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城北大门一路向南,夜幕下,远处的应天塔格外引人注目,明月栖塔尖、灯火缀塔身,给古城夜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家住大明公寓的市民李悦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来这里散步,“以前山上只有应天塔亮着,现在整个山都很亮堂,晚上也能爬山。”李悦告诉记者,今年亮化改造提升完成后,她第一次在晚上爬上塔山。
作为重大赛事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两山一河”景观亮化提升工程之一,其旨在打造“一心、一轴、两环、多入口”的全新入园体验。塔山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景观亮化提升采用“锦上添花”的手法,即在不破坏现有山体特色的原则上,深挖地域文化、保护生态地貌,以适量增加景观小品为主,重塑游山步道、优化入口形象、提升塔山林相品质及山体景观亮化。工程总改造面积约3万平方米,于今年5月底完工。
傍晚6点多,夜幕降临,塔山公园以应天塔为核心、中轴线为主体的灯带一一亮起,廊道下亮起的花灯是不同的越剧角色,蜿蜒而上的台阶也都清晰可见。五颜六色的瓦楞灯、廊道灯,与园林小品交相辉映,让夜幕下的塔山“活”了起来。
塔山不光“亮”了起来,还乘着这次改造的东风,整修园林、打造小品。“前期来调研的时候,一听说要改造,在这里锻炼的市民都拥了上来。”市文旅集团总工程师沈波告诉记者,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改造意见。经过整理,沈波从中采用了不少建议,修整路面、安装花灯、提升绿化,“公共广场的改造更要听取民意。”
由于塔山文化广场毗邻解放路,来来往往的游人、市民数不胜数,使其“显山露水”是改造的重点。“我们拆除了部分围墙,并结合绍兴水乡的特质,新建了部分水系。”该项目负责人施少杰带着记者一路从广场的北入口进入,沿途花草树木生长旺盛,小桥流水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绍兴“三山”之一的塔山,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这次改造也着重深化了塔山“十八景”。记者跟随施少杰拾级而上,两处雕塑映入眼帘。一边是花岗岩浮雕,浮雕上刻印的树木高低错落延伸开来,画面中的亭子内有5人正滔滔不绝地讨论着什么;另一边则是一处铸铜雕像,5人或坐或站,有的在热烈讨论,有的则侧耳倾听。“我们通过两处浮雕相结合,重现了包括徐渭在内的越中十子在塔山脚下息柯亭边畅谈交流的场景。”施少杰说,像这样的文化空间不止这一处,朱氏宗祠、宝林六咏等,都将塔山的文化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