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浙江石油绍兴油库中心质检室主任赵琴怡正在进行取样检测。
截至昨天,我市已持续6天出现40℃左右的高温热浪天气,6个区、县(市)也相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接下来10天,我市仍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
建筑工人、交警、医护人员……无数一线人员挥汗如雨、坚守岗位,为保障城市项目建设如期推进、人民生活有序运转而尽心尽力、无私奉献。
“上天入地”施工忙
沿着临时搭建的扶梯往下走60多级台阶,就到了李志权工作的地方——处于地下15米的施工作业区。李志权是绍兴地铁2号线镜湖医院站的生产副经理,这个夏天,他每天要在地下二层的站台施工区待上9个多小时。
地下作业区四面都是钢筋混凝土,空气流通不畅,远比地面更闷热。李志权蹲在地上,一边捆扎着钢筋,一边和记者说,“保工期,8月底就能完成。”
在地铁2号线镜湖医院站,150余名施工人员被分成10多个班组,每个小组各有分工,虽然每个人皮肤都被晒得黝黑,但他们却干劲十足。项目部调整了工人的作息时间,上午作业时间到10点就结束了,下午的施工作业则从4点开始。“我们把一些没有噪声的施工作业安排到晚上,天气凉快些。”中铁广州局绍兴地铁项目党支部书记唐治兵说。
连日来,我市各重点工程克服高温影响,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同时抢抓工期。相较于李志权的“入地”,陈建明的工作则是“上天”。陈建明是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绍兴市儿童医院)项目的一名施工人员,负责高楼幕墙施工作业。距离地面20米的空中,他在搭好的支架上来回穿梭,旁边的玻璃幕墙在太阳炙烤下温度高达60℃。
“我们一般要求高楼幕墙施工作业人员穿上长袖,戴上双层手套。”项目负责人傅春兴说,目前该项目共有600余名施工人员在进行水电安装、室内装修、幕墙安装作业,整个项目计划明年3月建成。
坚守岗位保平安
昨天上午10点,中国石化浙江石油绍兴油库中心质检室主任赵琴怡接到通知,要对新入库的3个油罐进行取样检测。高温闷热的天气让绍兴进入了用油高峰,油库的工作人员必须在热浪中坚守,以确保绍兴及周边地区的用油安全。
20米高的罐体外,呈S形的铁质爬梯有一百多级。还没爬上罐顶,赵琴怡的衣服已湿了大半。由于没有任何遮挡物,罐顶气温高达48℃。为了不产生静电,取样全程需要佩戴一双厚厚的橡胶手套,再加上厚实的工作服和安全帽,闷热感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高温天气下作业更要提起十二分精神,中国石化浙江石油绍兴油库生产运行班和消防应急班的工作人员平均一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完整的油库巡查。“我们一共要巡查消防配电间、低压总配室、油气回收区等14个点位。”生产运行班的李超告诉记者,一圈走下来就要半个多小时,平均每人每天要轮到3次。
这段时间,市公安交管局高新交警大队迪荡中队中队长陈超每天都与马路作伴。下午4点半,太阳的“热情”一点没减,在越城区平江路和人民东路交叉口,陈超指挥着来往车辆通行,全身早已湿透。“从站上马路开始,衣服就没干过。”陈超说。
“这里是越城区城东区域的主要交通路口,尤其是早晚高峰,从隧道出来的车辆都从这条路走,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的情况。”陈超告诉记者,但无论多热,也一定要坚守岗位,确保城市畅通。
腰上挂着小风扇
早上7点半,越城区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傅单筠上岗了,中心门前的小小核酸采样舱就是她工作的地方,一站一上午。
熟练地穿上隔离服后,她又在腰间挂上了一个小风扇。这个长约20厘米的小方盒子连着一根黑色的管子,管子一端插进隔离服内。打开开关后,白色的隔离服如同充气一般鼓了起来。
这是中心采购的新装备。“隔离服密不透风,有了风扇,就可以把防护服稍稍撑开一些,犹如内循环一般。”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传樑说,他们这个核酸采样点平均每天要采样近4000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万人次。
工作一上午,不喝水也不上厕所,傅单筠的衣服一直是全湿的状态,手也被手套里的汗水泡得发白起皱。“不过,一旦开始做核酸了,就会忘记闷热这回事,一心只想完成好任务。”
记者发现,为了给市民营造舒适的环境,该采样区架起了3米多高、10米多长的遮阳棚,棚子上方装了6台电风扇。“排队时凉快了不少。”市民陈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