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区(县、市)之窗 > 越城区

“优”无止境——越城系统以“增值服务”撬动“芯”产业高质量发展记事

发布日期:2024-06-03 09:1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前几天,有“杭漂”发了个大赞杭州服务意识、营商环境好的短视频,没想到在网上“火”了。评论区一则与越城有关的帖子也收获了好几千点赞:“不仅仅是杭州,浙江其他地方,比如绍兴(越城)也一样。”

越城的营商环境有多好、好在哪,这名网友没有讲。一个有力的佐证是,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将“越城案例”列入“2024年度全国企业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中(全国仅有2个县〈市、区〉入选,本报6月1日曾作报道)。“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要知道越城可是荣获过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称号。”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人事主管宋晓航说。

集聚近百家“芯”企业

如今提起越城,很多人会立马想到一个从无到有再到优的产业——集成电路。尤其最近几年,这一产业更是迅猛发展,成为越城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信息显示,随着中芯、长电、豪威、比亚迪等链主型企业落地越城,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已集聚产业链企业近百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越城区成功列入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总投资222亿元的中芯三期项目也已顺利开工,自主培育的中芯集成更是在科创板上市。”越城区委改革办有关人士开心地告诉记者。

“从2019年算起,越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才短短5年,能取得这么大成就,确实出乎意料。”市政协委员张国进清楚地记得,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绍兴作为全国两个“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之一,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越城是绍兴招引来集成电路企业落户的主要区域,较早来绍的中芯等头部企业就把厂建在皋埠街道。”

政府部门把企业招引来了,后续一系列对接工作也很关键。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说,作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越城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痛点和难点,比如人才需求比较大。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技能人才,根据测算,到2025年,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将达7.9万人。“当年来绍兴,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中芯(绍兴)有关人士说,集成电路工艺复杂,技术迭代更新迅速,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支撑。此外,集成电路产业资产重,投入回收期长,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供给。“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该人士说。

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

人才、技术、资金,对于集成电路这一新兴产业而言,如同生命需要阳光、雨露、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解决好这三大问题,就能有效推动产业领跑。”区委改革办有关人士说,近年来,越城区按照上级决策部署,以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契机,从体制机制着眼,持续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系统布局人才、科研、资金等关键创新资源集成改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

比如,实施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人才紧缺之难。“以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迭代升级‘人才强企’六项硬核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以重构人才引进机制为例,越城区打破身份、编制、社保等壁垒,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双聘制”,探索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多元薪酬制度,以激励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等突出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越城区已通过“双聘制”帮助企业解决急需人才41名。

中芯(绍兴)担心的缺人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2019年底开始,陆续在绍兴文理学院设置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在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等增设微电子‘3+4’中本一体化招生模式,开设‘中芯班’‘长电班’等订单式特色班,推动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靶向培养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越城区有关人士说,越城区还坚持“谁使用、谁评价”,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双轨制”人才评价改革,制订集成电路产业高层次人才专项目录分类评价机制,创新实施公司法人“举荐制”,向集成电路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等下放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限,为企业更好引育高层次人才及技术骨干力量创造条件。

创新科研资源共享服务,破解技术支撑之难。引进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知名高校共建研究院,构建由绍芯实验室领衔的“研究院+综合体+创新联合体”多元保障体系,率先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指办”应用试点,建成集成电路专利导航图谱集和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服务10000余次,提供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960余次,帮助企业节约购置成本约1.3亿元。

健全金融资源配套服务,破解资金供给之难。“创新设立产业科技基金,推动政企银企合作联动,打造政府、产业、资本三方互动平台,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集成电路产业融资服务体系。”区委改革办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通过完善抵押扩融机制,促成金融机构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方面通过创新担保增信机制,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已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300亿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5亿元。”

“越城区是‘懂企业’的”

“不同企业需求不一样,同一家企业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不一样,服务持之以恒,难能可贵。”绍兴力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苏皖举例道,企业刚到越城时,用电问题是最让他焦虑的,当时他算过账,如果接入两路10千伏的专线,大概需要7000万元以上,得知消息后,越城区相关部门主动协调解决。几年过去了,潘苏皖又遇到了另一问题:有员工反映,绍兴的人才认定标准不低,享受相关人才补贴还有一定难度。

“企业要发展,首先人才要留得下来。之前一次座谈会上,我跟有关部门提了‘适当降标准’建议,当场就得到回应——越城区有关方面马上安排专人跟进、闭环反馈。”他说。

跟潘苏皖想法一样,中芯(绍兴)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越城区是“懂企业”的。“这么多集成电路关联企业集聚越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该负责人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是简单改良,而是事关深远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要有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入驻皋埠前,那里可以说,除了土地啥都缺,现在是什么都有了。这充分说明,谋划好了一个片区的配套,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这就是远见。”对此,区委改革办有关人士进行了补充:“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有个改革(营商环境)观察员来反映,要照顾到集成电路企业员工的就医需求,为此,绍兴市、越城区纵深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投运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使企业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资源。”

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比如,帮助企业实现减负增效。数据显示,越城区已累计集聚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近3万人,认定专项人才1100余人,兑现人才政策补贴超3.1亿元。为企业提供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1120余次,帮助企业节约购置成本约1.4亿元。为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服务10000余次,有效推动企业专利技术共享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越城区相关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例会作典型介绍,关键创新资源相关案例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越城区被授予长三角产业生态营商环境优化研究基地。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越城区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越城将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利发展、利全局、利长远突出位置,为加快建设‘首位立区 幸福越城’贡献改革力量。”越城区有关人士表示。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