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284D/2023-24616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3-11-07 |
主题分类: | 水利 | 发文字号: |
为优化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布局,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更好地支持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曹娥江流域防洪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自2002年《曹娥江流域防洪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曹娥江流域上游建成钦寸水库,中游保留湛头、大浸畈两个滞洪区,中下游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河口建成曹娥江大闸,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绍兴市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流域经济社会情况、水事水情均发生显著变化,在《曹娥江流域综合规划(2015-2030年)》的基础上,我市编制了《曹娥江流域防洪规划(2021-2035年)》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曹娥江流域,面积608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曹娥江流域绍兴市境内部分,面积5195平方公里,涉及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嵊州市、新昌县。
防洪标准中明确绍虞平原、虞北平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县级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建制镇及万亩以上成片农田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乡村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防潮标准根据曹娥江流域沿海保护对象,结合浙江省海塘安澜建设要求,规划流域沿海防潮标准为3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中城市及城镇建成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不受淹,平原区农田20年一遇最大3日降雨4日排出。
规划指出,至2027年,将开工或基本建成一批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基本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实现干流防洪达标,城市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至2035年,规划防洪排涝能力全面达标,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管控有序、智能高效的数字流域管理体系,高水平实现流域防洪减灾现代化,高质量构建绍兴水网。
其中,近期将加快推进镜岭水库、三溪水库、夏泽水库工程前期,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曹娥江干支流河道整治、马山闸强排、袍江片东排、新三江闸强排等防洪排涝效益明显的工程建设;抓紧实施湛头滞洪区现代化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后,将滞洪区重点区块调出不参与分洪滞蓄。近期工程总投资约676亿元。
远期实施平原河道整治、东关片强排、滨海闸强排等工程,研究隐潭水库、上俞水库或其替代方案,进一步分析论证工程实施效果、实施难度和约束条件,为工程推进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和项目储备。远期工程总投资375亿元。
规划明确,要强化责任落实。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是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各区、县(市)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强化依法管水,积极推进流域法规建设,细化明确建管任务,落实治理责任边界;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重大水利项目专项债券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