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508J/2023-23687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公安局 | 成文日期: | 2023-01-13 |
主题分类: | 公安 | 发文字号: |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清单,按照“1234567”总思路、“稳中求进、唯实惟先”总基调,紧扣党的二十大安保主线和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构建现代警务体系主题,开年开跑、紧张快干,履职尽责、成效良好,66项工作得到上级推广、批示肯定,省厅专门在绍召开全省“公安大脑”建设第三次推进会暨“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建设现场会、全省公安机关践行“枫桥经验”助推营商环境现场会,“公安大脑”、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民情智访、驻村守望、“云帮办”“一网通办”等工作得到副省长、公安厅长王成国批示肯定。诸暨市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上虞区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据第三方测评,2022年我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99.66%和99.04%。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改革攻坚,较好提升了警务效能
1.优化改革生态。一是精心顶层设计。将“公安大脑”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建设专班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改革办、大脑办、数改办、信息办“四办合一”、实体运行;由局领导领衔“三轮驱动”专项组、“五大跑道”工作组,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绩效化抓推进。二是强势组织推进。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双月设节点、单月列清单、每周抓推进,配套培训宣贯、书记述职、双月例会、互学晒比、揭榜挂帅等机制,持续营造全警思改革、促改革的良好氛围。优化“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机制,140余项基层首创得到推广、贯通应用。三是激发改革活力。出台保障激励构建现代警务组织体系、“公安大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信息化项目“一本账”管理7个阶段49条刚性制度,形成“警种提需求、科信统建设、一线应用评估”的技术生态。
2.坚持三轮驱动。一是打造变革组织。持续做强市局大政工、大侦查、大治安、大监管、大保障,同步推进新昌县局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试点,探索打造“十大中心”,机关部门数减少59.4%;抓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抽调62名警力组建快速路大队,完成22个基层派出所“交所合一”改革。二是优化勤务机制。坚持大情报主导警务,出台《情指行合成作战体系标准化建设运行规范》,推进“大情报”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应急、专项、安保四种模式,落实值班值守、合成处置等十大机制,发起、支撑合成作战60826起。三是加强数字赋能。实施智慧警务“五智”工程,做强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公共视频一体化改革,建成亚运“三环三圈”感知网,新建一类视频监控、人(车)卡口10326路;推进情指行合成作战平台与省厅“浙警智治”平台对接,汇聚公安、政务、社会等数据668类1600余亿条;上线“枫桥式”派出所工作台,实现人事物地27个要素一屏展示;做强情指行合成作战主干平台,集成170个业务系统、场景应用、工具模型,68个自建应用单点登录。
3.重塑五大跑道。一是重塑处突跑道。以大情报平台为跑道主干应用,建强指挥、情报、支撑3个团队,组建8支专业处突队伍,实行分级指挥调度、分类应急处置,城区处警首波警力到达现场平均用时约5分40秒,封控拦截成功率保持在100%。二是重塑打击跑道。以“六必”应用平台为跑道主干应用,健全“三层四级”研判打击架构,重塑统一进口、统一研判、分类侦查、统一出口新侦查流程,情报产品产出率、转化率分别达43.36%、85.24%,嫌疑人到案、采取措施(处罚)率分别达90.01%、97.58%。三是重塑治理跑道。以浙里人口全息管服平台为跑道主干应用,牵引带动以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有人口24小时感知率达95.24%。四是重塑服务跑道。以“枫桥警务-越警管家”平台为跑道主干应用,创新“云帮办”服务模式,实现105个事项“随时随地办”,月均网办量达35万余件,“云帮办”群众满意率100%。五是重塑保障跑道。以智慧政工平台为跑道主干应用,围绕14个维度“三能指数”,精准刻画民警画像;打造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应用执法智慧监督管理平台、“阅卷精灵”,推行快慢分道、专业集约、分类分段办案模式,简案快办同比上升20.1%,行政快办率、刑事快办率分别达84.6%、30.9%。
(二)聚焦基层治理,深化拓展了枫桥警务
1.完善治理体系。一是融入基层治理。推进警务站(室)“四化”建设,建成20个联勤警务站、12个未设派出所乡镇警务站,2021个警务室全部融入村社,779名社区民警、2463名辅警(流管员)与社区干部同址办公、同组干活;借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7475名“三警”、政府部门等力量协同开展基层治理。推广嵊州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日常在线部门55个,累计派发联动事项8475起,联动警情到达平均用时从32分钟缩短至19分钟,矛盾纠纷类警情现场办结率从68%提升至90%,重复报警环比下降23%,未出现联动警情处置不到位引发的投诉信访,被省厅和市委改革办刊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二是深化无警访民。深入开展“联千村访万户”大走访活动,走访群众55万余人;社区民警下沉社区时间超80%,警民熟悉率达78.6%。深化智慧民意感知体系,访评群众164万人次。三是加强群防群治。召开全市优秀义警组织和个人表彰奖励大会,表彰58个义警组织、226名义警;用好188支共3.8万余人的义警队伍,开展基层治理活动10260场次。
