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13Q/2023-245940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发布机构: 绍兴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3-08-07
主办单位: 绍兴市文广旅游局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8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3-11-01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蒋晓燕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绍兴乡村传统建筑元素应用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建议》(第189号)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绍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乡村。以乡村传统建筑作为灵感来源设计旅游产品,让传统建筑在创意设计的衬托下更具时尚感,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可提高绍兴城市品质形象。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乡村历史建筑保护传承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9个,其中越城区1个、柯桥区3个、上虞区2个、诸暨市8个、嵊州市9个、新昌县6个;省级传统村落41个,其中越城区3个、柯桥区2个、上虞区5个、诸暨市17个、嵊州市9个、新昌县5个;市级传统村落7个,其中越城区2个、上虞区1个、诸暨市2个、嵊州市1个、新昌县1个。在此基础上,我市从三方面着手,加强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积极完善名录。根据《绍兴市市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办法》,组织开展市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切实将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落实挂牌管理。二是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目前,全市对 3028 幢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如嵊州市崇仁镇投入资金 1.59 亿元,精修玉山公祠、老家庙、员外台门、四祖祠、伟镇庙等古建筑2 幢,突出砖、石、木三雕,传承创新乡村传统建筑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欣赏价值。三是加强环境提升。以“两保护、两提升”为主要内容,“修旧如旧”提升村落人居环境。

二、将乡村传统建筑融入文创产业,赋能乡村发展

乡村传统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之一,也是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助力文创产业升级有效载体。目前,在绍高校中,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古建保护技艺传承与创新》国家级资源库,可以提供旅游产品设计素材。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共利用各类传统建筑约200余处,开展各类文创产品策划设计 111种,完成销售261万元。如柯桥区王化村以“茶”为主题,在围绕“茶文化”修复新瑞兴台门、大舜庙、日铸寺、王化庙、宋家台门、古井、古桥等历史建筑同时,开发“茶香王化”系列产品。

三、专业化运营团队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破题

借助市场的力量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是推进乡村文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2021年我市首批13个“五星 3A”培育单位落地项目128个,涉及投资约2亿元,新增落地业态176个,新增生产销售文创产品148种,游客数量266.2万人次,全市乡村旅游实现经营性总收入29.6亿元。2022年又推动乡村运营团队在49 个先行村入驻,签约项目116个,涉及投资4.44亿,完成文创产品219种,实现销售3448万元,接待游客633万人次。如上虞晋升村深挖“谢晋故里”IP,讲好主题故事,打造了谢晋艺术馆、1923 摄影棚、电影研学馆、谢晋片场、乡村书屋、人间食粮等多个文创产品,通过乡村建筑元素的植入,借助名人效应和资源优势形成网红效应,集聚乡村人气,引流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文创产品销售近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乡村传统建筑调查研究和保护、开发、利用。一方面,坚持 IP 化思维、市场化导向,积极汲取绍兴乡村传统建筑元素,构建乡村创意品牌,,重点培育“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玉山公祠”“崇仁”“冢斜”“镜岭外婆家”等一批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文旅 IP符号,避免“千村一面”。另一方面,办好旅游商品大赛、民宿伴手礼大赛,打造具有鲜明绍兴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推动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感谢您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发展与合作处蔡彦      

联系电话:85122310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8月7日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