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7-04 11:0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强保障保民生、抓改革促发展”主题主线,强化行动担当,加快攻坚突破,着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全力提升发展新高度,为我市加快实现“五个率先”、奋力开创新时代绍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作出公用事业集团新贡献。

2022年集团经营主要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69.15亿元以上,归母净利润不低于0.65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企业基准线以内,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以上;供水2.59亿方,排水0.82亿方。天然气供气16.5亿方,处置一般固废垃圾107.7万吨,餐厨垃圾10.65万吨。供水管网漏损率保持在4%以内,燃气管网产销差率1%以内,水质合格率100%;全年不发生影响供排水、供气、工程建设、环卫运营的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环保事件;全年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意识形态不良和责任性重复信访事件;全年不发生党员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的严重违纪违规事件;围绕上述目标,全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点:


项目

序号

工作内容

经营指标

1

供水2.59亿方,排水0.82亿方。供水管网漏损率保持在4%以内水质合格率100%。

2

天然气供气16.1亿方。燃气管网产销差率1%以内。

3

处置一般固废垃圾107.7万吨,餐厨垃圾10.65万吨。

4

销售收入69.15亿元以上,归母净利润不低于0.65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企业基准线以内,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0%及以上。

改革发展

5

谋划“三区”主业融合,探索区域项目合作机制,推进全市公用事业基础共建、设施共用、信息共享,促进全市市政设施集约化布局和公用资源优化配置。

6

平稳推进越城区液化气企业改革工作,抓好过渡期新公司各项运营工作。

7

多举措深化垃圾量不足的应对,着手推进陈腐垃圾去库存实施可行性研究。

8

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加快形成集中供冷供热专项规划落地,加速拓展新能源市场,全年新拓展用户完成签约面积10万平方以上。

9

推动集团资产证券化,谋划实施集团市场型企业股改,培育1-2家重点上市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水联环科集团第二轮委托经营到期后的经营模式方案,扩大和提升混改企业工作成效。

10

稳步实施下属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推进中长期任期激励和员工持股试点工作。(三项制度改革)

11

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力争发行政府专项债。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税收等利好政策支持,稳妥推动2022年污水处理价格上调工作;积极探索推动污水处理费收支管理两条线政策落地;积极推动自来水价格调整。

12

开展资产确权和盘活,加快处置低效资产和历史遗留问题。梳理各类闲置,提出利用处置方案。统筹推进清能老厂区、国际物流、塔山文化广场、皋埠地块、陆游故里等房产地产的处置利用工作。深化集团级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应用,对政策、法规等资讯进行宏观分析、数据共享。

13

梳理总结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开展企业文化大讨论等活动,推动先进典型选树、阵地建设、专项文化等项目建设,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企业文化体系。

14

做好集团品牌策划与推广,梳理摸排集团现有品牌,培育新的特色价值品牌;加大与省市级各类新闻媒体合作力度,统一集团对外形象标识、宣传口径,提升企业对外辨识度和知晓率。

运营管理

15

完善枯水期、冰冻期应急保障和有序供水实施方案,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城市水资源“解近忧,谋长远”配套方案优化工作,实施宋六陵水厂第二水源工程前期和镜岭水库配套水厂谋划等工作。

16

实现“供水智能化”整体项目建成与试运行,实现供水优化调度、辅助决策支持、漏损智能管控。以供水智能化项目建设为契机,保持水质指标继续领跑全国,打造行业标杆。

17

做深做实天然气直供代输,推动建立以省天投为主、其他气源方为辅的天然气稳定供应机制;强化用气需求侧管理,加强与市发改、经信、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动,健全完善有序供气长效机制,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稳定。

18

完成“智慧燃气一体化”省级标准化创建的标准编制与创建验收,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供气调度全监控、设施养护全方位、设计施工全规范、营业服务全流程的燃气直通一体化智慧服务标准体系。

19

聚焦生产运行安全环保,强化基础设施生产运行管控,开展循环生态产业园垃圾合理调度课题研究,推进固废中心渗滤液处置设施建设。

20

持续推进集团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广数字党建、综合监督等各类生产、管理、服务应用平台的开发、使用,着力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整合、共享水平。深化“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一体化”、“枯水期三源三厂应急联合调度”、“燃气管网第三方施工点数字监管”等具有公用特色的典型应用场景。

21

推动“生产工艺、管网运行、智能控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分级、分区域做好排水管网普查、清淤、整改工作,完善排水GIS基础信息。建立燃气管网仿真系统,深化数据融合,实时模拟管网运行状态。依托循环园区,推动科技项目立项,进一步优化固废垃圾分类转运体系,提升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烧能力。

