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2023-246084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发布机构: | 市名城办 | 公开日期: | 2023-08-14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
民盟绍兴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重构江南文化客厅 打造古城文化地标》(第12号)收悉,经研究,现会同市文广局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文商旅互动吸引的文化地标的建议
1.推进文化多样发展。开展“古城系列”四季文商旅主题活动,举办“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吸引游客62.6万人,被央视报道7次;完成春季“古城青春季”活动,推出了“热风音乐节”“国门之巅越舞越嗨街舞大赛”“第二届古城咖啡节”、国漫展等活动;正在举办夏季“古城酷玩季暨仲夏夜”活动,共3大主题14场大型文商旅活动,已开展荧光酷跑、2023年古城CITYWALK打卡、“璀璨迪荡”星空夜市、“仲夏趣玩·水力全开”创意泼水节等文体活动,还将开展“古城·七夕会”“山阴城隍庙会”等节会;秋季将围绕陆游文化节,开展“国潮季”活动,以节日为载体,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依托历史遗存、名人故居等资源,打造如古城数字馆等数字化展厅,借助数字化力量创新AR/VR文化体验,制定名仕遗风、诗路文化等主题研学线路,推动旅游模式从“跟着课本游绍兴”的“打卡式旅游”“学习型旅游”向“沉浸式旅游”“精神式旅游”转变。2023年已发放市本级“文旅一体共享”消费券3000万元,推进文化惠民。
2.注重项目统筹。对古城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统筹谋划“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构建古城核心文化展示环,推动建成阳明纪念馆、蔡元培图书馆、徐渭艺术馆等文化新地标,完成古城北入口、北纬30°展示馆等文旅项目,推进越王城文化广场建设,进一步构建古城文化体验空间。
3.推动文商旅创新型融合。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市两办出台《关于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绍市委办发〔2023〕5号),为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推进绍兴古城青年创客项目,累计招引350家创客入驻绍兴古城。完成10家非遗形象门店,推动非遗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打造非遗产品品牌形象。完善面向社会的“绍兴古城”APP及浙里办端,为居民、游客、商家提供便捷的生活、咨询、旅游、宣传等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播功能。
二、关于打造古今中外交相辉映的文化地标的建议
1.做强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管理”为基本原则,围绕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整体架构,已先后完成八字桥等重点片区规划研究8个、环城河沿线景观提升等专项规划研究5个、书圣故里南入口等织补性规划研究4个,充分考虑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的融合共生,为古城打造文化地标提供充分决策依据。
2.做好风貌协调。针对重要有机更新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规划辅助决策,利用“数字孪生”底图及各类数据集成,以“在虚拟世界仿真,在物理世界执行”理念,植入更新模型作全方位对比,提高风貌管控研判能力,实现“绣花式”织补更新。改善一批民生类项目,完成古城118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前观巷等约6万平方米历史街区提升,严控古城风貌,规范店招审批,加大违建监管和拆除力度,推动古城风貌古今融合,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入围浙江省首批风貌样板区。
3.做大品牌优势。积极推介“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城市形象,圆满举办2023 年“7·15”绍兴古城保护日暨古城文化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就古城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进行交流讨论,《南宋绍兴府城图》国际性发布;积极与住建部、央视对接,拍摄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节目将于近期在央视一套播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入选全省“八八战略”百法百例。举办王阳明诞辰550周年、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蔡元培先生诞辰155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每年度鲁迅与国际文学“大师对话”活动,“阳明心学大会”永久落户绍兴,影响海外受众约百万人次;打造“绍兴有戏——绍兴故事汇”非遗品牌,挖掘和激活绍兴故事资源及其时代价值。相关节庆活动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古城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关于打造人水城相互融合的文化地标的建议
1.注重空间利用。已实施李家、缪家台门修缮,稳步推进台门利用工作,出台《越城区“台门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老场景”融入现代化商业元素,植入多元新兴功能。摸排公共配套设施,利用古城内闲置空地,推出“错峰停车,共享车位”模式,缓解停车难题。持续开展“口袋公园”建设,推进古城绿地共享。打造上大路、风越里、鲁迅路等特色步行街,发布绍兴古城小吃、茶饮、酒吧三条特色街区规划,构建活力空间。
2.构建宜居环境。开展环城河环境提升工程,打造生态景观休闲环线,实现环城河步道全线贯通。每年开展古城内河水质提升工程,出水水质保持在III类及以上。全域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街巷社区环境整治,实施消防、公厕、停车场与邻里中心、城市书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3.优化交通体系。编制完成《古城水系综合恢复提升规划研究》,有力指导古城历史水系恢复与现状水系提升建设,保护现有城市水系。编制完成《古城交通管理体系调整规划》,完善古城交通体系,促进交通微循环。渐进式拆除古城内主要道路隔离栏约7公里,拆除各类冗余箱体、杆线设施150处,畅通人行道。利用石板铺装贯通仓桥直街,串联起“鲁迅故里—徐渭故里—越子城”三大热门景区,打造步行游线。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完善“一城一桥三故里”空间架构。强化规划引领,持续保护传统街巷肌理和风貌,推进博物馆、非遗馆和艺术中心等场馆建设,打造一批地方小吃、台门文宿、特色文旅、风情演绎等体验性项目,加快古城文商旅融合。
2.加强越文化研究推介。开展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古城申遗,推进越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开展全方位古城品牌形象宣传和营销活动,做优节庆赛会活动,打响古城品牌IP。
3.优化旅游交通体系。提升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和区域通达性,扩容旅游承载能力,加快公共设施旅游化改造,大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衷心感谢贵委对古城的关心,真诚希望贵委继续对古城保护利用事业给予支持。
联系人:虞琦
联系方式:0575-88627590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2023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