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559T/2023-24608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公开日期: | 2023-08-14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景芳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夯实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福泽子孙后代,任重而道远。您在建议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完善检查体系、加大智能化监管系统投入、加强数据管理三点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今年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的重点方向。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定时定点”——越美系列创建为主抓手,突出示范带动,狠抓源头分类,健全工作机制,全力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生活垃圾治理全链条”工作体系,积极开创绍兴生活垃圾治理实践新局面。截止6月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0.43%,回收利用率达65.62%,提升4个多百分点,城乡生活垃圾总量持续下降,降幅为2.78%。在投放、收运、处置等环节取得了不少亮点成果。
(一)坚持机制保障,优化工作体系。以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建立“行业监管、执法协同”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执法力度,连续两年垃圾分类执法办案数稳居全省前三。建立分级考核机制,连续五年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市)和市级部门,区、县(市)对镇街,镇街对村(社)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约谈机制,通过市对区(县)、区(县)对镇街、镇街对村(社)三级约谈,市对镇街提级约谈,区对镇街专项约谈等,强化垃圾分类责任落实保障。
(二)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擦亮党建“契约化”共建“金名片”,推行垃圾分类党建“契约化”精细管理模式,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社区(物业)与辖区单位、商铺、居民签订垃圾分类契约,探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垃圾分类治理格局。挖掘“枫桥经验”发源地优势,充分依靠发动群众,组建巾帼志愿队、老干部志愿服务队、“草根达人”志愿队等志愿队伍1.6万支(根据浙江志愿汇平台登记在册数据),志愿者99.48万人,形成垃圾分类齐抓共管格局。发挥“浙里兴村(治社)共富”党建平台作用(该平台被中组部作为典型推广),探索“市县派单、镇街领单、村社办单”的基层垃圾治理新模式。开展全市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全市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区垃圾分类上门宣传、桶边督导、日常检查等。
(三)完善制度体系,细化分类规范。实施“一二三”工作布局,下发《2023年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制定《2023年区、县(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办法》《2023年市对市级部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两大考核办法,重新制定“越美小区、越美商业街、达标(示范)镇街”三项创建标准。指导宾馆酒店、农家乐、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企业、银行保险、通信、邮政等八大行业场所细化完善行业分类规范。
(四)坚持绿色导向,推动源头减量。制定商品过度包装治理、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办公、光盘行动等源头减量领域的专项制度文件,将垃圾分类及“限塑”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目前,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零售药店、书店已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已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全市邮政管理行业快递网点电子面单使用率已实现100%、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100%,全市85%以上的机关单位均创成“节约型机关”。
(五)坚持资源利用,助力“无废”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全市日均焚烧处置能力已达670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能力已达1180吨/日,大件、园林(装修)垃圾处置能力已达5650吨/日,全市垃圾处置能力均衡富足。2022年,全市共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207.6万吨、易腐垃圾23.69万吨,13家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年利润总和为1.96亿元,经过折算,节约标煤使用36.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37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引入园林垃圾碳化技术,年产生物制碳、彩色覆盖物、高效碳基肥6万吨;应用“黑水虻”工艺,实现易腐垃圾“零污染”处置。
二、下步举措
下阶段,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越分越美”行动,具体要抓紧抓实以下六大行动:
(一)深化源头减量。一是塑料污染治理。在对越美商业街建设的检查中,督察组发现多数商户存在惯用一次性用品现象,对一次性废弃品的后期回收存在知识盲区。下步将聚焦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书店等重点场所,强化主体责任,督促经营户合规使用塑料袋,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开展宾馆(酒店)、农家乐、民宿等住宿服务经营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扫盲”行动,积极提供可循环利用的消费用品。抓好餐饮行业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禁限管控,因地制宜的推广“以竹替塑”“以纸代塑”及可降解塑料制品。二是过度包装治理。推动包装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认证结果采信应用,不断提升绿色包装应用比例,年底之前,督促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经营者优先采用可循环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三是示范单位创建。推动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以节能型机关、“零碳”公共机构创建为抓手,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优先采购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频率,全市各级政府绿色采购比重不低于80%。同时开展生活垃圾示范单位创建,全市60%以上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别创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
(二)提标改造硬件设施。一是越美小区创建。围绕省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总要求,聚焦小区这一人群集中区域,全面推进“定时定点”小区创建,有效提升垃圾分类成效。主要加强小区内集置点的建设维护,保证“四有七标配”设施到位;入户二分桶发放到位;撤桶并点到位;督导员配备到位。到2023年底,全市完成1300个越美小区创建,其中9月30日前,完成创建任务数的80%;11月20日前完成创建任务数的100%。二是越美商业街创建。为提高全市商业街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实现商业街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以点带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商业街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体系建设。之后工作将围绕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知道督促、宣传引导、分类成效等开展创建工作。重点关注沿街商户入户桶标识张贴情况;撤桶情况;定时定点上门收运情况。到2023年底,全市完成450条越美商业街创建,其中8月31日前,三区完成创建任务数的100%,三县(市)完成创建任务数的80%;11月20日前三县(市)完成创建任务数的100%。三是升级清运车辆。各区县易腐垃圾运输车辆配备到位,杜绝混收混运现象,8月底前完成现有清运车辆提升改造,完成AI监控+GPS定位设备安装全覆盖,加快淘汰报废车辆,实现收集、转运“定时、定点、定人、定责”,10月底前,新增分类运输车辆10辆,更新分类运输车辆96辆,并试点推行车载计量配备工作,实现易腐垃圾收运全程监管。
(三)推进终端资源利用。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全市日均焚烧处置能力已达670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能力已达1180吨/日,大件、园林(装修)垃圾处置能力已达5650吨/日,全市垃圾处置能力均衡富足。指导属地制定可回收物专项扶持政策;健全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尤其加大低价值可回收物名录宣传普及力度,畅通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上下游渠道;加大玻璃、纺织、塑料等大品类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培育力度,建立回收企业与利用企业有机衔接机制;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废旧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弃大件家具等专业型分拣中心和交易市场;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
(四)提升基层队伍素质。围绕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督导员、收运操作人员及各类创建主体等四类对象,全年计划开展各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30场,并将垃圾分类通识课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干部的垃圾分类主题学习,每年组织一次垃圾分类专题考试。对照“越美建设”创建要求,全市各地区成立工作专班,以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垃圾分类百日攻坚方案。
(五)加大部门联动执法。突出对各行业重点领域和非法收运的专项执法,每月组织媒体开展执法曝光,每季度分别组织重点行业部门开展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检查,全面推进行业检查常态化工作,切实强化执法联动。各区、县(市)每月要对宾馆(酒店)、餐饮、商超等重点领域和非法收运、混收混运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执法,做到上述领域每月办理案件全覆盖。同时,在百日攻坚期间至少开展一次垃圾分类现场执法曝光。
(六)造浓宣传氛围。一是实施垃圾分类“三个一”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围绕“读回信,行志愿”主题,部署垃圾分类“三个一”活动,即全市党员参与一次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参与一次小区“一日督导员”体验活动,参与一次垃圾分类线上知识竞答。二是壮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志愿浙江”“志愿汇”等平台,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不少于2000人,新培育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不少于6支。三是开展全市域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围绕“迎亚运·行志愿·分类同行”主题,多部门联合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征文比赛、垃圾分类脱口秀巡演、妇女“垃”家常、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局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年 8月14日
(联系人:王柏涛,电话:0575-85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