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22M/2023-24568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日期: | 2023-07-25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朱燕飞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提案收悉,综合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电力局等单位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阶段工作
近年,我市充分利用良好产业基础、区域交通等优势,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项目招引、加快推动传统汽配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车产品等多措并举,新能车汽车产业呈现提速提质、发展良好的势头。2023年,全市已实施重点产业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572.58亿元,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控悬架、制动、铸件等领域。目前,嵊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已经达产,比亚迪二期、中芯绍兴车规芯片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累计建成充换电基础设施6705个,新引进海威汽车、时光能源等行业优势企业。
1.产业定位不断提高。《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列为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着力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同时,实施《关于实施“4151”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和《绍兴市深化实施“双十双百”培育行动打造十大重大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将交通(汽车)产业集群列为重点培育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落实“链长+链主”等培育机制,加快传统汽车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到 2026 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
2.产业链不断延伸壮大。(1)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历经多年沉淀与探索,绍兴在汽车转向拉杆、汽车塑料件、汽车仪表、制动系统等细分领域已具有较大影响力,拥有万丰奥特(铝合金轮毂)、华通控股(汽车水室)、索密克(汽车转向系统)等一批全国单项冠军,并通过引进比亚迪、万向钱潮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三元前驱体材料(帕瓦新能源)、镍钴锂电池正极材料(新时代中能循环科技),到汽车电子(比亚迪半导体)、动力电池(弗迪)、氢燃料电池(上绍畔星),到电机(卧龙电驱)、电控(三花新能源),到各类组件(万向钱潮),再到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东宇再生资源回收)等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2)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持续成长。氢源制造方面。目前我市已有三圆石化(圆锦石化)、凤登环保等化工企业,每年富余氢量可达2.6万吨。储运设备方面。浙江蓝能可生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气瓶、槽罐车等储氢、运氢设备,宝旌复材、泰富钢管、凯博压力容器、尚辰复材可生产氢气专用高压储气瓶。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和系统方面。我市上绍畔星科技、俊吉科技、卧龙机电、中材碳纤维分别拥有催化剂、膜电极、金属双极板、金属电堆及系统、空压机、氢循环泵和碳纸的开发能力和产品,并且已经应用于氢能公交、专用车、无人机、叉车、船舶、分布式发电等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他相关产业方面。已基本涵盖整车、零部件、关联产品等三大板块,涉及底盘及悬挂系统、车身及座舱系统、电器及线索系统和汽车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配套能力。(产业链重点企业详见附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
3.产业政策持续精准优化。(1)2023年争取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资金2232万元,面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产业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等方向开展奖补,持续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各区、县(市)已制定资金使用方案,计划于9月底前拨付至项目单位。(2)迭代升级2023年我市“1+9”政策体系,积极鼓励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氢能产业项目,当年实际完成生产设备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在享受市“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专项政策基础上,再按生产设备投资额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额外补助不超过300万元;在交通政策中,原则上取消对新能源轻型及以下厢式、封闭式货运车辆在平峰时段的禁限行措施;出台《绍兴市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7年)》,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更新,2023年实现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辆占比达88%,出租(含网约车)新能源车辆占比达55%。(3)2022年9月出台《绍兴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若干政策》,对购置、车辆更新、汽车下乡等方面进行补贴,全市合计补贴2055.25万元,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约5亿元;2023年一季度,我市组织 1亿元资金,发放汽车家电消费券,目前已基本发放完毕。
4.充电基础设施加快配套跟进。截至2023年5月,全市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6705个,今年全市公共充电桩建设目标为1000个,主要面向公路沿线、乡村、景区等场景,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0%以上。针对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220个既有小区“整体加装”配套改造。2022年,出台《绍兴市居民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安装办事指南》和《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通知》,明确属地住建管理责任及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内的)改造中充电设施改造的出资界面,有力推动了居民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二、下步工作重点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融合创新和协同推进为路径,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资源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市将以“集群化培育、规模化提升、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国际化发展”的主线推进产业发展工作。
1.集聚产业,做大平台。围绕新能源装备、数智精密控制系统和数智精密零部件等领域积极创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鼓励支持嵊州、新昌聚力发展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特色零部件制造、终端研发生产应用协同发展的新能源装备产业,目前已聚集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海威汽车年产48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一体化轻量化项目、年产1.38亿套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为构建链群式主导产业打好基础。滨海新区以做强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做精钠离子电池集成链、做大新能源装备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全国钠离子电池新兴产业链新标杆。目前已拥有全国前三的钠离子电池制造领先企业钠创新能源,并集聚了三花新能源、万向钱潮、绍兴中芯集成、华晨动力机械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具备较为完整的钠离子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2.深入谋划,优化保障。目前我委正与经信、科技等部门联合起草《2023年绍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将重点聚焦提升整车生产和消费、强化重点环节配套能力、推进集群培育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人才招引、土地用能保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举措,着力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全年产值突破700亿元。同时,加快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建设,通过提升氢源保障能力、开展示范应用等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培育发展,力争全市全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3.持续发力,力争核心技术突破。发挥比亚迪、卧龙电驱、浙江蓝能等龙头企业和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钠离子电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围绕车用芯片、基础软件、新体系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充电桩高压超结功率芯片、车载MEMS传感器及芯片、储能用长循环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先进电驱动系统、IV型50MPa车载储氢瓶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4.多措并举,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构建布局科学、安全稳定、智能开放、快慢互补、经济便捷的城乡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至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18万个以上,乡村地区7万个以上,具备满足32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建设公共充电桩达到1.2万个,乡村地区不少于2000个;建成公路沿线(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600个以上;完成100个以上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安装改造。
以上是我委对提案的答复,希望我们的答复能让您满意。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并请您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为我市发展建言献策。
联系人:市发改委产业和高技术发展处 徐庭骏;
联系电话:0575-85149563
附件:绍兴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25日
附件
绍兴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
类别 | 企业名称 | 核心产品及产能 |
氢源制造 | 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 | 年产2万吨化工副产氢 |
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 | 年产5000吨水煤浆气化副产氢 | |
浙江闰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 化工副产氢 | |
氢源储运 | 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1.2万个高压气瓶、500套气体储运装备 |
浙江泰富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 年产2万个气体储罐 | |
浙江凯博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年产10万只复合气瓶 | |
绍兴宝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高压储氢瓶组 | |
尚辰(浙江绍兴)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储氢瓶、电池托盘 | |
燃料电池及零部件 | 绍兴市上绍畔星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40万片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5000台燃料电池电堆及 发动机 |
绍兴俊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催化剂、膜电极、电堆、系统 | |
浙江华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8000套燃料电池电源 | |
绍兴智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万套氢燃料电池压缩机、氢循环泵 | |
中材碳纤维(浙江)有限公司 | 高性能炭纸和碳/碳复合材料 双极板 | |
卧龙集团有限公司 | 电机及控制、电池 | |
三花控股集团 | 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和 控制部件 | |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 | |
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 | |
燃料电池整车 (应用)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 |
浙江新创氢翼科技有限公司 | 氢能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