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区(县、市)之窗 > 越城区

从“台门党校”探索 社区“微治理”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2023-05-24 10:0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塔山街道位于老城区中心,人口密集、建设年代较早、规划不够科学,使得社区配套设施较为薄弱,公共服务整体较为滞后,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局。对此,塔山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台门党校”,透过“台门党校”这扇窗,学理论、听民声、解民忧,从宏观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初步探索出一条以社区“微治理”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台门党校”是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塔山街道党工委积极构建“4+X”的“台门党校”体系,重点培育打造4个特色台门,其中青藤社区台门作为“契约化”共建主阵地,阳明书舍台门作为“薪火相传”党员孵化器,秋瑾故居台门作为优秀女党员示范教育基地,鲁迅故里台门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智能化红色教育基地。分阶段组织区领导、街道班子、社区书记为“台门党校”上专题党课,将教育触角延伸到基层党组织各个角落。

“台门党校”激活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台门党校”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痛点与难点,通了邻里,连了民生,为社区党组织减负赋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助推器”作用。2018年以来,利用“台门党校”这一平台累计调处各类基层矛盾纠纷200余件。另一方面,发挥“连接器”作用。有效整合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基层治理细胞,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台门党校”把握群众需求的生活气息。“台门党校”激发了基层党员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性服务的积极性。例如塔山街道作为古城保护核心街道,通过“党校”平台开展古城台门保护宣传20余次,在台门卫生死角、占道物品、暴露垃圾清理时得到住户的一致支持,消除了大量消防隐患。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区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带来的对自身社会价值怀疑和观念落后的问题。

塔山街道通过“台门党校”推动党建工作,引领社区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此,塔山街道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并付诸实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从“依样画瓢”向“精准施策”转变。当前,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不断涌现,但若照搬照抄,就会引发“水土不服”,因此,在进一步发挥“台门党校”红色引擎的作用时,一方面要更为精准地定位城市基层治理需求。针对塔山街道社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滞后的现状及“台门党校”学员“老龄化”严重的现状,要完善“1+4+N”的“台门党校”架构体系,努力将台门党校打造成基层党员学习交流主阵地、基层党组织学习宣讲的“微平台”和契约化党建的实践地。另一方面,要更为精准地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基层治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台门党校”还需要紧跟信息化、智能化步伐,通过数字化改革,打破单位、体制、领域等多重限制,实现机关党建结对保持“在线”状态,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上线”融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台门党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党组织“各自为政”“各抓各的”现象,部分党员参与积极性也不够高。为此,一是要加强资源共享。党建资源、阵地资源、服务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要开放共享,放大党建聚合效应。例如,塔山街道正在社区试点开展共建单位包联特需群众机制,对社区困难、孤寡等群众,采取共建单位包联免费提供三年助餐、定期走访和临终关怀等服务。二是要加强活动共建。通过“台门党校”以老绍兴人喜爱的莲花落、笃板等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宣传传统文化、老党员事迹,并定期组织社区公益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三是要加强人员共联。携手共建单位,进一步开展年轻干部到社区一线挂职锻炼淬火行动,零距离为群众服务。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从“完成任务”向“促成事业”转变。当下基层党委政府既要按部就班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又要分解落实诸多上级的“创新”工作,容易陷入“疲态治理”怪圈。为提振基层干部成就感,引导基层治理进入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树立强化品牌效应,党员干部要通过“台门党校”不断提高参与社区公益性服务的积极性,以自身业务优势为基础树立品牌效应,争创最优支部、最强头雁、最佳党员等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是要推进建立考核比武,通过“台门党校”这一平台开展“擂台比武”,让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做法、优质品牌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激发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