22

建立完善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加强成本管控,降低运营成本。

23

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全方位梳理评估、优化完善,收集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汇编成册;实施制度修订工作计划,并将制度汇编成册。引入优秀律师事务所,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普法教育宣传。

24

对集团现有的投资企业进行系统摸排和评估,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有重点选择部分投资项目开展效益、风险等后评价,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25

提升行风服务水平,优化政务热线处理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持续深入开展民生服务“十件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打造服务样板。

安全治理

26

全年供水、排水、供气、垃圾处置等生产运行安全平稳,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不发生影响供排水、供气、工程建设、环卫运营的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环保事件,力争亡人事故“零发生”。

27

以深化“平安公用”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实施集团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系统构建“3+8”工作体系,确保全面完成“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攻坚年”各项目标任务。

28

以安标化企业创建为抓手,系统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机制,实现集团范围内市级以上安标化企业全覆盖,力争新创2家省级安标化企业。

29

针对市安委会巡查反馈及各单位安全环保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建立重大风险和隐患清单,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抓好安全风险点和隐患点的排查与整改。

30

梳理摸清团管辖范围内的老旧管网及老厂老设备运行现状,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实施。

31

组织管线单位摸清家底,进一步完善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加强供排水、燃气、通信等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

32

谋划筹建集团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供排水、供气、垃圾处置、网络信息安全等应急预案,完善集团及各下属单位“1+N”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预案动态修订、常态演练的工作机制;

33

加强反恐设备维保和改造升级,全力确保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重要节会、赛事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期间集团服务保障、生产运行安全稳定。

工程建设

34

持续加大公用民生和主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配合做好绍兴市区给水、排水、燃气专项规划(2021-2035)优化完善工作。

35

加速推进集团镜湖总部建设,2022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总形象进度90%。

36

启动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高新区块)排污专线工程建设,2022年完成投资2500万元,总体形象进度10%。

37

积极推进镜湖新区综合能源站(供冷供热)及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项目总体形象进度40%。

38

2022年杨汛桥门站及连接线工程总体形象进度80%,加速推动天然气北十路调压站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力争尽早实现“三源供气”。

39

成立指挥部,开展“五源三站、内外成环”城市供气环网建设,完善杨汛桥门站、壶瓶山门站、东门站等天然气门站及连接线工程布局。

40

持续推进省市级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水务、燃气、信息等管网迁改工程,确保与主体工程进度高度适配。切实加大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持续推进燃气“村村通”建设,全年更新老旧管网水务20公里、燃气20公里。

41

推行项目建设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明确集团本级及下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制定出台集团工程项目变更管理制度。全面强化工程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过程管控,坚决守住“不超概”的底线。

42

制定并监督实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办法,梳理劳务分包队伍,优化劳务分包队伍动态评估、优胜劣汰机制,提升施工综合能力。

43

加强大数据信息化运用,研究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管网建设、运行检修、施工项目等管理水平。

党建工作

44

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积极创建“五星双强”标杆企业;加强党建数字赋能,推广运用集团“数字党建”平台;持续深化“一企一品牌”创建活动,提炼、梳理、宣传一批优秀党建工作案例,争创全省公用行业国企党建工作新标杆。

45

理顺集团本级职能部室职责分工,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谋划筹建集团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中心;进一步厘清集团本级与下属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事权划分,完善集团管控模式,明确集团“三重一大事项”内容和清单。

46

持续高质量推进同新昌小将镇“帮促共富”党建联盟结对活动。

47

修订完善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

48

制订干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干部选聘、考核、评价和培养机制,稳步实施下属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加强以劳动合同为基础、以岗位履职为核心的劳动管理;全面梳理企业岗位(工种)需求,建立更精准、多途径、多方式的切合企业实际的招工用工模式;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建设,出台教育培训制度,建立“1+N”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同科研院校合作,谋划建立公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健全人才内部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推进常态化引进人才,根据专业和岗位(工种)分门别类建立人才库,加强针对性培训培养,为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资源支撑。

49

推动集团“清廉国企”建设“八大行动”任务清单落地见效,从严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建立半年度自查报告、年度专项述职报告机制。

50

全面梳理廉政风险源和廉政防控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强化党纪法规、廉政警示案例教育,建立健全国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

51

持续推动综合监督平台完善和应用,加大内审及其成果运用,以实时监督的有效抓手夯实综合监督工作根基,力争综合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信息来源:市公用事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