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81Q/2024-2503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 2024-04-17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 |
2023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足工作职责,主动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新增来浙城镇就业9.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98人,建成零工市场19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就业大学生14.57万人,新增博士研究生929名;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引进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210名;引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3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52万人、高技能人才3.07万名;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23%,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结案率达到99.34%,欠薪动态化解率达到96.73%,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平稳可控。
1.应对形势变化,稳住全市就业“硬底盘”。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巩固扩大就业容量,保持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一是千方百计援企稳岗。出台全省首个“稳岗留工十条”政策,相关做法获省长王浩肯定并全省推广,在央视一套《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播出;抢抓招工黄金期开展“新春用工保障月”活动,精准排定27条省外劳务协作线路,组织7个招工团赴四川、贵州、云南等9个劳务输出大省开展劳务协作,建立省外驻点22个,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5个;通过免申即享等方式快速兑现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补助、一次性扩岗、缓缴社会保险费等助企纾困政策为企业减负10.20亿元;出台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完善“项目局长制”,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针对嵊州比亚迪项目组建招工服务攻坚专班,通过跨省招工等形式第一时间推荐员工700余人,调剂“共享员工”2000余人次,全力保障企业有序生产,为全市经济发展“开门红”提供坚实支撑。二是精准帮扶重点群体。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全市域规范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充分归集低门槛、灵活性高的就业岗位,为底层求职者提供帮助,建成运营零工市场19家,工作进度全省领跑,已发布岗位9万余个,达成意向3万余人次,相关做法获张雁云副省长批示肯定;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提升就业帮扶覆盖面和精准度,实现市、县、镇街、村(社区)四级贯通和闭环管理,开发公益性岗位752个,帮扶各类重点群体9.03万人次,帮扶率达到100%,实现就业7.6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98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938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效,基本实现就业服务基层全覆盖,已累计认定1006个高质量就业社区(村),认定率约为47.4%,其中省级46个、市级213个。三是创业带动就业活力迸发。锚定数字经济、光电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视觉等六条产业赛道,启动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业大赛,靶向招引优质创业项目;举办第一届绍兴市创业导师大赛,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库评审、人才基金项目对接等活动,组织海内外人才项目对接活动660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36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8亿元,新增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6家,扶持创业2214人,创业带动就业7102人。四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同上虞区人力社保局实施省厅人力资服务机构规范管理试点项目,办好人力资源发展大会,通过会、赛、展、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营造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营造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提升我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全市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家,全年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达到146亿元。
2.围绕中心大局,跑出人才引育“加速度”。持续优化“国际化、年轻化、开放式”城市人才生态,实施更加积极、精准的人才引、育、留举措,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一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大事业单位、博士后工作站、共建研究院等平台青年博士引进力度,创新举办“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业创新大赛、“海内外博士绍兴行”、百所高校访绍兴暨博士对接等活动,发挥“以赛引才”“以会聚才”效应,今年新引进博士929名,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210名,较往年大幅增长;17位博士后获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总数列全省第三,其中获特别资助1项,实现了我市特别资助零的突破;8月底首次举办高层次人才图强争先大会暨新引进博士市情研修班,组织近年来到绍兴的45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绍兴、立足绍兴、找准赛道,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二是持续提升青年人才吸引力。高规格举办“就爱在绍兴”武汉、天津、西安、合肥等人才周活动,创新推出水上乌篷船、名企咖啡厅等系列直播活动,向广大青年人才发出“招贤令”。常态化走访联系30多座城市、300余所高校,开展线上线下组织各类招才引智活动949场,服务用人单位2万家次,参加人数55.5万人次,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借助前程无忧平台的全国高校资源,建立与300余所高校的校地线上联动机制,精确匹配毕业生岗位需求;与南开大学、云南大学等多高校签订见习实习协议,常态化邀请全国各大高校来绍访企拓岗,逐步扩容“校地朋友圈”。三是不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政策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技能绍兴”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深化技能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开行“金蓝领”引才专列,赴云南、贵州、安徽、江西、四川对接技能人才引育工作,签订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合作协议,举办金蓝领“名校名企”技能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与更多企业、中西部院校建立常态化联合培养机制。扎实推进“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3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52万人、高技能人才3.07万名,为绍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技能人才保障。