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10点,一辆大巴开进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停在了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的门口。车上下来了30多名来自城里的年轻干部,他们是特地前来学习“民情日记”经验做法的。而此时,“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对面的杂货店店主朱雅莉正忙着往货架上添置矿泉水。朱雅莉已经守着这家店20多年了,过去这半年,她进货频率高了很多,“自从去年7月‘民情日记’实践中心揭牌以来,前来参观的大巴一辆接一辆,小店的生意好了不少”。
雅璜村是“民情日记”发源地,自2021年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以来,该村突出“民情日记”基层智治优势,重点推进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智慧雅璜数字村庄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等18个项目建设,借助数字赋能,开发“浙里民情”场景应用,通过线下“民情+网格”和线上“乡镇+部门”构建两套闭环,迭代升级“民情日记”,全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示范区。
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占地面积约9287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乡村、山水、时尚等元素,划设了展陈中心、研学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中心、文化礼堂、干部学院、红色主题民宿等区域,是集宣传展示、党员教育、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其中,“民情日记”数字展陈中心分为溯源、深化、跃迁、新篇四个篇章,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民情日记”从雅璜走向全国、迈向新时代的奋进历程。
“在未来乡村建设中,我们以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作为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打造雅璜村‘产、学、研、游’深度融合的未来乡村新样板。”石璜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徐荣鉴介绍,截至目前,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已经接待了近40个参观团。
游客数量增多,让不少村民嗅到了商机。“未来乡村建成后,慕名而来的游客肯定会更多。我想把家里的三层楼改建一下,打造成一个特色民宿,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前几天,村民裘月明找到驻村指导员丁树鑫,咨询经营民宿的相关事项。“已经有5个村民找我打听开民宿的事宜了。”丁树鑫欣喜地介绍,村里已经盘活了9间闲置农房,即将改建成民宿,到时候还可以依托村里的香榧及茶叶产业,帮助村民售卖农产品。
未来乡村建设,给雅璜村村民带来的幸福日子,不仅在于口袋鼓起来,还在于生活变得智慧化。
在雅璜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通过“浙里未来乡村在线”驾驶舱,民情档案、“民情日记”、智慧水务等情况一目了然。“在未来乡村建设中,智慧雅璜数字村庄建设是重要一环,通过接入产业地图、风貌景点、网格智治、智慧水务等一系列功能板块,开启‘一图揽全景’模式。”丁树鑫介绍,以智慧安防为例,村中留守老人较多,为更好地守护他们,村里已经安装了100多个摄像头,做到全村覆盖。村里还为100多户特殊老人以及残疾人家庭安装了烟雾报警器,为50多户家庭安装了紧急呼叫器,“这些监控的实时情况,村里都可以通过驾驶舱随时掌握”。
漫步在雅璜村,可供休闲的民情广场、可供锻炼的徒步道、可供学习的民情长廊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一老一小’,在‘民情日记’实践中心的南边,打造一个集居家照料中心、幼托场所、家宴中心、文化礼堂等于一体的综合体,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丁树鑫告诉记者,村里还将设立丰收驿站、美团优选等快递综合服务点,实现快递寄存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