并考察滨海新区。这是他第一次来绍兴,也是第一次为项目“站台”。此前的5月份,绍兴主要领导分两次赶赴深圳拜会王传福,又“追加”签下了嵊州二期项目和滨海项目。
嵊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前后只用了8个月。5月下旬刚刚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车滨海项目,根据要求签约后100天内就要交地开工,另一个“绍兴速度”又将诞生。王传福连连说“绍兴山美水美人更美”,用“产业发展的绍兴速度”“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诚意”来赞誉绍兴的营商环境。
王传福可能是当下中国企业家中最具热度的人物之一。就在6月10日,比亚迪迈入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自主品牌车企中的首家。
今年以来,从安徽合肥、蚌埠、芜湖到湖北,寻求合作的城市几乎踏破了比亚迪的门槛。
尽管谈判者众,但通过百度搜索能查到的签约城市,只有绍兴。
绍兴引力
城市在追逐比亚迪,比亚迪也在选择城市。
5月22日至23日,市委书记盛阅春赴深圳签约。在此之前,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专程赴深圳拜会王传福。一个GDP达6785亿城市的主要领导,一个月内两会比亚迪,这份诚意,让王传福十分动容。他用“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一流”形容绍兴,并表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携手合作,在新赛道新领域实现更大发展。”
6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绍兴进入“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地方”专项名单。全国只有10个,绍兴是浙江唯一入选市。
近年来,绍兴在锚定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绿色”大考中,成绩不俗。如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招引链主项目群,新引进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园、天圣绿能现代纺织、宝武碳纤维等百亿级项目。在全省传统工业大市中,今年绍兴工业增速排名第一。二季度以来,绍兴先后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人民日报社和浙江省联合举办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高峰论坛、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推进会等多个重量级会议发言。规格之高、频率之密,居全省地市之首。
在时代的跑道上,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的绍兴,早已超越了预设的标杆,不管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集聚地,省大湾区“六大新区”之一的绍兴滨海新区所在地,还是长三角一体化风口地、“亚运城市”相邻地,绍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绩亮眼、举措扎实,走在了全省前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样的绍兴,显然符合比亚迪通过绿色技术和产业促进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定位。
有一个细节是,一个多月前,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企业相关负责人因省外疫情无法赶赴嵊州,嵊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专门召开视频会议,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云攻坚组”,开启“直播带岗”云招工,很快就招聘到1500多名员工。
“我们在一片空地上,快速建立起一座世界级动力电池智能工厂,比协议约定的投产时间提前了6个半月。”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弗迪电池CEO何龙用“靠谱”形容绍兴的营商环境。
这种高效的干部作风,“金牌店小二”的“拼劲”,无疑为比亚迪绍兴的第二个项目落地滨海新区提供了更多信心。
绍兴土壤
“长三角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地,在产业链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绍兴作为首批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有着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基础设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嵊州项目的投产致辞中,王传福用开场白阐明心迹。
产业要土壤,独木难成林。“选择”的背后,是因为绍兴“有”!
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招商二处处长张璐对此感触尤深。今年4月,比亚迪滨海项目启动招商,中心第一支小分队来到深圳打前站。今年5月初,市长施惠芳奔赴深圳洽谈。5月22日至23日,市委书记盛阅春再赴深圳,敲下了双方合作的最后一枚钉子。整个项目从启动到签约,前后不到两个月。
高效的背后,是绍兴产业基础、产业氛围和产业集群产生的强劲引力。
经过40多年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在绍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产业基础, 成为绍兴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支柱,“双十双百”集群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链。截至2021年,绍兴全市共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小相关企业近2000家,相关产品年产值近500亿元,涌现出了世纪华通、万丰奥威、三花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位居行业前列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绍兴“万亩千亿”集成电路产业更是发展势头迅猛,上下游产业不断集聚,芯片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了优良的产业生态发展土壤,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也在绍兴。随着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近几年积累的集成电路产业优势不断放大,芯片产值已经达到四五百亿元,而且是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集成电路是一个高度依赖上下游产业联动的行业,对于比亚迪这样正在加速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来说,‘芯’产业高地绍兴是很难拒绝的诱惑。”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郑华说,最初在和比亚迪接触的时候,是冲着电力储能项目去的。但在具体接触中,他们发现,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都需要芯片。现在嵊州已经有了电池项目,如果能在绍兴再布局芯片,相当于把比亚迪核心技术中的两项都放在了绍兴,难道还怕以后引不进整车项目吗?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双方一拍即合。
这样的谋划,其实也为绍兴全市域产业链布局打开了思路。据郑华介绍,今后绍兴的项目招商,将由过去的单一项目招商向全市域产业链招商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完善全市域产业集群,为项目招引集聚更大引力。
双向奔赴
比亚迪落子绍兴,看中的是绍兴日益深厚的产业基础,展现的更是共筑都市圈、拥抱长三角的勃勃雄心。
王传福表示,未来将助力绍兴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促进绍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持续关注并支持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绿色技术和产业促进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
这其中传递的信号是比亚迪未来对绍兴发展深度参与的可能性。比亚迪能帮助绍兴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推进整车产业发展,绍兴也将成为比亚迪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金主”。
眼下的绍兴,正在建设网络大城市。今年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协作体系是网络大城市的重要基石。”探索一条与企业双赢互惠的共同发展之路,是绍兴在网络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溢出效应”。
在此背景下,绍兴主要领导向比亚迪传递了“城市合伙人”的理念。
新能源汽车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布局的战略,是世界百年变局中的一个历史机遇,绍兴汽车产业已迎来新的“窗口期”。瞄准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带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加快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是绍兴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比亚迪看到了这个机遇,绍兴也看到了这个机遇,双方不约而同都想紧紧抓住它。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看到了“城市合伙人”的无限机遇和广阔空间——所谓“城市合伙人”,就是企业和城市,彼此有着最深刻的诚意和信任,都有更长远的成长诉求和更宏阔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携手向前。
毕竟,杭绍甬都市圈,融杭联甬接沪,长三角一体化,“地铁+高铁+快速路”直通杭州……对绍兴而言,同城效应更将加速催化区域的粘连作用,对产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比亚迪,投资的是项目,但更是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