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508J/2023-24524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公安局 | 成文日期: | 2023-10-07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文字号: |
序号 | 内容与要求 | 至三季度进展情况 |
1 | 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以及各类敏感节点、节会展会赛事安保维稳工作,守牢“十防”底线,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 完善“1+7”指挥体系,动态调整“1+19+195”方案体系,配套专班统筹、双挂两统一等十大工作机制。组建场馆“1+1+5”、住宿点“1+1+4”安保团队和19支“5+N”应急处置团队建设,构筑“三环三圈”,强化赛域社会面管控体系建设。坚持以面保点、以面保线,统筹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护航亚运“八大行动”“金盾”等系列行动,做到打防管治相结合。建成亚运智慧安保平台,全面推进“三环三圈”视频卡口增补建设。制订执法、涉外处置、场馆住宿点执勤手册等。根据“完善、初战、演练、实战”四个阶段,有序开展各类亚运安保专业领域培训和全要素实战演练,组建6支督专业查队,出台战时表彰奖励和执纪问责“一体两翼”33条刚性措施。圆满完成亚运火炬传递安保任务。 |
2 | 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巩固、深化、规范情指行一体化改革,优化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深化侦查体制、相对集中办案机制、派出所警务机制、网上网下服务机制等基层基础性体制改革。 | 揭榜全省“公安大脑”建设揭榜挂帅项目17个(全省发榜40个),数量全省第一;主题式开展金点子路演、“三轮驱动”单项奖评选等晾晒17场次,完善50个优秀创新案例并对接推介,提炼固化17篇理论成果。“防一机两用适配器”获“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机关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获评省委及省公安厅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12+X”专项行动方案》,确定为绍兴首批法治化营商环境突破性抓手项目;纾困护企“三张牌”、陶朱警事通”等4个经验做法得到杨青玖副省长批示肯定,并纳入省公安厅优秀创新案例;长三角居住证“跨省互通互认”改革被评为省委组织部典型案例;公安监所服务“e通办”纳入全省公安2023年度“法治公安”十大实事;“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企情日记”、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居住证“跨省互通互认”、“涉企事项协同智治”获得市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总专班简报刊发推介。 |
3 |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枫桥式”全域创建,做大共防风险、共筑平安的治理共同体,为“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大会提供更多绍兴公安元素。 | 出台《绍兴市公安局关于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完善派出所主防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加强派出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基础管控中心建设,编制基础工作统一规范,研究基础管控平台架构,优化系统平台。调研15个派出所、警务站(室)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挖掘培育优秀社区民警、工作技战法。优化提升28个公安参观点,推进“枫桥经验”公安陈列馆改造提升,邀请金伯中院长等领导多次来绍研究指导。加强汇报对接,诸暨“陶朱警事通”做法获王成国书记批示肯定,枫桥警务模式分别入选全省、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全类型交通事故闭环处理”工作法初步入选全市“枫桥式”“十佳”工作法。 |
4 | 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市域安全防护体系,打造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 | 制定下发《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绍兴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要点》《关于做好铁路沿线视频监控补盲工作通知》《关于组织开展526爱路护路宣传活动的通知》,向市政协汇报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及诸暨调研相关工作,与市委政法委对接《浙江平安建设条例》宣传活动涉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常态督导推进2023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6项重点任务。全面开展铁路护路526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出动巡防力量5000余人次,排查化解隐患10余处。我市被公安部公示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5 | 深化公安机关落实护航经济发展12条措施,完善“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优化市、县、所三级项目警官体系及在外越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打恶意“逃废债”、涉众型经济犯罪。 | 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推进警企联络站(室点)标准化建设,累计新增警企联络站室(点)53家,总计布建325家。深化“产业链”应用,赴西安、重庆、昆明走访在外越商,召开座谈会、走访商会及企业,听取实际需求及建议。开展全市公安机关“陪你纳凉、教你防范”主题宣传月活动,开展打击侵企犯罪专项行动,累计侦办侵企案件107起,打击犯罪嫌疑人274人,挽回经济损失7.3亿元。 |
6 | 以警务110为基础,积极融合各类服务热线举报线索信息,全力助推打造“案事件精准分流、责任明确落实、处置高效规范、群众安全满意”的政府110。 | 推动政府110建设,12345和110平台数据已经对接互通,并与信访局明确双向流转事项职责清单,建立运行平台流转、三方通话流转等机制。8月3日,在嵊州召开全市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全市推进会。9月22日,由市两办下发《绍兴市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实施方案》,依托“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和“141”基层治理体系,同步打造“枫桥式”协同治理场景应用,形成了一个中心统筹、二专线并轨、三平台耦合、四层级响应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2个镇街落地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组建7*24小时值守的即时处置队伍负责快速处置非警务事项。 |
7 | 深化警务站(室)“四化”建设,以实体化运行、全面性融入、最大化功效、最亮眼品牌为目标,切实做实基层治理最末端,做强基层治理桥头堡。 | 制定《全市警务站(室)星级评定办法(试行)》,对全市2046家警务站(室)进行申报审核,确定越城区分局北海派出所迎恩门水街联勤警务站等584个警务站(室)为三星级警务站(室)。制定《全市公安派出所警务站(室、点)标准化建设运行规范》,对现有警务站(室)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统一标准、优化警力、完善机制、落实保障;做深社区警务,建立791个社区警务团队,发动村社干部、志愿者、乡贤能人等力量开展基层治理。 |
