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来到绍兴,游古城、访名人、体验绍兴的文化和风情。古韵悠悠的绍兴古城,在历史和文化的芬芳中,让人涤濯神魂,舒畅幽怀,心旷神怡。在这里,人们仿佛回到了精神的家园,寻觅到千古的乡愁,找到了文化和心灵的归宿。绍兴古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破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和振兴的世界性难题,形成了既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又有着不易被模仿的特色,成为浙江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好经验好做法。绍兴古城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正成为文明交流对话的世界平台,成为古城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成为远悦近来的幸福之城、品质之城。
世界关注绍兴 寻找文化遗产未来良方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智能城市平台上,《南宋绍兴府城图》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着南宋时期绍兴的生活社会环境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宋韵绍兴”令人萦怀。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城址未变,古韵悠然。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官员都在探寻绍兴古城文化发展的密码。在不久前举行的绍兴古城保护日暨古城文化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活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世界级学者专家,都以古城为交流平台进行文明对话,以寻找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未来的“良方”,把绍兴古城当成“遗产共识、文旅共创、人民共享”的经典范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设计与保护研究教席负责人迈克·特纳对绍兴古城赞不绝口,他说,绍兴古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很久的历史,如可追溯到中国晋代的书法家、政治家、将军和作家王羲之的书法,此间种种都在城市文化上留下了印记。绍兴的特色不仅取决于它所享有的设施、商店、水道、湖泊和开放空间,还取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它为中国的山水,为文化与自然、城市与乡村、有形与无形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框架。看绍兴的地图,察觉到水的手指在城市肌理之间和内部渗透,为城市提供了灵魂。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连接蜀山、绍兴古城和上虞的浙东运河段也证实了这一点,人们可以在八字桥及其城区观赏到宋代嘉泰时期最初建造的辉煌。迈克·特纳以《世界遗产前沿的五个纬度》为题,向人们阐述他对文化遗产的观点。他认为,遗产共识和人民共享,文化旅游和共同创造在绍兴尤为突出,年轻的设计师和大学生加入当地企业,确保为社会和子孙后代保护自然环境,这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是一个保证创新和未来遗产的配方。
法国文化部前建筑与遗产总监、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主席阿兰·马里诺斯以法国文化遗产管理理念,在绍兴古城“对话”世界。他说,今天的法国,遗产保护主要有历史遗迹及其周围、自然地点、文化遗址保护三种方式,人们越来越把遗产视为幸福的源泉,对遗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保护它们的完整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前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达林认为,绍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就像罗马、开罗一样,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不仅是一个诉说历史而且是谈论未来的地方。绍兴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山水风光的城市,与大自然相融合,这座城市与杭州、上海毗邻,不仅美丽,而且还具有历史和经验的影响力,生活在此何其有幸。
世界遗产领域的气候变化如何对应?世界遗产威尼斯古城如何进行数字化保护?历史城镇的文化空间该如何构筑?文化资产保存修复研究国际中心高级项目主管阿帕纳·坦顿、世界遗产城市威尼斯数字遗产项目专家安德烈·佐丹奴、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等众多专家,就世界遗产保护话题,在绍兴古城与世界进行对话。
守护古城之魂 形成独特世界文化遗产
绍兴古城举世无双,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辉煌、山水风光优美而闻名中外。绍兴一直注重保护古城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精心守护着越宋古都、江南水城、名士之乡的个性特色,把古城打造成“以全城申遗为导向的历史文化传承地,以文创文旅为业态的年轻时尚集聚地,以传统风貌为依托的宜居环境生活地”。绍兴守护古城的根与魂,唤醒千年古城生机与活力,形成了独特的保护活化利用创新模式。正因为古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独特的保护利用模式,古城与世界对话才有了底气。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说,古城是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置身其间,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体会到品类之盛的生机,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保护好古城,就是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宿、精神家园、乡愁所在,就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守护过去的荣光、珍惜今天的宝藏、孕育未来的希望。杨保军认为,古城是活态遗产,古城保护要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非守旧,核心在于传承与延续,延续文脉,彰显特色,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风貌。
绍兴确立“保护古城,提升老城,建设新城”思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实现了“老城和新城协调共生”,与时代相呼应,与环境相协调,修复历史和生态环境,留住独有韵味和记忆乡愁,让古城始终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着生机和活力,不衰败、不熄火,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城市是生命体,生命体是有基因的。城市基因就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特征,包含了自然基因,像绍兴,古城内的山、水、路网、街区、建筑、桥和塔等,是绍兴“独一份”的基因。绍兴正大力推进绍兴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保护基因,更新细胞,复兴生命,修建阳明故里、徐渭故里等文旅项目,让古城可持续发展。绍兴还以智慧复兴城市生命,让数字赋能古城,让文化赋能创新,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绍兴古城的独特优势在哪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认为,绍兴古城与周边环境共生,古城的发展依托南部山体、河湖水系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绍兴古城的发展变迁,见证的是人类2500年的治水史。绍兴城市的演变,从未中断兴修水利、改造自然,修炼了一方水土之上的品格,形成“水城”特殊的城市文化基因。绍兴依水而居、以水而生、因水而兴,绍兴古城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总代表夏泽翰表示,绍兴在保护共同文化遗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承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相契合,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献策,为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作出了独特贡献。
讲好绍兴故事 书写走向世界的宏大叙事篇章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绍兴正大步走向世界。绍兴古城一直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与世界文学大师对话的总部。越来越多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来到绍兴古城,与绍兴的历史文化、产业经济进行对话。绍兴古城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绍兴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古城旺盛的生命力,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
绍兴已联动世界规划教育组织、联合国亚太遗产上海中心及高校平台共同发起“绍兴·古城创新大赛”,围绕古城规划创新、古城社区创新、古城科技创新、古城治理创新、古城产业创新、古城RAR创新六大“赛道”,展示全球古城保护和复兴的前沿实践,为未来古城复兴提供新的思考和创新力。
绍兴市名城办主任徐觉民说,绍兴古城在保护传承利用中不断创新发展,千年故事与新的时代正不断“链接”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温馨生活场景。申遗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终极目标,是文化因虚向实的体现。绍兴2006年就提出申遗设想。推动古城申遗,不仅能更好地实施保护,还能促进旅游形象快速提升,创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绍兴将持续完善全域全要素保护体系,细化核心区域保护要求,高标准推进古城格局、风貌肌理、文物等保护修复;做好未来社区建设,打造传承历史、面向未来、擦亮文化辨识度的绍兴“未来古城”,着力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打造有文化味、时代化、烟火气的古城未来社区;做好“文商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来,让古城活起来、热起来,努力把古城打造成年轻时尚集聚地;做好功能疏解,将古城“让”出来,“活”起来;做好古城天际线的保护工作,逐步恢复视觉视廊效果;做好水系恢复,再现“江南水城”的传统肌理,串联八大历史文化街区;做好空间留白,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绍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高度,全力将古城打造成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
绍兴古城心胸旷达,志存高远,正以世遗标准积极探索符合古城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绍兴智慧,不断构筑好文明交流对话的世界平台,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穿越古今,向世界讲好绍兴故事,书写好走向世界的宏大叙事篇章。
(内容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