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是越城区建区40周年。40年来,越城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从会稽山走来、向大湾区跃进,在宽阔广袤的越城大地上演绎蝶变,谱写了一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壮丽史诗。站在建区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越城区融媒体中心隆重推出《40年40事》大型主题报道,剑胆书心,越古超今,致敬来路,许诺未来。本期推出第十篇《环城河整治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绍兴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水是绍兴之魂。环城河,恰恰是镶嵌于古城四周的一条珠翠,水光潋滟,旖旎千年。
环城河开凿于2000多年前,全场12.2公里。二十世纪末,环城河由于年久失修,坎塌、河淤、建乱、绿少、水脏等问题突出,不但影响了江南古城的形象,也威胁着市民的用水安全。于是,“治古越河道,塑名城新貌”成为二十世纪末古城建设和保护的一项重大课题。
1999年,绍兴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决定把市区城市防洪与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列为“大城建”的综合基础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实施。
同年6月25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绍兴市城区防洪与环城河综合整治规划》。
同年7月18日,绍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市城市防洪与河道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会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举社会之力,治古城河道”的号召,对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进行全线整治,要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重现“乌篷小画船,白玉长堤路”的“东方威尼斯”特色,让绍兴人在“蓝天、碧水、绿地”的美好环境中享受新生活。至此,社会各界呼吁多年的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终于“梦想照进现实”。
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于1999年7月18日动工,2001年7月28日竣工,历时740天,顺利实现了三年工期两年完成的建设目标。集防洪、城建、环保、文化、旅游五大功能于一体,清淤砌坎、截留污水、拆乱建绿、保留旧房里面改造,环城道路拓宽改建,仅仅两年时间,清理了40万立方米的淤泥,配置54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总投资12.2亿元,建成鉴水、河清、稽山等八个向市民及所有游客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拆除两岸64万平方米的旧房,使原本岸塌、水脏、淤深、建乱、绿少的环城河面貌焕然一新。
这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拥护与支持,无论是涉及的3000余户居民和300余家企业、共计64万平方米房屋的动迁任务顺利完成,还是563家单位、近22万人次累计捐款2.2亿元,大家众志成城推动环城河整治工程。
“治水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业,能出一份力也是我的荣幸。”来自快阁苑小学的教师李岚(化名)便是积极响应的一员,“当年环城河整修的时候,越城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及人民群众进行捐款。我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参与了捐款,每年500元,连续捐了3年,直到环城河工程竣工为止。”
2001年10月,国家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在参观环城河后也不吝赞誉,“这就是城市水利、环境水利,代表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先后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全国“最美水工程”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15年,越城区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14个水质考核断面的水质不断改善。2018年,越城区首次获得“大禹鼎”。作为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的象征,它标示出越城区“五水共治”工作的高度,也是千千万万越城治水者的精神写照。2021年,越城印发了《越城区2021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召开全区动员部署会,落实资金,加快推进。2022年,越城获评省“清三河达标区”“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再次夺得“大禹鼎”。
越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高质量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持续深化河湖长制规范化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提升稽山鉴水的新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