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商务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05X/2023-2475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3-12-2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字号:

绍兴市商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12-25 11:1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3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面对严峻复杂形势,绍兴市商务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打好“8大攻坚战”为线路图,着力打造“敢为善为、图强争先”商务铁军,争当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排头兵,持续推动全市开放提升、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奋力交出了商务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一)一号工程争先推进。今年以来,绍兴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连续两季获评省级“五星”。一是构建专项机制。建立“一意见一方案一清单”架构体系,印发《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市实施意见》《“一号开放工程”五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建立“统筹+落地+执行”三级组织架构体系,组建专题组和专班,共计成员单位38个;健全例会推进、晾晒通报、问题交办等工作机制,已召开市级专班会议3次,专题组办公会议1次、工作例会9次,印发交办单13期;用好考核指挥棒,研究起草“一号开放工程”考核办法及配套细则,开展市级评星定级2次。二是增强理论转化。全面提升理论水平,开展“打造开放之城”相关课题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深入挖掘“地瓜经济”内涵;5月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市)近40名学员赴深圳学习开放经验,9月举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与绍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累计开展“进党校、下基层”培训4次。深入转化特色成果,建立全市“一号开放工程”优秀案例库,印发《最佳实践案例汇编》,收录全市案例42篇,获商务部领导批示肯定信息1篇、省委领导批示肯定信息1篇;获评省商务厅首批最佳案例2篇(入选数列全省第3),入选省委组织部三个“一号工程”最佳案例1篇。三是承接省级试点。积极指导区、县(市)申报省级“一号开放工程”试点。目前,已成功承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试点”“展会服务便利化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等试点项目8个,其中商务领域试点项目数6个(省级商务领域试点承接率达66.7%),位居全省第1。

(二)对外贸易保稳提质。1-8月,全市实现进出口2850.2亿元, 同比增长16.5%(全国下降0.1%,全省增长4.3%)。其中,出口2581.7亿元,增长13.9%(全国增长0.8%,全省增长3.8%),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是支持企业抢单拓市。深入开展“十业百展千企”拓市场攻坚行动,完善《2023年商务展会目录》,出台《绍兴市支持企业抢单拓市若干政策》。1-9月,累计组织265个团组3069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金额约16.34亿美元。第134届广交会参展企业647家,展位976个,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量创历史新高。二是推动外贸业态升级。深化市场采购规范发展,培育本地组货模式,推动钱清铁路货运场站建设,1-9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04.43亿元,同比增长58.38%,规模及增速均列全省第2;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引育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已上线海外仓18个,获评省级海外仓1家、省级外综服试点企业3家,实现我市省级外综服企业“零”的突破。三是完善外贸企业梯队。持续实施外贸主体培育“三百工程”,创新推动外贸主体“破零行动”,联合经信、科技等市级部门,引导未有出口实绩的规上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发挥开放型经济服务联盟作用,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多部门协同开展“送政策”服务活动。1-8月,全市共有出口实绩企业1146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93家。四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针对关键装备、先进技术等领域,组织8家企业申报2023年度中央进口贴息项目,合计金额7.49亿美元,并争取2023年省级进口贴息专项资金2010.69万元,占全省22.63%。全力支持企业申报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其中海亮有色金属进口贸易平台数字化改革项目获省级补助300万元。1-8月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进口71.1亿元,同比增长105.23%,占全市进口总额的26.5%。

(三)数字贸易创新突破。1-8月,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6.41亿元,同比增长32.56%,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1.81亿元,同比增长94.85%,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非监管平台统计口径)139.5亿元,占全省比重4.4%,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额127.4亿元,占全省比重5.3%。一是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着力扩大主体队伍,引导大型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技术输出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鼓励旅游、运输等传统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今年新纳统服贸企业86家。着力培育重点特色项目,申报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区特色产业项目6个,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1家、省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3家;新认定浙江省区块链(数字化场景应用)标准化试点基地1个、省级展会服务便利化试点1个。着力加快服贸基地建设,将中芯国际、三花新能源等9家重点新兴行业龙头纳入全市三大离岸服务外包基地。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全球服贸峰会,其中我市企业“照明无人机系统”入选国家成就馆展示(全省仅2家企业)。二是推动跨境电商多元化发展。加强制度保障,修订电商扶持政策11条,累计走访调研重点电商企业50余家。壮大跨境主体,累计培育应用企业4600余家,新增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名牌5个、省级专项激励资金项目1个。夯实发展基础,举办2023年跨境电商服务季活动,开展子活动15场,服务企业170余家;实施“政校企人才培育”计划,新增分校区3个,举办第二届全市跨境电商仿真技能竞赛;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春、秋)两季,共计企业70余家、展位110余个;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政策事项20余个,跨境服务产品60余款,注册用户突破800人次;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今年开展企业培训活动50余场,覆盖从业人数超5000人次。

(四)国内消费提档升级。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1位;限上批零住餐4项商贸业指标分别增长:30.8%、16.2%、27.2%和34.1%,增速分居全省第1、3、3、1位;实现网络零售额610.8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是体系掌舵引航。牵头出台《绍兴市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绍政办发〔2023〕28号),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促消费工作体系。通过实施7大行动23项举措,到2025年,达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亿元,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000家”2大目标。二是试点集成突破。聚焦全域商业体系布局,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入选2023年度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1个。聚焦消费集聚区建设,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特色城市2个;获评浙江省精品乡村市集3个;入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1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试点3个。三是氛围持续浓厚。坚持擦亮“越惠悦生活”品牌,启动春夏秋冬四季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今年累计举办系列活动超150场。五一假期,“热风音乐节”日接待游客2万人以上;暑期,成功举办2023浙江“暑期来消费”启动仪式;9月,举办金秋购物节,同期配套开展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展。积极开展2023“汽车家电畅购”消费券活动,安排消费补贴1.22亿元,拉动消费36.9亿元。四是业态稳步向好。大力实施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百千万亿”行动计划,已培育直播式“共富工坊”99个,开展直播培训648场,吸纳就业人数2000余人;打造“产业+直播”新模式,基本形成越城黄酒、上虞童装、诸暨珍珠、嵊州小笼包、新昌茶叶等产业直播发展格局,全市累计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基地8家(全省第4),获评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3家,新增省级激励项目7个,带动网络零售额2.3亿元。以农村电商助推城乡共富,加快嵊州、新昌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累计开展直播年货节、助农惠农等线上活动60余场。