2.深化创建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枫桥式”系列创建“一办十专班”,明确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5类24项、“枫桥式”系列创建6类25项,建立定期例会研究、局领导定点帮扶等机制。成立“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枫桥警务研究中心及研究战队,省市县三级联合蹲点调研并形成报告。二是推动全域创建。优化“枫桥指数”,推进“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以7个“国枫”争创所、12个省枫培育所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推进“枫桥式”交警中队创建,25个交警中队建立“社区交警”,3个中队被列为第二批“省枫中队”重点培育单位;统筹推进“枫桥式”110、监所、刑事科学技术室、涉外治理及网上“枫桥经验”等建设,重复报警环比下降23%,一审认罪认罚率达97.87%。三是浓厚创建氛围。完善“三比二看二评一会”机制,评出十个创建成绩突出单位及十佳派出所所长、派出所民警、优秀社区辅警。出台向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府山所学习的决定,组织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八大能力”等培训班6期225人次。
3.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加强保障支撑。以“一号文件”出台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对5大类22项支援事项落实请求、响应、支援、反馈全流程闭环运行。全市76名机关民警下沉基层,派出所警力、社区民警分别达到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派出所警力的44%、41%,为基层新购专业技术用车39辆、更新24辆。二是促进减负增效。制定市局机关人员借用(上挂)规范,开展基层评议活动并纳入警种考核,办文同比下降14.3%。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警种办案率达70.26%,派出所办案占比下降至29.74%。三是推进基建项目。市局业务技术用房、袍江交警大队斗门中队营房、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三江口示范检查站项目顺利完工,市局特警训练基地、市警校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项目启动规划选址、概念方案设计等工作;全市基层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营房建设三年规划累计完工41个。
(三)聚焦共同富裕,尽心护航了经济发展
1.常态防控疫情。一是统筹组织推进。牵头市区域协查管控专班、交通管控组,高效运行市局疫情防控“一办八组”,制定市基层疫情防控激励八条措施,下发督查通报38期,奖励基层一线防疫人员356名。二是精准开展流调。建立三层流调溯源作战体系,常态热备份2000人流调溯源战队,贯通省精密智控综合集成应用、市疫情管控平台,公安自研461万余人(占总研判数的87.3%)。三是加强卡口管控。常态运行59个高速疫情防控卡口,累计投入警力23.5万余人次,检查涉中高风险地区车辆682万余辆、人员709万余人。四是强化面上防疫。推广应用“场所码”,每日投入1200余名警力做好核酸检测点、集中隔离点安保等工作。严打30类涉疫违法犯罪,侦办案件597起。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出台后,根据上级部署特别是“四个正常”要求,配合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
2.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保障重大项目。成立项目警官制护航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所三级项目警官保护体系,落实1021名项目警官,排查化解涉项目矛盾风险175起。二是强化护企优商。制定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实施意见,累计建成7个“11087为企服务站”、警企联络站(室、点)268个、在外越商警务联络室23个,走访企业2538家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369个。三是维护经济秩序。打造“浙里产业链”平台,核查存在风险企业135家,42家高风险企业推送行业主管部门注销。四是服务人才强市。放宽租房落户等政策,累计服务329名人才落户,办理永久居留(长期居留)54人次。成立海外利益保护工作专班,推动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建设,对重点涉外企业落实“一企一民警”,结对外籍人才199人,提供绿色通道办证服务145次。五是推进全民禁毒。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建设禁毒“枫云”平台,1855家易制毒企业化学品“零流失”,污水毒情检测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建成省市县点“四位一体”禁毒宣传阵地,组织禁毒宣传活动580余场次。
3.强化惠民服务。一是优化“一站式”服务。承接全省公安网办中心试点,180余个服务事项一站式进驻市县网办中心,高频民生事项网办率达85%,诸暨、新昌网办中心高分通过省厅验收。二是构建“就近办”体系。推进政务服务网点“四统一”标准化建设,125个窗口174个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打造代办服务点位2223个、助跑小队15支、帮办员3500余人,布点融合通办一体机100余台,15分钟办事圈逐步成型。三是迭代“安心码”品牌。创新“警银协作、安心支付”模式,持续深化“安心码”在网约房监管等18个领域应用,共服务群众2000余万人次。推出“码式管理”,全市公安服务窗口、代办点等全量纳入,实现政务服务运行情况一图展示。四是推进“一件事”改革。创新车辆注销“一件事”改革,打造车辆注销“一件事”平台,注销车辆6743辆,得到王成国副省长批示肯定;深化车辆检测、公民身份信息变更“一件事”等改革,车辆检测一次性审核通过率上升到98.7%,联办业务1880件。此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办理户籍业务“跨省办”90211件、“电子居住证+互认转换”15780本。开展流动人口专项整治,排查出租房屋182.53万余间。
(四)聚焦队伍根本,优化打造了警营生态
1.筑牢忠诚警魂。一是践行“三能”要求。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3个专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7个专题学习习近平对绍兴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建设“三能指数”评价体系,评选出“三能”警队40个,“三能”民警、辅警120名,组织“三能”主题文化基层行活动105场次。二是突出党建引领。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出百名书记上党课、千名党员“先锋指数”党性体验等活动,完成35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命名表彰“一最强两先锋”集体个人60个。健全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出台党的二十大安保战时党建九项措施,组建45个战时临时党支部,评选战时“三个先锋”65个。三是肃清流毒影响。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溯源,完成肃清流毒影响“1+14”专项工作48项任务,14个专项排查行动均未发现问题线索。
