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3XB/2023-243732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保/卫生
发布机构: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 公开日期: 2023-07-26
主办单位: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4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3-08-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陈滨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44号《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以高水平建设健康绍兴为引领,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制定《绍兴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策略与措施、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试点工作两年行动计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部门职责和完成时限;配套资金保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落实落细,2020年-2022年全市合计落实财政专项资金近 1400万元用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

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四级平台,建成市、区(县、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9家,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实现社会心理服务站全覆盖,村(社区)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97.80%,并将心理服务引入信访超市、矛盾调解中心。同时努力创新思路,打造绍兴心理服务特色品牌。建设绍兴市心理健康线上平台,于2021年10月10日正式上线,铺盖全市185个站点,实现科普、筛查、咨询、诊断、治疗各环节功能集成,并配置5G移动心理服务车,配备心率变异仪、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设备等。通过平台对服务车内设备进行管理、数据传输等功能,为偏远乡村提供移动式心理服务。现有注册用户约70万,完成测评近46万份次。

三、开展培训,提升专业力量

通过借助社会心理云健康平台的线上资源,同时结合线下服务,每半年组织讲座、实操训等相关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培训人员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乡镇)、居(村)委会以及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人员。每年参与培训2000人左右,并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和考试,为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四、创新科普,提升心理服务知晓度

2021年至今每年组织心理健康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各类单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22年利用融媒体宣传力,开展网络成瘾专题健康直播及“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特别节目,其中网络成瘾专题直播累计收看人数近20万,热度超23万。同时结合3.21世界睡眠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专题宣传教育、科普视频和科普微信策划制作等。市委宣传部及时督促指导市级媒体平台综合利用报纸、电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推出《遇到问题总悲观面对 “一二三四”有助舒缓黄昏心理》《高考在即 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等科普文章和相关报道

五、聚焦重点,夯实社会心理服务

(一)关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在全省率先制定《中小学加强“四特学生”管理及干预工作指南》,定期筛查“四特学生”。对“四特学生” 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案、一人一策、一人五护精准管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特色化工作策略,开展定向帮扶。建立“四情必访”机制,对学生正常上学时间未到校、情绪和行为异常、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学业水平出现明显波动等四类情形,定责化解“潜在危机”。开展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活动,落实早筛查、早家访、早支招、早个辅、早转介“五早”化解举措,今年以来,现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活动100%全覆盖。

同时,切实做好学生因社会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防范工作。一是通过搭建“防学生自杀预警模型”,全面掌握学生的日常轨迹和行为特征,经评估后进行分级预警转介,防范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围绕“防学生自杀”工作建立数据汇聚、危险评估、联动转介会商研判、能力提升、综合保障、追责问责等七项机制。

(二)推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

一是运用数字赋能强化心理健康监测工作。通过五色“心晴码”及时筛查并落实专业咨询师干预出现心理异常的社区矫正对象。截至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建档率达到 100%。二是日常教育走访排查心理隐患。以司法所为单位,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日常走访、排查,借助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公司等社会组织的师资资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六个区、县(市)均与心理服务机构或具有心理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关系。今年以来,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走访排查 6243 人次,开展谈心谈话 8006人次,开展心理辅导 1286 人次。三是分类疏导靶向发力开解不良情绪。推行“一谈一卡一档机制”,入矫半个月内,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 1 次谈心,发放 1个心理矫治联系卡,建立 1 本心理健康档案。

(三)开展老年痴呆筛查及干预

为有效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我市对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展老年痴呆筛查及干预,并纳入2022年绍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工作,约惠及14万人。预计到2024年,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约85万的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50%。为高质量推进健康绍兴建设,对潜在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初步形成全民关注、认识、支持和参与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初筛完成人数已超过14万人次,完成率为108.45%;精筛完成人数22167万人次,完成率15.83%,其中初步确诊为老年痴呆人数3491人次,阳性报告率15.75%。

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运行机制知晓度三色预警效能三方面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结合我市当前实际,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部门联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鉴于目前国内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多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制定跨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责任。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例会等形式交流各单位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探索打造多部门心理健康联盟、支持非营利组织参与等方式,鼓励医院、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机构间进行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社会各方的心理健康网络,多渠道联动,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多平台提升宣传实效。继续统筹推进市级媒体围绕心理健康服务,借助绍兴日报、越牛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二是多形式拓宽宣传思路。充分运用短视频、H5、动漫等多种融媒形式,创新宣传形式,推出更多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提升宣传报道质量。三是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多渠道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宣传推广活动,如通过新媒体、网站、宣传栏等,提高老百姓和服务对象知晓率。

三、数据互通,迭代升级平台建设

推进并完善绍兴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心理健康数字化迭代升级,推进平台贯通、数据贯通、应用贯通,强化基层场景应用、工作体系综合集成,积极对接浙江省“浙里心晴”应用平台。通过建立线上或线下心理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服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寻求心理卫生帮助。

四、培养基层心理疏导力量

建立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培养专业心理辅导师和社区心理疏导员,加强心理疏导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心理卫生服务能力。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加强主题教育、临床规范化和多样性干预手段,开展系统性的“心理辅导师”等发放合格证的专业培训课程,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及疏导水平,培育专业心理辅导师,提升基层专业服务能力。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张福光  

联系电话:85080580     传  真:85080555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26日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