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5日,全省溪流性鱼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成立暨交流培训会在我市新昌县召开。会上,省溪流性鱼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并开展相关技术交流和培训,为进一步发展我省溪流性鱼类产业、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丁雪燕、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加恩出席会议。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38个市县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人和养殖业主代表共80余人参会。
来自宁波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以及衢州市、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人介绍了马口鱼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和病害研究,光唇鱼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溪流性鱼类产业发展等研究进展和工作情况,各市交流了本地区溪流性鱼类养殖情况,讨论了《浙江省溪流性鱼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参会人员还实地考察浙江欣潮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品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现场观摩学习,提升溪流性鱼类繁育养殖技术。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到溪流性鱼类产业是我省创新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从认知上突破,技术上支撑,通过品种选育开发、模式优化升级、配合饲料研发和加工运输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提升全省溪流性鱼类产业发展水平。
据了解,溪流性鱼类自2006年在我省开始养殖,最早在我市新昌县起步。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我市现有溪流性鱼类养殖面积700余亩,年生产商品鱼500余吨、繁育光唇鱼种4000多万尾、马口鱼种2000多万尾,年产值近8000万元。溪流性鱼类产业已成为我市渔业特色亮点之一。
下阶段,我市将积极参与省溪流性鱼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聚焦溪流性鱼类全产业链共性问题与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与示范应用,推动产业全链发展与提质增效,将溪流性鱼类产业打造成为渔业绿色发展和产业促共富新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