2.提升综合素质。一是深化“三大工程”。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动态调整1249名专业人才,打造16个专家工作室,组建17支人才战队,选调基层优秀人才10名。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提任优秀年轻干部库成员14人,组织优秀年轻干部PK擂台等活动,市局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0.78岁,35周岁左右及以下科级干部占16.5%。大力实施先进典型培育工程,建立103个集体(个人)先进典型储备库。二是加强练兵比武。健全每周集中训练、网上(掌上)警校等练兵机制,共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11期,实训6213人。常态组织警种小班化教学及快速封控等实战演练,9638名民辅警完成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全警轮训。三是规范执法活动。出台中层领导执法履责考核规定等制度,制定实施“三查三纠三提升”40项刚性举措,开展黄赌、伤害、交通类案件专项整治,对涉及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的57种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组织“大小讲堂”、法律考试371场,执法社会化访评最终满意率达98.4%。
3.保持严管厚爱。一是严格监督管理。坚持严的基调,推进清廉绍兴公安建设,完善队伍大监督格局,健全“四责协同”机制,加强伍风险源头管控。加强辅警层级管理,2名特别优秀辅警被特招为民警。二是严肃执纪问责。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教育提醒172人,“一案双查”30人。组织警示教育专题党课,编印《警示录》。三是加强爱警惠警。实施爱警惠警十二项措施,启用市局政治生活馆及惠警商城、车辆服务站,解决22名民警异地分居,处理侵权人员195人。加强战时关爱,战时奖励94人,送奖上门214次,心理辅导5459人次。全市1160人晋升职务序列,其中2人晋升二级警务专员、14人晋升一级高级警长(警务技术一级主任)、4人晋升二级高级警长(警务技术二级主任)。四是讲好警察故事。迭代融媒体中心,在中央级、省级媒体上分别发稿868篇、2546篇,“绍兴公安群蓝星”微信公众号连续两年荣登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4部作品在中央政法委主办的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获奖;市本级微信微博账号荣登公安部新媒体绩效榜单,成为全省唯一“双入榜”的地市级公安机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2023年全市公安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三能”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稳中求进、笃行先行”总基调,围绕“1234567”总思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公安大脑”建设,加快推动大数据驱动下的现代警务体系成熟定型,全面锻造讲政治、有血性、敢担当、善作为的绍兴公安铁军,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保驾护航,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绍兴。重点是落实四项举措:
(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提高警务效能。牢牢把握“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定位,以“公安大脑”建设为总抓手,紧扣“五大体系”突破口,深化“三轮驱动”,推动处突、打击、治理、服务、保障等核心业务提质增效,牵引“统一领导、职权清晰,集约高效、智慧灵敏,专业实战、共建共治”的绍兴公安现代警务体系迭代升级,打造全国标杆。重点要聚焦体制,加快推动地面道路、高速公路、智慧快速路交管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交通管理体系;聚焦技术,重塑公检法司协同业务流程,实行统一办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形成集“拘、捕、诉、判”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围绕亚运安保,迭代系列场景应用,全力赋能实战。
(二)以融入治理为方向,发展枫桥警务。积极推动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打造“党政主导、政法主推、镇街主抓、部门主责、社会参与”的政府110,高效化规范化体系化推进警务站(室)“四化”建设和义警组织、平安类志愿者建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入开展“枫桥式”全域创建,完善枫桥指数评价体系,优化提升参观点、参观线,形成枫桥警务“三个拓展”新风景,为“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大会提供更多绍兴公安元素。
(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增进群众满意。落实落细项目警官制,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完善市县所三级警企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融杭跨区轨道警务运作机制,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深化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迭代“越安行”精准管控应用,健全全民反诈体系,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化公安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推进市、县两级公安网办中心实体化、常态化、标准化建设运行,迭代云帮办、就近办,推出全域通办、智能秒办、一件事联办、安企共富等一批特色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优化警营生态。持续深化“学枫桥、树新风、做表率、创一流”主题活动,巩固肃清流毒影响成果,深化工作、用人、法纪、警营“四种环境”,锻造好讲政治、有血性、敢担当、善作为公安铁军。特别是坚持政治建警,实施“铸魂溯源入心”“红色根脉强基”“项目党建双优”等工程,保持公安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素质强警,加强全警政治大轮训、实战大练兵,深入推进队伍建设“三大工程”,迭代智慧政工平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安队伍。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队伍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纵深推进清廉绍兴公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