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公布,嵊州市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诸暨市高端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协同区创建名单。至此,我市已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了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数量全省领先。
聚焦现代纺织、绿色化工、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我市正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接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力争打造形成3~4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雏形。
走出转型升级“新天地”
越城印染、化工,柯桥纺织、印染,上虞化工、机电,诸暨五金、袜业、珍珠,嵊州领带、厨具,新昌医药、轴承……绍兴的民营经济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块状经济”极为突出,很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
作为全省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了产业“跨域整合”,将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分别整体搬迁集聚到柯桥区、上虞区,越城区则利用腾挪出来的空间集中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跨域整合”开了全国先河,倒逼印染、化工企业通过腾挪实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由此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2022年,五大印染组团在柯桥印染集聚区全部投产,印染产业“跨域整合”顺利完成,千亿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化工项目也正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加紧建设,最大的项目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块状经济”正不断向现代产业集群迈进。今年2月,我省公布了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名单,越城区集成电路、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柯桥区现代纺织与服装、上虞区精细化工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这些产业集群,都是绍兴重点培育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势头,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瞄准产业集群“新赛道”
近年来,我市向着先进制造业强市的目标不断争先进位。2022年,我市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4位,较2021年上升1位,较2020年上升7位。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我市重点谋划建设了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及智能视觉4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全省2022年度“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评中,我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3个平台分获全省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七名。作为全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目前已累计引进项目50个,协议投资约917亿元,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近百家。2022年,该平台产值达到501.4亿元。
一个重大项目,往往能激活产业集群。在嵊州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3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嵊州新能源装备产业已经集聚规上企业83家,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迎难而上“腾笼换鸟”,善作善成“凤凰涅槃”。据了解,我市经济发展增速从2018年在浙江省内排名倒数,已持续提升至目前的第三位。
打破产业发展“天花板”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关键是把握“先进”二字。在“跨域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我市全面启动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并以数字经济为抓手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2019年,我市启动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改造1320家企业。2021年,我市启动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企业群体、产业集群。2022年,我市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居全省第二位。
在柯桥区,于浙江省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上线的织造印染产业大脑,正不断赋能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产业大脑已累计接入数字供应链、设备云联、智能排产等应用场景20个,接入纺织印染企业1800多家,基本实现全区印染企业全覆盖,推动行业生产效率提高8%以上,能耗降低10%以上,良品率提升15%以上。
2022年,绍兴在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位列第37位,较2021年上升11位,数字经济新动力进一步凸显。统计显示,今年1-4月,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达291.5亿元,同比增长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