四是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民营企业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采认试点,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专技人才活力;试点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统筹设置管理,着力解决事业单位编制少、专业性强的中级岗位评聘矛盾突出问题;会同市委人才办、市委编办创新设立200人规模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经审核通过纳入管理,明确其事业身份,该事业身份主要用于解决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等问题,纳入人才实行专编专用、动态管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相关部门,建立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我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3.兜牢民生底线,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着力织密社保安全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一是提标扩面稳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实现19连涨,以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为扩面重点,将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9.19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23%,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564.18万人,基本实现市域人口全覆盖。推动符合条件的大龄劳动者、实习见习人员、新业态劳动者等7类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保障用人单位招用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的合法权益,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83.14万人。二是经办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提升工伤保险工作质量,强化劳动能力鉴定1-4级复核,会同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全市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培训和专项整治;强化社保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提升经办服务质量,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和社保政策直播宣传。三是社保基金平稳运行。组织开展绍兴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社保基金监督“飞检”,制定《绍兴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规程》,对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疑点核查、第三方审计等各类监督检查流程作出明确规定,压实社保基金管理问题整改责任。
4.强化风险防控,构建劳动关系“新机制”。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劳动关系协调能力不断增强。持续推进“和谐同行”三年计划,深入推进基层人社治理改革,积极推广诸暨市、柯桥区基层人社治理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引领抓好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专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建设,全市已组建覆盖全市所有镇街、总量达1万余人的劳动保障“三员”队伍,搭建了104个县、乡、企(项目、社区)三级工作群,为保障劳资关系和谐,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企业提供靶向式法律服务,举办“智汇大讲堂”7场、“开工第一课”7期,完成用工体检1.63万家,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化解劳资纠纷;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业态服务中心建设,已建立示范中心48个,标准型227个,简便型297个,司机之家13个。二是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劳动争议诉源治理,协同发挥人力社保、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总工会等职能部门力量,创新构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纠纷-诉讼断后-救助兜底”的劳动争议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9.34%,案件增加情况好于全省平均。积极探索“类案同裁”工作机制,前期经省厅支持推荐,已初步入选人社部仲裁司数字化应用试点,并获省人力社保厅吴伟斌厅长批示肯定;积极联系司法、律协充实兼职仲裁队伍,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案前调解率和案件结案率。三是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借讨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全年欠薪案件数量、信访总量、重复访数量分别下降18%、31%、29%。开展同薪越城专项检查、绍薪无欠3310行动等专项检查,组织全市劳动监察力量下沉镇街全面起底劳动领域风险隐患,亚运场馆属地镇街欠薪线索量环比下降15%,为亚运召开营造和谐用工环境;组织开展“安薪镇街”建设活动,打造项目安薪之家,搭建以建设、总包、分包、施工班组组成的四级监管网格,实现多元联动化解欠薪矛盾;聚焦岁末年初根治欠薪形势,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行动,推动各类投诉案件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四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完成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推进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国企工资分配监管,合理调节企业工资分配秩序。
5.聚焦服务增值,提升营商环境“保障力”。以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抓手,通过服务惠企、人才强企、法治护企,持续推进涉企服务增值,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能,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各类要素供给。推出《绍兴市人力社保局深化服务增值支持民营经济壮大八条措施》,落实支持稳岗生产、扶持中小微企业、保障用工服务、加强引才育才、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优化政务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等8大举措,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浙岗贷”、见习实习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一揽子惠企政策,向民营企业授权人才项目自主评审、职称自主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提供更多人才招聘、用工指导、劳动纠纷调解等涉企服务,最大限度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潜力。二是加强便民惠企服务。创新人社领域“增值式”服务,以“招工—用工—退休(离职)”全周期为“大闭环”,形成企业招工、参保、技能培训、矛盾化解、退休等若干个“子闭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强化数据共享、精简材料,提供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招聘录用、合同签订、参保登记、社保申领、技能培训、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政策,为全市533个工程项目减负2.2亿元,精准支持增加企业现金流,降低项目欠薪风险。三是强化政风行风建设。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浙考察精神以及关于人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人社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市委“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具体部署,科学制定学习方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重点措施落实落地。严管厚爱激发队伍活力,开展助力“两个先行”打造“人社之窗”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行动,通过课题调研、业务讲授、练兵比武、案例研讨、优化服务等方式,提升人社部门服务企业群众的能力水平,全年共组织“社保课堂”、“工匠大讲堂”、欠薪咨询等现场活动106场,在2023年获全省人社系统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建立人社系统公共服务效能评价指数,常态化开展行风明察暗访,提升人社系统行风效能。组织开展2023年度年轻干部培养“五个一”系列活动,举办年轻干部大讲堂活动,全面提升年轻干部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