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5248/2023-244910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司法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 公开日期: 2023-08-08
主办单位: 绍兴市司法局

绍兴市司法局关于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1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李乐敏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各类驻点、驻站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绍兴市司法局自觉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使命担当,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诉前调解改革试点这一关键性抓手,全面整合基层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享法庭、社会治理中心、浙江解纷码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762个,其中乡镇(街道)103个,村(社)2142个,已实现全市覆盖。近五年来,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207814起,借助法院系统共享法庭指导调解37254起。各级主管部门、司法局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开展对驻点、驻站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各级司法局按要求每年召开1次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班,通过现场授课、优秀分享、典型案例、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就调解流程、文书制作、调解技巧、数字应用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各级主管部门、法院系统、乡镇(街道)按需自行组织所属调委会的人民调解初任培训及能力提升工作。近年来全市各系统开展调解培训382543万人次,协力打造一只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时代人民调解队伍。

一、近年来工作措施

(一)发挥基层“贴心人”调解力量。一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村组网格员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吸纳优秀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驻村法官等进入村调委会,形成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镇司法所、派出所、村组干部定期会诊痛点问题,集中攻坚疑难纠纷、信访积案的村级调委会新样板。法院系统同步助力村(居)人民调解员能力培养,通过开展现场教学和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无讼示范村建设。二是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他们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人民群众有矛盾、代表委员来帮忙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市调解员中人大代表人53、党代表43人、政协委员6人,其中绍兴市人大代表、柯桥区兰亭街道张尚明建立的尚明工作室是全市枫桥经验的生动典范,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尚明样本,今年2月,央视《中国之治》以法治视角,聚焦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以《村民的老娘舅调解的金名片》为题讲述了他的故事。同时市司法局积极与法院系统推进共享法庭联合调解,2022年全市首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在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揭牌。三是多部门联合培育以外调外模式,柯桥区司法局结合柯桥国际纺都产业实际,建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贯通多元涉外调解路径,推进部门联合主管、专业机构协管、司法机关共管的外籍调解员运行体系,推进实行律师+外籍调解员以外调外工作机制,目前已有6名外商构成洋娘舅队伍,并通过洋娘舅和相关外语专业调解员进行结对帮带,为涉外调解队伍培养后备人才,为化解各类涉外经济纠纷提供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今年下半年,柯桥区司法局还将依托中国轻纺城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涉外纠纷调解中心,主要受理调处涉外企业经营产生的矛盾纠纷,同时为涉外电商提供预警预测求助帮扶、法律答疑、案件咨询等服务。

(二)发挥部门“主管人”行专力量。一是构建行业监管+类型化纠纷溯源治理机制,联合法院对高频成讼案件进行实时分析监管,及时将案件类型化归纳并分流到对应行业调解组织进行攻坚化解,并对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定期专业培训进行了要求,有效构建联动共治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一审民商事案件中,劳动争议收案538,同比下降35.8%,降幅全省最高;金融合同纠纷收案1516件,同比下降31.93%,降幅全省前列,物业服务合同纠纷554,同比下降67.51,退出全市十大收案高频诉讼。二是开展商事调解和园区调解探索,鼓励贸促会、工商联、商会、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依法成立商事调解组织,提供公益性商事调解服务,2022年我局联合市贸促会建立绍兴商事调解中心,积极开展商事调解、举办调解培训班、组织企业合规排查、仲裁推广等一系列商事法律服务工作,助力外贸企业规范、持续发展。创新园区调解新模式,在上虞经开区、新昌工业集聚区等地方设立涉企矛盾纠纷调解室,选优配强专职律师、调解员常驻护企优商服务中心,今年全市已累计调处涉企纠纷6616件,涉及金额6.44亿元,占全市调解案件近1/5,涉及金额占全市调解协议总金额近1/3

(三)发挥社会“专业人”法治力量。一是吸收政法部门退休老专家履新,我局通过几年不间断吸纳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的退休政法人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同时发展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在职人员为兼职人民调解员,定期组织专门针对退休人员的调解培训班,对调解相关法律法规、数字化应用、多部门协作等内容进行学习,并形成了老带新的专业培育模式,已逐步组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完备、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队伍。目前,全市退休返聘专职调解员132人(其中政法单位退休52人)。今年5月诸暨市司法局发布《诸暨市诉前纠纷专职人民调解员(退休)选聘管理办法》,并诸暨市人民调解协会联合组织开展首次退休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面试工作,共有29考生报了名。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已建立天平调解工作室6个,调解员40余名,均由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担任。二是优化律师参与调解队伍建设,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设立律师调解室。市律协推动建立律师调解委员会,谋划组建律师调解团队承接市中院分流的特定类型疑难复杂纠纷的揭榜化解。越城区司法局试点律师调解团队式服务,仅6月组建以来,已包案调解诉前案件25件,成功19件,成功率76%。上虞区司法局出台《关于开展律师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律师参与调解、开展职业培训等工作进行了规定。三是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学法带头人等示范引领作用,配合农村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和参与社会治理,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1.91万余人、学法带头人5000人。今年以来共开展驻村(社)法律服务1万余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常态化人民调解员培训合作。探索与浙江大学、宁波调解学院、枫桥学院等院校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合作机制,形成培训专家库和精品课程库,实现调解员现场示范、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参与法院审判实践等多种方式,丰富各类人民调解员的实践经验,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并在条件允许时,推进绍兴特色调解学院建设。

二是建立分类化人民调解员培训体系。根据《专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建立相对应的培训办法,培训成绩与后期等级评定、以奖代补标准、年终考核挂钩,提高参训积极性。在行专调委会中探索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精准结对,为青年调解员搭台引路,全方位提升青年调解员专业水平,提高实战本领。在村(居)中开展陪调跟班学习活动,调解员分批到镇调委会跟班学习三天,通过一对一人民调解业务指导,掌握调解技巧,交流调解经验,以提升各村专职调解员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调解员的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三是建立行专化人民调解员考核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所在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培训责任,将其培训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行业管理和法治考核,督促其建设与本系统、本领域相匹配的培训体系。法院系统要充分运用共享法庭加强对人民调解员、庭务主任在内的人员进行指导调解、业务培训和普法宣传。同时在诉前纠纷领域,建立完善法官包案全域全过程点对点指导机制,以专业法官带动诉前调解员能力提升。

四是建立实体化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持续发掘和培育调解纠纷量大、调解能力强、调解成效好的相关部门、调解组织或调解专家建立人民调解实训基地。调解员在实训基地跟班调解,在实战中提升调解服务意识和接待咨询能力,熟练掌握调解方法和技巧,提高调解水平和调解成功率。

五是建立矩阵化人民调解员宣传架构。着力打造金口碑特色区域调解品牌,实现全市6个区、县(市)都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区域品牌,同时推进一镇一品和调解员个人IP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以点带面提高新媒体生态下的线上宣传能力和调解能力。全面整合现有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基层组织,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和效果,展现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成效。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绍兴市司法局 

202388日   

(联系人:周杨敏;联系电话:13757578426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