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商务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05X/2023-202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3-01-06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字号:

绍兴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1-06 15:5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标目标完成情况

1.外贸:1-11月,全市进出口总值3383.80亿元,同比增长25.60%(全国同比增长8.6%,全省同比增长14.71%):其中,出口3118.03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4.28‰,较上年末上升1.6个千分点,同比增长25.80%(全国同比增长11.9%,全省同比增长16.07%),列全省地市第4位;进口265.77亿元,同比增长23.20%(全国同比增长4.6%,全省同比增长11.12%),列全省地市第3位。2.消费:1-11月,限上批零住餐分别增长27.6%、15.6%、15.7%、18.1%,居全省第1、3、2、3位;全社会社零同比增长3.8%,居全省第7位。3.电商:1-11月,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785.6亿元,同比增长7.9%。4.外经:1-11月,总投资额13918.46万美元,中方投资额为13932.46万美元,同比下降53.21%;境外工程营业额为13004万美元,同比上升27.84%。5.服贸:1-10月,全市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107.55亿元,同比增长30.95%。

(二)重点工作亮点成效

1.稳住外贸“基本盘”。一是引育外贸主体。实施外贸主体“三百”工程。建立涵盖百家“龙头企业”、百家“潜力企业”、百家“种子企业”三个层级的外贸企业培育库。1-11月,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1131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48家。二是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22浙江服务贸易云展会、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等省级展会;成功举办第五届中日韩工商大会,办好2022绍兴名品国际贸易云展会,强化数字引领,1-11月我市通过“一码找订单”和外贸数字平台组织323家次企业参加境外展会12场,达成意向成交额11944万美元。三是发展外贸新业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全市联动,推进“一址多户”注册方式,深化“一点两站”通关模式,释放“一点多核”试点红利,今年1-11月,全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59.50亿元,同比增长107.45%,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5.42个百分点。推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共有8家海外仓企业18个海外仓、5511家外贸企业上线。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指导绍兴腾跃商贸有限公司开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务。四是扩大进口贸易。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重点进口平台,我市越城区成功获评第三批浙江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高新技术装备和大宗商品进口,鼓励在绍兴综合保税区发展大宗商品进口。积极参与第五届进博会,组织1028家采购商2204名专业采购人员报名参加。五是优化发展生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我市首个铁路口岸——萧甬铁路(义新欧班列)海关监管点及海铁联运项目,今年11月正式启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强化汇率避险指导,加强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全市16家银行发放“越贸贷”8.26亿美元,累计受益企业2000余家。

2.激活消费“主引擎”。一是主体培育成效显著。采取“产转法”“主辅分离”“电商纳统”等手段着力培育主体,1-11月,我市月度新增限上企业27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4.4%,居全省第4位次,11月当月新增限上企业81家,居全省第3位次。新引进“蔚来”新能源车企,预计全年销售达5亿元。二是流通体系推进有力。推动高品质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迎恩门风情水街等3条步行街入围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入围数量全省第1。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高品质步行街4条、市级智慧商圈6家、市级夜间经济示范集聚区试点(培育)单位8家;大力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诸暨市成功入选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三是充分挖掘消费潜能。资金杠杆激发内需潜力,市、县、镇三级联动,发放消费券5.91亿元,核销金额5.02亿元,拉动消费16.21亿元;全省首创数字人民币+镇级消费券;政策引领带动大宗消费,全市共开展两轮汽车消费补贴,安排超1.5亿元资金;各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唱响“越惠悦生活”特色品牌,全市9条特色商业街、12个大型商圈、100家以上重点企业参与系列活动,开展各种形式促消费活动超百场。四是国内电商全域推进。数字生活创新发展,“诸事帮”“天姥管家”被列为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首批重点场景名单,“诸暨农创共富直播站”和“天姥管家”列为浙江省2022年度数字生活新服务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集聚发展,涌现出帅农鸟叔等农村电商直播达人;示范创建全面推进,“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3家基地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华东国际珠宝城珍珠产业公共直播基地”等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直播电商基地。

