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2023-246085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发布机构: | 市名城办 | 公开日期: | 2023-08-01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
鲁锡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的四大建议》(第206号)收悉,经研究,现会同市商务局、文广旅游局、文旅集团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办坚持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有序实施解放路商圈唤醒计划,高规格举办“7·15”古城保护日、古城文化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您在提案中也认为,要坚持做好利用工作,盘活古城资源,创新休闲业态,引领时尚消费,以独特的古城魅力和完善的服务要素,让古城闹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同时,您也中肯剖析了古城文商旅发展的“瓶颈”问题,业态老化、产品陈旧、观念保守,导致市场做不强、游客留不住、产业拉不动。所以您提出的四大建议,对我们加快推动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聚焦解放路,做好“串联”文章,盘活文旅资源
(一)强化规划研究。以解放路为发展轴,围绕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整体架构,已先后开展《绍兴古城休闲型文旅体验体系规划研究》《绍兴古城社区改造植入文化旅游元素的可行性研究》等文商旅融合方向课题研究4个,完成鲁迅故里等重点片区规划研究8个、高层疏解等专项规划研究5个、布业会馆及周边地块等织补性规划研究4个,系统谋划解放路与上大路(古运河沿线)“一纵一横”发展框架,有效串联“一城一桥三故里”,持续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合理优化解放路两翼空间格局与业态布局。
(二)推进项目落地。出台《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任务清单》(绍市名城委〔2023〕3号),实现一台大戏、一条美食街等各类文商旅任务项目化、清单化。“一台大戏”是以越国、南宋和民国等历史为主要创作题材,打造一台纵观古城千载的大戏。“一条美食街”将建设小吃一条街、茶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打造越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暨山阴城隍庙的“文商旅”融合样板区。大力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鼓励上大路、鲁迅路步行街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各种顶级品牌、快消网红品牌、年轻潮牌等,努力把古城打造成年轻时尚集聚地。
(三)打造文化地标。古城入口文化标记性建筑作为进入绍兴古城的第一站,拟在宋式制式基础上植入现代元素,通过现代表现手法营造入口文化标识,打造成为彰显绍兴古城新时代风貌的文化地标。目前,市文旅集团已启动“古城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赋码立项工作,将按照“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原则,植入创意元素,建设文化新地标。
二、聚焦水元素,做好“特色”文章,提升游客体验
(一)常态化保护。编制完成《古城水系综合恢复提升规划研究》,指导古城历史水系恢复与现状水系提升建设,保护现有城市水系。每年开展古城内河水质提升工程,内河累计引水超3300万方,出水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二)有序化推进。12.5 公里的环城河游步道实现全线贯通,提升了环城河与古城各个节点的服务功能和整体形象。大力实施环城河沿线景观亮化,加强生态型修复与两岸空间环境整治,营造一个幽雅多彩与新、奇、特并存的环城河景观带。但环城河滨河项目受运河文物审批影响,整体推进工作较迟缓,目前已在稽山公园南浦小集打造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街坊式、复合型文化主题公园。我们将加快研究制定货运绕航方案,全面实行环城河禁航,后期可引入电瓶船、自划船、游艇等新型水上娱乐设施,同时串联水上交通,开放环城河八景并植入丰富的业态,拉长夜游路线。
(三)精细化设计。市文旅集团已谋划打造内圈、外圈精品水上旅游线路,包括内圈4条乌篷船水上游线:①南线:沈园—鲁迅故里—咸亨—百草园,让游客感受鲁迅笔下绍兴风情。②西线:徐渭艺术馆—城市广场—西小河历史街区—阳明故里景区,重点开发西小路历史街区(黄酒文化园、水乡酒国)和越子城历史街区。③东线:八字桥—广宁桥—龙华寺—长桥,亮点是吸引游客欣赏绍兴古桥。④北线:探花桥—宋梅桥—题扇桥—蕺坊桥,这条线路荟萃着“书圣”王羲之、“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求学圣地。外圈主要涉及环城河及古鉴湖2条游线:①环城河夜游:又一村—风则江廊桥—百花苑—河清园—又一村,主题为“夜游环城河、领略水城风景”。②古鉴湖日游:又一村—风则江廊桥—鉴湖诗廊—壶觞大桥—又一村,不仅可以欣赏到鉴湖野趣还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水乡人家。
三、聚焦名士乡,做好“顶流”文章,打响研学品牌
