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653/2023-244214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发布机构: 绍兴市科学技术局 公开日期: 2023-07-25
主办单位: 市科技局

绍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5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3-08-2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尚云峰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涵养我市“双碳”人才“蓄水池”》的提案(第154号),我局已经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及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于我们做好此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我们在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加以采纳,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按照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市专门成立绍兴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绍兴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绍兴市全域能效综合创新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统筹推进“6+1”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加快推进配套政策方案制定。在引进培养“双碳”人才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系统梳理摸清双碳创新资源底数。结合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加强部门协同,系统梳理摸清低碳技术、生态碳汇技术需求、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优势企业等情况,建立完善“一库三清单”制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技术专家库”、“创新资源清单”、“研发项目清单”、“应用成果清单”建设。通过组织县市摸排,入库重点研发29项、重点创新成果20项。

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柯桥建设“鉴湖碳中和实验室”,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技交流与咨询等工作。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在绍兴成立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长三角研发中心)。绍兴文理学院特聘挪威工程院院士郁志新组建“新能源研究所”,成立绍兴中挪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马紫峰教授领衔开发的全球首套集成钠离子电池和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电源系统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三是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市县联动编制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需求清单”和“成果应用清单”,将“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技术领域纳入市级技术攻关项目扶持重点,鼓励我市高校、企业人才团队牵头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攻关。2021年来承担省科技厅“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项目立项7项,立项绍兴市“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7项。

四是加强高校“双碳”学科建设。在绍院校围绕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转结合、减扩并举”,加大学科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目前共有8所在绍高校开设有环境科学、环境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双碳”领域相关本专科专业15个,2022级实际招生1400余人,在校生近4000人,为充实“双碳”产业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

五是加强“双碳”管理培训。2022年,组织重点碳排放企业开展碳报告培训,共培训320余人,帮助企业规范碳报告编制,梳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挖掘减排潜力,助力践行绿色低碳。2023年1月,组织全市128名企业人员参加全省碳足迹碳标签专题培训。

“双碳”人才队伍建设在推动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您提案中提到的“高校人才培养匹配度低”、“人才培训动力不足”、“政产学研合作有待深入”等问题,根据你提出的下一步对策建议,结合落实全省、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求,下一步我们重点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双碳”学科建设。积极引导在绍高校坚持“双碳”领域产业“需求导向”,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通过完善学科专业方向、调整学科专业规模、优化学科专业领域等方式,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在绍高校通过“内育外引”,加强“双碳”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双碳”领域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碳”课程体系。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建设与“双碳”领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提升“双碳”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双碳”创新平台建设能级。以在绍高校、龙头企业为依托,摸排重点高校、院所绿色低碳领域创新资源,统筹推进“双碳”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能推动和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人才和团队。推动我市高新园区、企业深化绿色低碳产学研合作和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越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绿色低碳领域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校与企业间以需求导向的精准合作机制。

(三)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扶持。采用“揭榜挂帅”制方式,市县联动支持一批“双碳”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电能替代、装配式建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一批成熟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迭代应用。加强洋泾湖科创园等绿色低碳领域专业孵化器建设,吸引更多绿色低碳领域创业人才和项目入驻。

(四)加强碳排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研究出台补助政策,鼓励从事环境工程、能源、建筑、电力等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碳排放咨询、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管理、碳资产管理等培训,获取资格认证。支持我市高校加强与人力社保部门及省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打造“双碳”人才培训基地。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双碳人才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详,请与市科技局联系。

联系人:沈德胜  

联系电话:85126861


绍兴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5日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