3.打造开放“主平台”。一是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原产地制造”深度融合,形成“五大产业集群”;柯桥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越城(滨海)跨境电商产业园、嵊州云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是加快自贸区绍兴联动创新区建设。成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绍兴联动创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自贸区绍兴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复制推广》《自主创新》《联动创新》3张清单共计47个改革、探索、联动事项。跟踪督查7批次278项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除客观因素限制外做到应复尽复。其中《绍兴联动创新区在全省率先探索集成电路产业海关监管模式创新》成为全省经验。三是积极争取创建自贸区绍兴片区。起草《关于创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绍兴片区的有关情况汇报》得到市委盛阅春书记“积极准备,以干促上”的批示。推进申报方案的创建编制工作,完成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绍兴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四是大力推动经开区争先进位。组织召开国家级经开区“国考”迎检部署动员会,指导、协助开发区做好考评准备。全市经开区争先进位成效明显,在商务部“国考”排名中,袍江、柯桥、杭州湾上虞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三年平均排位提升80位,全部挺进全国前80强行列。

4.优化营商“好环境”。一是高效开展政策制定兑现。率先完成政策兑现工作,我市“1+9”政策中开放型经济政策已兑现资金3.44亿元,兑现完成率147.9%,列全市第2。8月底,编印推出《绍兴市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政策汇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率先完成政策承接工作。今年6月,我市出台《关于印发绍兴市全面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局共承接5方面,15项条款,并于7月底印发一揽子政策中操作细则,切实保障一揽子政策全面落实落地,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二是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上线“一码找订单”应用,该应用获陈金彪等两位省领导批示肯定,经验做法刊登于省数字化改革稳进提质篇第一期。应用被纳入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地方特色应用;并在8月全市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场景应用路演中获评“优秀”。三是抓好审批服务工作。完成商务领域各类办件业务119件,其中,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审批5件,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及变更57件,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4件,企业境外投资备案30件,自由类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13件,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规模发卡企业)备案3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认定2件等。

5.打好抗疫“攻坚战”。一是抓实商贸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时制定发布“六大类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30条”以及疫情防控、消毒、核酸检测等“3大指南”;。深入推进“场所码”应用,积极发动商场超市等商贸行业重点场所主动申领,全面落实健康码和行程码的联动查验,持之以恒筑牢“小门”防线。二是强化隔离场所保障。全面落实隔离场所储备,牵头全市“常态化+”和应急两个指挥体系的隔离场所保障组工作。进一步推进隔离场所“四个达标”落实,通过提标一批、改造一批、置换一批、新建一批,落实推进每万人65间隔离用房储备,全市应储备34248间,实际储备32542间,完成率95.02%。提升非酒店隔离场所和安装独立空调隔离场所的占比,进一步提升24小时启用率,目前全市共有83个隔离点13996间可在24小时内启用,占总储备数的43.01%,达到省“三分之一”要求。三是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期间要求,依托全市“6+8+1+N”(6个县市区、8个专班,1个龙头保供国企+N个保供企业)保供体系,完善以33家重点商超和2家市场占比最高的农批市场为核心的全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网络,实行生活必需品监测日报和异常情况随时报制度。细化应急预案,拓宽供应渠道,提升源头保供能力。

6.筑牢堡垒“强党建”。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提拔使用和锻炼培养。截至目前,新提拔任用干部5名,职级晋升4名,使干部进一步年轻化、专业化。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明确2022年党风廉政要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工作人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落实落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三是做好巡察迎检工作。主动对接市委第二巡察组,细化巡察材料提供清单,布置巡察迎检工作任务,严肃巡察纪律,做好巡察配合工作。做好局党委工作情况汇报、选人用人报告、意识形态报告起草工作。巡察期间,与巡察组对接顺畅,巡察工作平稳有序。

信息来源:绍兴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