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21K/2023-244201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教育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教育局 | 公开日期: | 2023-07-05 |
主办单位: | 市教育局 |
陈巍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34号《“双减”背景下加强绍兴市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教育局做好乡村教师“结对+评先”“津贴+补贴”“提档+关爱”三道加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
一是结对+评先,优化乡村教师结构。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组建名校集团化办学、名校领办新校、城乡结对协作等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对长期在乡村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倾斜,对乡村教师论文不作刚性要求。对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满30年、表现优秀且仍在农村任教的一级教师,申报晋升高级教师,不占所在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二是津贴+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安心乡村教育事业,2022年,乡村教师各类津补贴共覆盖341所乡村学校20826.08名教师,每月发放各类津补贴总金额达6673337.75元,月人均补助额320.43元。提档农村特岗津贴,农村特岗津贴向地理位置偏远、条件相对艰苦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倾斜,津贴在省定标准300元基础上,最高提高至500元,提升幅度66.7%,2022年,全市合计有341所学校20826.08名教师享受乡村特岗教师津贴,每月津贴总额6548960元。另外,2015年开始,全市乡镇工作补贴分200-400五个档次补助乡村教师,2022年受益学校216所,受益教师11629人,人均每月津贴总额287.03元。
三是提档+关爱,改善乡村学校环境。积极对山区教育网点进行合理规划,制订到2035年的全市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以集中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如柯桥区每年设立300万元山区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用于山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实施“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专项建设工程,改善“两类学校”的校舍及设施,提升教学与生活条件。关爱农村青年教师,在城区设立教师驿站,供农村教师学习讨教。颁发乡村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对各种“进校园活动”进行清理规范,切实减轻学校与教师、学生的负担,让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学生专注于学习。以越城区为例,及时梳理各类“进校园”目录清单,每学期进校园活动从77项减少到不超过3项。
针对乡村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等心理不适问题,市教育局也格外关注,一直在努力。
一是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组织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C证56学时的培训,目前C证持证率已经达93%,同时C证满3年,继续做好C证12学时的续证培训。全市组织B证培训,乡村教师也积极参与,同时2025年为止全市将积极扩大B证培训,B证比例将持有25%;每年组织120位教师参加省里的A证培训。同时,根据市教育局“五星三名”考核要求,每个学校每一个学期对全体教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心理健康校本培训。
二是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绍兴市心理健康研学共同体在湄池、平水和皋埠等乡镇对班主任进行“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和“个案研讨”等送教活动。越城区组织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的全面推进,对所有老师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内容的线下培训。柯桥区全体教师全年安排“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主题“百场生命成长讲座”。上虞区11支“阳光心理”进校志愿辅导队纷纷进入全区各中小学和职校校园,与班主任一起对高危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等。
三是积极参与525心理健康月活动。乡村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心理剧展演和评比活动、艺术心疗活动的开展并对其中的心理漫画、心灵书签、手绘作品进行评选;心理主题班会、心理书籍共赏、心理电影赏析;文创设计比赛;一次心灵旅行等心理健康月活动。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紧扣“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新目标新定位,聚焦“共同成长”主题,围绕“双减”工作要求,更加关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一是切实减轻乡村教师负担。落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对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智治能力,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或落实举措,切实把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负担减下来。从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明确“进校园”活动申报认定程序,提前梳理,每年分两次组织申报“进校园”活动项目。对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集中清理,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确保应减尽减、能减必减。
二是切实关心关爱乡村教师。落实《关于加强市直教育工作者关怀激励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树立教育工作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加强人文关怀激励,合理疏解心理压力,着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关心关爱激励体系。努力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通过广泛开展谈心交流、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引导教师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三是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同步、同时间、同幅度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持之以恒抓好乡村教师任教津贴、乡村特岗教师津贴、当地发放的其他农村教师津补贴等各类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严格按照既定范围对象和津补贴标准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及时落实到位。
四是切实办好课后托管服务。落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课后服务经费财政分担比例20%以上,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自主选择弹性上下班时间,合理解决部分教师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公开征集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加强校外教育机构教师队伍建设,助力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努力减轻本校教师的托管负担,使“双减”晚托工作和教师生活工作达到双赢。
五是切实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落实乡村教师荣休仪式,在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中,向乡村教师倾斜。在微信公众号、绍兴教育网站对优秀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性、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积极组织优秀乡村教师集体外出学习交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和荣誉表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联 系 人:胡 波(市教育局政治处)
联系电话:0575-85093033
传 真:0575-85145384
绍兴市教育局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