8 | 实施智慧警务“五智工程”,深化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改革,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优化情指行合成作战主干平台功能,集成贯通五大跑道主干平台场景应用,大力推行指尖警务,助力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 | 制定《2023年“智慧警务”建设工作要点》《建设任务清单》,先后与中国移动绍兴分公司、海康威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究确定本年度5个重点联合创新课题。制定《全市公安机关APP整改任务清单》,提升基层民警使用便捷度。推进前端视频建设工作,新建亚运视频监控6419路;推进平台升级迭代,赋能亚运智慧安保平台。 |
9 | 完善“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新机制,推进突出犯罪打击“雷霆”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 | 加强市县两级侦查中心核心研判团队建设,迭代 “六必”打击业务主干平台,常态化开展“六必”研判打击工作,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移诉盗窃犯罪嫌疑人2581余人,打处黄赌犯罪嫌疑人1551人、涉毒犯罪嫌疑人202人,抓获历年逃犯298人、落脚本地逃犯241名,部督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获国家移民局贺电,省公安厅“钱潮”行动晾晒排名连续保持全省第一,追逃行动绩效暂列全省第一。 |
10 | 深化公安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推进市、县两级公安网办中心实体化、常态化、标准化建设运行,建设“就近办”标准化体系,升级“云帮办”服务模式,深化身份信息连锁变更、交通便民等“一件事”改革。 | 推动县域政务服务资源一体化管理体系,制定《关于全市公安局政务服务资源一体化管理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全市派出所政务服务民警实现“一所一人”配置,建立“网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窗口办兜底”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增值式”政务服务工作,重新梳理全市290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成市、县两级网办中心、派出所、就近办点位等四级窗口“一窗通办”事项清单梳理工作。推行全市公安机关延时错时增值服务,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各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派出所窗口、车管所(交警大队)窗口,自2023年7月11日起,全面推行延时错时增值服务,并对外公示《全市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延时错时增值服务情况表》。今年以来,市本级窗口共办理证件15707件,网办中心共办理车驾管网办业务181305笔,审核电子驾驶证26883笔,异地驾驶人体检审核576起,其他证明事项等网办业务办理43212件。 |
11 | 深化全民反诈行动,推动市、县、镇、村四级反诈体系协同高效运转,迭代升级全民反诈平台,优化完善反诈指数评估,统筹做好打防治理文章,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 召开全市深化全民反诈行动民生实事工作推进会,对第一批挂牌中整改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5个乡镇(街道)继续挂牌整治,对今年以来成效较差的6个乡镇(街道)予以挂牌整治。按照《绍兴市、县两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建设规范》标准,督导推进市、县两级反诈中心迭代建设。联合市普法办在全市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竞赛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专题式宣讲23292场;通过全民反诈平台发现并提醒潜在受害人202.69万余人次,劝阻拦截资金7840.2万余元;打处电诈犯罪嫌疑人2990余名,追赃挽损1.08亿余元。 |
12 | 深化城乡道路平安畅通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动地面道路、高速公路、智慧快速路交管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1+3+N”交通管理体系,迭代“越安行”精准管控应用,加强“人、车、路、企”精细化管理,有力整治一批交通隐患点、堵点,进一步提升全市平安畅通水平。 | 推动深化城乡道路平安畅通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以市政府名义下发《2023年城乡道路平安畅通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及工作清单。推动全市103个镇街组建道交办并实体化运作,完善市县镇三级道交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隐患治理,23处事故多发点段、12个镇街、13家企业均已完成整改。扎实推进“途安”百日攻坚行动,依托“越安行”平台,动态排查整治各类隐患4.7万余处。今年以来,全市地面道路全口径交通亡人数同比下降15%,减量控大考核暂居全省第一。 |
13 | 以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载体,探索实施“枫桥式”毒品治理新模式,推动禁毒管理创新,建立完善打、防、管、控、治一体化工作体系,做到“五个严防、两个最大限度”。 | 常态推进“清源断流”“云战9号”和“雷霆”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毒驾整治专项行动,开展禁种铲毒无人机扫毒工作。6月10日,组织开展绍兴市2023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仪式暨迎亚运禁毒主题游园活动。完成枫云智慧禁毒系统基础开发,并在全市上线试运行。完成易制毒化学品等级化管理评定,与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麻醉和精神药品双随机抽查。 |
14 | 开展执法规范化提质增效年活动,优化政法一体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市、县两级执法保障中心,深化受立案、监督、柔性执法等领域改革,优化分级分类分段办案模式。 | 深入开展执法公信力提升年活动,对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对涉企案件慎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财产强制措施。开展法院移送案件专项清理和不捕不诉、复议诉讼等重点案件倒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 |
15 | 深化“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人才队伍、年轻干部、先进典型“三大工程”,实施“铸魂溯源入心”“红色根脉强基”“项目党建双优”“同心汇力聚势”四大行动,强化全警能力素质、履职体系、纪律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安队伍。 | 组织“百名书记上党课”开展“一最强两先锋”选树命名活动和“中心在心中,亮旗展三能”庆“七一”十大系列活动。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战时党建工作指引》,开展临时党组织授旗出征仪式,首批30个战时先锋受表彰。动态调整926名民警、385名辅警组成的人才队伍以及126人的专兼职教官队伍。组织观看作风建设专题片,制作警示教育片、铁纪摘录汇编,每月开展民警轻微违规记分通报,每季度落实市局党委政治生态自评,半年度开展市局党委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情况报告,严格落实战时纪律作风20条规定。9月15日,召开市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成立由汤文全副市长任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及5个工作组,节点化项目化抓好推进落实。今年以来,立功受奖40个集体、331名个人,通报表扬60个集体、325名个人,集中授奖57个集体102名个人,送奖上门19人次,涌现出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陈永虎、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马一鸣、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阮林耀、浙江省妇联系统先进个人俞国英等先进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