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湖畔,缕缕波纹倒映着天光云影。正在施工中的文化艺术中心依水而立,灵动、轻盈,与周遭景色巧妙融为一体。这里汇聚了图书馆、文化馆、休闲广场,是滨海新区的又一城市地标。
大湾之滨,向海而生。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域的沥海街道,承担起绍兴拥抱湾区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强势崛起,城市水街、文化艺术中心、国科大肿瘤医院绍兴分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等城市配套项目加速推进。以产促城,产城融合,沥海,正奋力打造城市副中心。
支柱产业迸发活力
春节刚过,知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便火力全开。这家坐落于沥海街道的医药企业,自去年9月陆续投产以来,当年已实现产值8700万元。
这只是个开始。知行药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兴生物医药企业。今年,公司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眼下一期、二期项目已经投产,三期工程正有序推进。“待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可达2.6万吨。”公司总经理李维宏说。
作为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之一,沥海街道是绍兴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最重要承载地。无论是老牌的浙江医药,还是新近上市的德琪药业、歌礼药业等,都见证着沥海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包括知行药业、芳原馨生物医药在内的多个省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亿元。
距离知行药业仅五分钟车程,是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眼下,公司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
新能源汽车部件产业是三花控股集团继空调部件生产后一次全新的布局。2017年,随着产业发展需要,企业急需寻觅下一个落子之处。处在“湾区中枢”关键位置的越城区沥海街道成为“三花”的首选。
三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1亿元,总用地约1000亩,是浙江省特别重大产业项目。项目共分六期建设,待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000万套车用智能流体控制设备,预计年销售额250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热管理模块生产基地。
目前,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已建成投产,四期项目也于去年底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陆续投产。“四期项目包含了2个超级车间,年产量可达1250万套,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都比先前的车间高。”
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行政办经理李浩然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产值达32亿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今年,公司产值有望达到45亿元。
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作为沥海街道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迸发出新的活力。数据显示,去年,沥海街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0.4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以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产值占58.82%,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担当起了投资主力军、增长主动力的重任。
强链补链凝聚动力
浙江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内,16幢高楼拔地而起。“目前除了最后一幢行政楼还在建设中,其余15幢楼均已完成相关手续,可以随时交付。”施工现场,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项目总经理李晓鹏介绍。
坐落于沥海街道的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是绍兴科创大走廊“百项千亿”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约30亿元。眼下,随着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招商工作也同步启动。
“作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延伸,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主要招引的是前沿医疗技术相关的科研平台和企业。”李晓鹏说。目前,已有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浙江迅识生物科技、蝶和科技等5家科研平台和公司签约入驻,另有10余家企业正在洽谈中。这些企业涵盖了基因诊断和治疗、免疫细胞和干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将为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高能级平台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沥海街道充分发挥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高能级平台优势,突出头部企业招引、产业链招商和全员招商,大抓产业项目,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越海百奥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去年,街道共招引优质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项目招引总数位居越城区全区第一。
在今年2月21日举行的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位于沥海街道的长三角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中心及农批市场项目位列其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亿元,总用地约665亩,其中冷库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规模近1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有力补齐绍兴冷链物流及专业化市场的短板。
绍兴八达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军介绍,项目将采取滚动开发模式,50亩先行区计划先行动工,逐步推进项目整体建设,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可实现农产品年交易规模约150万吨、交易额300亿元以上。
“今年,我们继续拓展招商引资思路,通过以商引商、平台招商,紧盯国科生命健康产业园、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全年力争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沥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超表示。
产城融合散发魅力
最近,沥海街道城沿佳园小区的居民晚饭后多了一个散步的好去处。改造后的海塘公园占地1.4万平方米,包含7个景观小品,成为了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门口就有公园,还有运动场地,就像生活在城里。”23日傍晚6点,在海塘公园门口,居民邵利敏激动地对记者说。
沥,意为流,旧时为曹娥江入海处,故得名“沥海”。现如今,随着滨海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这个滨海小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4月,沥海城市副中心规划正式出炉。自此,沥海街道带着区域协同联动的发展机遇和构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前景,加入到建设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的序列中。
“滨海新区是绍兴加速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和持续深化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核心平台,沥海副中心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平台地位,促进各方面发展要素汇聚,实现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的转变。”陈超说,今年,街道将全力推动城市水街、乡贤聚落、小镇客厅(乡贤馆)、浙江肿瘤医院绍兴院区等配套项目建设。
距离沥海街道东森商业广场700米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水街项目。在城市水街总部楼宇项目建设现场,18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项目主体施工。总部楼宇区块由3幢大楼组成,位于城市水街项目的核心区域,集合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个功能场景,是东森商业广场后的又一商业综合体。
去年以来,沥海街道坚持以城市副中心规划为引领,充分用好街道丰厚乡贤资源。通过前期努力,成功牵线8位乡贤返乡投资,计划总投资7.5亿元、涉及5宗地块,今年预计2个项目可以结顶。“这批项目的落地建设将为来沥创业就业员工、沥海生活的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城市生活配套,也让城市副中心形象更加饱满。” 陈超表示,今年街道将按照越城区委“四大行动”要求,聚焦作风提升,以“五型”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紧盯项目建设、创新要素、城市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奋力打造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重要增长极,为“首位立区、幸福越城”贡献更多沥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