(一)做深做透“研学游”。沿“解放路发展轴”,已完成名人馆、清廉馆、气象博物馆、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古城北入口、阳明纪念馆、孑民图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以此充分发挥古城内名人故居、博物馆、艺术馆的教育作用,内挖潜力、外拓市场,与市内中小学校、省内外名校建立长效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完善“红色基因”“清风廉旅”“科学先驱”等特色旅游线路。目前,已策划推出巾帼英雄秋瑾之旅、新建伯府探秘记、徐渭系列研学游等10余个研学产品。2022年成功举办“爱绍兴·游绍兴”主题旅游暑期研学活动,2023年获评“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截至目前,鲁迅故里年均研学实践学生超50万人次,气象博物馆已开展研学游活动277批近4000人次,古城数字馆成功申请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绍兴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下阶段,将依托历史遗存、博物馆群、名人故居等资源,融入美食、建筑、演出、文创、科技等特色元素,每年培育具有绍兴辨识度研学基地2个、营地2个,不断拉长研学游产业链,实现旅游模式从“跟着课本游绍兴”的“学习型旅游”“寻根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沉浸式旅游”“休闲型旅游”转变。
(二)做精做热“节庆气”。开设全国首家以越文化为主题的越城文创体验中心。出台“古城民间文化场馆扶持政策”,越城区非遗传承保护指数位居全省第二。举办王阳明诞辰550周年、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蔡元培先生诞辰155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每年度鲁迅与国际文学“大师对话”活动,“阳明心学大会”永久落户绍兴,影响海外受众约百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五届绍兴马拉松赛,路线贯穿古城核心区域,吸引选手万余名。2023年以来,古城内已举办“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古城咖啡节、名家绘古城、迎亚运2023绍兴古城Citywalk等活动,相继推出“消费促进月”“越青市集”“越宴十八味”等文旅集市25场。
(三)做大做强“宋韵味”。以古城为核心景点,重点完善交通、旅游等配套,植入文旅文创、山水亲子游、诗词研学游、爱国主义教育等业态,串联陆游故里、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等打造宋韵文化主题游线。其中,陆游故里于2021年建成开放,但仍存在“地处郊区缺少联动、主题单一缺少挖掘、鲜有人知缺少配套”等问题。目前,计划以2025年陆游诞辰900周年为契机,构建“三山二湖一故里、两街两馆一台戏”的核心景区格局,高规格宣传宋韵文化旅游新地标。近期,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皇陵博物馆项目选址已公示,规划以“一心、四片”的展示结构框架对八个功能展区进行贯联展示,将全面展示宋六陵及南宋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聚焦老台门,做好“活化”文章,集聚文旅产业
(一)以保护修缮为基础。启动对古城内留存较好、保护价值较高的台门建筑进行修缮和再利用,盘活传统民居(台门)资源,已完成孙清简祠(一期)、李家台门、缪家台门、朱赓故居、冯亦摩故居、张马弄17号台门,推进孟家桥1、2、3号等十余个台门的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徐光宪故居、姚启圣故居等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
(二)以政策激励为引导。出台“古城文化艺术发展鼓励政策”“台门招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台门等“老场景”融入现代化商业元素,改造为民宿、茶室、咖啡吧,拓展公共服务空间。适度允许历史街区内经营“有条件外摆”,加强台门周边卫生安全巡查,营造安全、便捷、有序的消费环境。强化税收减免、租金优惠等政策,培植壮大文创、动漫、演艺等古城青年创客群体,鼓励创客入驻台门创业。
(三)以精品文宿为载体。与斯维登、华住、旅悦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在越子城龙山后街、鲁迅故里新建路、书圣故里西街,引入知名品牌“冬悦里”“漫心府”“花筑奢”等精品民宿和高端酒店。以集约服务营销模式开拓城市文宿基地,计划每年开业不少于10家文宿。
二、下一步计划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您的提案,结合《关于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解放路为轴,将“一城一桥三故里”串珠成链、整体发展,抓好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等一批重大文商旅项目,用好名人故居、台门建筑,让古城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持续提升千年古城影响力,进一步激活古城发展新动能。
再次感谢您对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古城各项事业给予支持。
联系人:陶俊 联系方式:85130383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2023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