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今日绍兴

村里来了共富“智囊团”

发布日期:2022-09-10 09:01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 记者 周梦琪

“这批高山杜鹃苗近十个品种的成活率超过了50%。”远在昆明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章成君看到陶华强上传的照片后,作出初步判断。听到这个结论,陶华强终于安下心来。

陶华强是浙江嘉琦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返乡创业后,在柯桥区稽东镇洋中山承包了一片香榧林。这批高山杜鹃苗就种在香榧林里,有1000多亩,是稽东镇去年11月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引进的,共有近50个品种。“经历今年夏天的罕见高温考验,这批杜鹃苗还有这么高的存活率,太不容易了。”陶华强感叹,高山杜鹃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第一轮的试种已达到品种筛选的目的,也增加了他们接下来的扩种信心。

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新品种,为何栽种到柯桥南部山区的山坡上?稽东镇农办主任李琴告诉记者,该镇许多村庄地处小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方式受限。要致富,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绿色产业,但一直以来缺乏好项目。大约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稽东镇对接上了章成君。当时,章成君团队的高山杜鹃新优品种产业化项目正在寻找合作方,双方一拍即合。 

一朵杜鹃看共富。作为我市持续擦亮“农民创业就业”金名片的一个典型项目,今年6月,稽东镇的高山杜鹃新优品种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绍兴首届“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引进高山杜鹃新品种后,章成君团队经常来现场‘把脉’。有‘智囊团’把关,不仅香榧产业得到了发展,还打开了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李琴说。  

目前,该种植基地已为当地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谈起今后的发展,陶华强信心满满,准备联合各村,把栽培技术教给更多村民,同时打造高山杜鹃特色景观带,带动生态旅游。

近年来,我市各地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四大行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选拔工作,评选产生首批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208名。在率先成立全市大学生农创客联合会基础上,诸暨市、新昌县相继成立大学生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大学生农创客累计超过3000名。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创建省高品质农业绿色科技示范基地59家。同时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累计获得乡贤资助3.4亿元,通过乡贤引入社会资本达67.6亿元。  

“我们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引育,聚焦现代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持续擦亮‘农民创业就业’这张金名片,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农民是主力军。全市各地将合力推进城市优质资源向镇村下沉,着力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支撑,支持更多科研人员带技术、带项目投身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