(五)合作交流双向促进。1-8月,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5213万美元;完成中方投资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列全省第6。一是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扎实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大力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新推荐我市喜临门等9家企业进入省级培育监测平台;深入推进“联盟拓市”,推动省、市建筑企业、协会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能源主题,成功举办2023“丝路护航”暨浙江-东南亚绿色能源投资与建设合作对接活动,挖掘绿色能源对外承包工程新机遇。稳步推进海外平台建设,指导海亮(美国)工业园区获评省级一类境外园区。落实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全市共申报“高水平走出去”项目5个。畅通商务人员出入境,截止9月份,累计为371家企业的外籍人员上报来华入绍邀请函申请1388人次,下发邀请函1388人次,来自59个国家。二是打造国际会展“目的地”。成功举办CEFCO论坛,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代表参会,获得新华社等60余家重量级媒体集中报道,签订会展业战略合作项目10个;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绍兴)纺织新材料展、2023绍兴国际服装供应链博览会,两展总面积近26000平方米,展位数量1200余个,达成意向成交额近3000万美元,外商意向成交额1160万美元,其中纺织新材料展为全市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展览。首次尝试并成功举办绍兴名品纺织品及机械展(越南)自办展会,绍兴参展企业167家,达成意向成交额1.26亿美元。加强会展业调查研究,通过线上座谈、实地调研广州、深圳、东莞、成都、南京、苏州等十多个城市,形成《推进绍兴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领导批示肯定。

(六)平台能级全面跃升。一是推动开发区“省考”领跑。牵头拟定全市《绍兴市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开展半年评估工作。全市7个开发区(园区)在全省综合考核中总体位次较好,其中滨海新区、新昌高新区进入全省同类考核前3名,诸暨、柯桥、杭州湾上虞均进入全省同类考核前10名,嵊州经开区进入全省同类考核前20位。二是支持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全省首创制订《关于支持绍兴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七大专项行动方案》,精准施策、精心服务,制定对口处室责任清单,开展“点对点”“人到人”帮扶,落实季度督查七大专项行动方案,助力绍兴综合保税区建成全市“地瓜”经济的新标杆,该项工作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2次以及分管市领导1次肯定性批示。三是联动创新区建设及争创绍兴片区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发布《自贸区绍兴联动创新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全面推广7批次全国302项改革创新成果,做到“应复尽复”。加强自贸绍兴联动创新区制度探索、先行先试,新报送省自贸办典型案例3个。积极向上争取创建自贸区绍兴片区,《创建浙江自贸试验区绍兴片区的建议》,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议案之一,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至商务部办理;抓住 6月初中央改革办协调局局长于培伟来绍调研的契机,提出创建诉求。四是打造共富建设绍兴样本。统筹推进我市经开区与全省山区26个开放平台“共建共富”,其中袍江经开区“山海协作再升级,产业飞地奔共富”入选2022年度全省开放平台共建发展五佳“优秀实践案例”,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绍兴开发区的先进经验。

(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是加强政策支撑。迭代升级“越快兑”平台,细化优化政策颗粒度事项,加速政策资金直达惠企,已兑付2023年“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4.26亿元(完成率170.8%),惠企5100家次;依托2023年惠企“1+9+X”政策体系,专项设置“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模块,聚焦首店经济、内外贸一体化等促消费政策,共涉及促消费政策条款9条25项,已兑现资金超1亿元(完成率180%以上);兑现会展业发展政策资金2067万元。二是提升法律服务。完善我市商事调解中心机制,规范商事调解程序,制定调解规则;织密调解网络,建立首批基层调解联络点;丰富调解方式,联合市司法局共同组建涉外商事纠纷调解员库,建立与使领馆、境外友好商协会的联合调解模式。1-9月共受理涉外商事纠纷案件27起,涉案金额7900.3万元人民币,挽回企业经济损失4300余万元。成功举办外经贸法律服务月,协调贸易摩擦,1-9月排查来自美国、印度、欧盟等11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25起,涉案排查金额6934万美元,涉及排查企业1085家。三是强化政务服务。用好市局审批窗口,推进“随时可办、在家即办、容错能办”,1-9月,新增备案企业504家,累计7431家;出具非优惠原产地证89230份,签证金额46.7亿美元,其中RCEP优惠证632份,预估可减免关税23.2万美元;推进增值式改革,打造“走出去”企业“护卫舰”,完善对外投资、海外物流、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相关增值服务内容;出台并落实“推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攻坚行动方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绍兴样本。四是守好安全底线。全面落实关键节点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市商务系统共计出动526人次,检查各类企业2686家,摸排并整改各类隐患639条;部署开展餐饮行业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市累计排查餐饮经营单位4419家,督改隐患298个,累计发送安全短信提示36万余条。深入推进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数字化监管,今年共接到信访举报警单186件,办结满意率100%;加强散装水泥行政管理,完成省对市一类考核指标,1-9月全市水泥散装率达85.5%;持续强化专用车辆源头管控,改造预拌干混砂浆企业12家。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