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3XB/2023-243690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医保/卫生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 | 公开日期: | 2023-08-01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 |
章国海代表:
您在市第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41号《关于加强绍兴市新时代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带动共同富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整体谋划全市医学人才需求,聚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绍兴“医学高地”建设的人才支撑。
关于“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高度重视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多次专题研究全市医学人才工作,立足省、市、县三级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实际,会同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连续两年实施卫生健康“千名硕博”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重点医学院校、重点医院常态化联系合作机制,探索实施绍籍名医回归工程和“家燕回巢”工程,通过院校招聘、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多形式开展医学人才招录,年招录医学人才保持在千名以上,2023年以来累计引进医学类人才1335名,其中硕(博)士及高级专家641名,同比2022年增长35.52%。坚持以公立医院“五星示范、三名强医”创建为总抓手,统筹谋划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深入实施“双培育”“双培养”工程,举办年轻人才干部胆剑训练营,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高知群体党员占比48.62%,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占比90.36%。
关于“扩大高层次等重点医学人才绩效待遇”。推动出台《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加大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六项政府投入,指导市直及下辖区、县(市)综合考虑财力情况,结合实际相应出台并落实补助政策。迭代升级人才新政5.0版,在《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 版实施办法》等人才专项政策中涵盖了如对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双一流”高校医学类硕士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市外全职引进博士可享受50万元房票和9万元安家补贴等一系列医疗卫生领域引进、培育人才的财政扶持政策,2019-2022 年人才政策兑现4000 余万元。同时,根据《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人社发〔2023〕11号)精神,会同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开展专项调研,拟于今年修订相关政策,不断完善适应我市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调动医疗人才的积极性。
关于“扩大医院编制、增加医院招聘和评聘自主决策权”。一是加强编制管理。自2015 年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以来,参照省定机构编制标准确定报备员额数量,并根据公立医院扩建、门急诊人数增加、床位数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022 年,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四部门在参考省级有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绍兴实际出台《市属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进一步优化我市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共核定事业编制(报备员额)36499 名,实有人员21538 人,现有空编(额)14961名,尚有余量用于医学重点人才的招引。二是完善招聘程序。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以省内医学院校为重点、全国知名医学院校及周边省市医学院校为补充,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招聘方式,拓展招聘渠道;对高层次人才采取调入或直接考核方式公开招聘,直接办理入编手续并纳入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三是优化职称评聘。根据《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控的通知》(绍市人社发〔2019〕75号),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根据医院实际和认定情况,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控制等限制申请相应特设岗位设置,按规定直接通过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关于“支持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根据《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人社发〔2023〕11号)精神,拟制定我市实施办法,明确在核定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总量基础上,建立健全专项激励机制,将科技创新专项激励纳入激励项目,不计入薪酬水平和总量核定基数,支持鼓励医学人才参与科技创新项目。
关于“增加重点学科数量加强学科建设”。深化“委市共建”“市校合作”机制,推动绍兴市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合作共建,神经外科成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绍兴市黄荷凤院士生殖健康创新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黄荷凤院士团队硕博士人才交流会。顺利引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绍兴院区落地镜湖,启动绍兴北站TOD医疗综合体项目,推动人才平台提质扩能。成功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创建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成省市共建重点医学学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2个。 关于“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财政支持”。进一步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2022年新入选省级医学人才14名。深入挖掘系统“银发人才”资源,通过延期退休、退休返聘等形式,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传帮带作用。加大卫生健康资金保障,2022 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达到91.28 亿元,2019-2022 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年均增幅13.11%,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5 个百分点以上。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会同市委人才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医学人才引进培育的支持,全力助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数量扩容。根据全市卫生健康人才需求,会同市委编办加强对市直医院和各区、县(市)的指导,做好医院编制保障工作。以高层次、紧缺型卫生健康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深化 “千名硕博”全球引才活动载体,实施精准招才。
二是抓好质量提升。深化推进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版,遴选支持市级医卫拔尖人才40名左右,争取入选省级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10名左右。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深化 “双培育”“双培养”工程,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三是抓好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委市共建”“市校合作”机制,努力打造5-10个委市共建标志性工程,力争新建5个省市共建学科和10个名医专家工作室。持续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政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高级职称自主评聘体系,以优质平台和政策,吸引人才来绍发展。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范焦乐
联系电话:85080557 传 真:88261017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