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财政局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73X/2023-242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23-06-25
主题分类: 财政 发文字号:

绍兴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6-25 09:4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五财并举”理念,以“大格局”“大盘子”“大气度”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着力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力度,创新“财政+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研究构建共富型现代财税体制,打造更多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着力防范债务、社保基金、“三保”等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政环境。

围绕以上要求,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加力提效,强力推进“政府工作落实年”活动

一是全力保障“8+4”政策高效落地。围绕“8+4”经济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协同,强化资金统筹,构建8大领域财政要素保障清单,以精准有效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稳进提质。加快构建财政涉企政策“能进能出”机制,对“1+9”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全面优化2023年涉企政策体系。二是用足用好专项债政策红利。实行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做好项目融资收益全周期平衡,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杠杆效应。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原则,主动承接省“4+1”专项基金。组建绍兴市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专项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二、坚持稳中求进,有效提升财政运行和管理水平

一是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健全市县纵向联动、财税横向贯通的“精诚共治”收入组织长效机制,做好组织收入牵头、预判和谋划工作。二是从严从紧加强支出管理。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经常性项目“基数+增长”编制方法,进一步完善“目标、指标、审核、评价”全过程管理机制,构建“全口径纳管、标准化编审、全过程绩效”的零基预算管理“绍兴模式”。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节俭办一切事业。加快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政府投资项目限额标准。三是纵深推进预算绩效改革。全面实施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改革,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

三、坚持统筹资源,不断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一是深入实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全力以赴争取“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全省试点。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建材国家级试点工作。落实全市2023年及以后新建和前期公建项目严格实行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三是全面落实首位战略首位保障。聚焦省、市要事大事,统筹整合存量资金,撬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

四、坚持改革赋能,全力打造财政营商环境最优市

一是创新实施“政府采购+”行动。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出清政府采购领域不合理限制,编制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加强政府采购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化实施“财政+金融”协同行动。加强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保障,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探索深化全市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改革。三是着力实施财会监督服务升级行动。以“财会监督年”为抓手,加强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构建纪财联动、财审联动、上下联动等协同机制。

五、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塑造共同富裕实践路径

一是持续深化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改革。构建以一个家庭综合信息库、一份“扩中家庭”立体画像、一个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和N项惠民服务为基本框架的“‘1+1+1+N’共富家庭”数字化应用系统,健全“扩中提低”家庭财政政策体系。二是探索开展促富型财税制度改革。探索同级别行政区划城建税率一致性研究,助力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共同富裕。三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探索研究公共服务保障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制度,建立综合预算资金保障、支出标准和激励约束“三统一”管理机制,构建完善育、学、劳、老、病、住、弱等民生保障“七优享”财政支持政策清单。

六、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风险

一是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严格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风险评估,全面抓实项目资金保障、偿债资金来源和风险防控预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二是健全社保基金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完善社保基金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社保基金跨周期谋划、长周期安排。稳步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强化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三是防范库款保障风险。合理测算库款需求做好预案,科学统筹支付时序,防范化解库款支付风险。优先将“三保”支出足额纳入预算安排,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四是健全国有金融资本风险管控机制。严格履行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五是健全乡镇财政风险管控机制。全市域上线应用“浙里基财智控”,强化财政资金线上监控。着力构建全市乡镇财政健康指数体系,提升乡镇财政干部综合素养。

七、坚持变革重塑,努力建设超强财政铁军队伍

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专题学习、专题宣讲等载体,全面、系统、深入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六学”机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全面落实清廉财政建设。积极培育清廉财政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年轻干部常态化廉洁教育机制。加强纪检监督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清风财韵”财政清廉文化品牌,构建“四责协同”工作机制。三是加快建设变革型财政组织。加快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梳理总结试点创建经验做法。做优做强“年青干部上讲堂”“财悦读”等品牌,抓好干部能力提升、梯队建设、组织结构优化、干部暖心工程等重点工作,推进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