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575G/2024-25239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应急管理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公开日期: 2024-07-08
主办单位: 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第119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7-11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尊敬的柳福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企业特种岗位员工取证难的建议》已收悉,经我局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特种作业操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具体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上岗前须取得相应工种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作业人员考取操作证须按培训大纲要求经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相应学时的培训后参加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试并合格(附件1-2)。

目前,特种作业操作证取证是行政许可事项,特种作业考试受省应急管理厅委托由各地市局组织,分为初训和复训,初训考试形式为理论与实操考试,复训考试形式为理论考试。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首次考试不合格的,允许补考一次。

培训机构根据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设立,社会化开展相关取证培训业务,取证培训收费无政策限价。考生按省定收费标准缴纳考试费参加考试(附件3)。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优化考试服务,特种作业考试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特别是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焊工作业,下同)初训考试人数同比增长达184%。

一、优化考试方式。绍兴市于2016年2月被列为全国首批采用国家题库开展“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高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的试点市。从近三年全市特种作业考核一次合格率统计数据来看,初训平均合格率为73.25%,复训平均合格率为83.7%,与全省考核平均合格率基本一致。

在日常调研走访中,我们积极听取企业、培训机构和考生提升特种作业考试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将修订完善国家考试题库的相关诉求向省安全生产考试中心予以反映,由省中心商请国家安全生产考试中心进一步优化调整试题库构架,降低特种作业理论考试难度。2024年1月起,新的国家安全生产考试题库正式启用。新题库进一步优化了考题结构,数量上进行了精简,内容上更侧重现场作业隐患排查和实际操作。

二、丰富培训形式。原国家安监总局于2011年印发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试行)》,对特种作业各工种的培训学时及培训大纲作了规范要求。例如焊工作业培训时长要求达到10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操40学时。为便利考生日常学习,省应急管理厅于2022年对理论培训环节进行了改革优化,试行一定课时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的方式,进一步缓解工训矛盾。

三、调整培训费用。为强化培训考试服务保障,减轻企业及学员负担,根据绍兴市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至2023年底,全市各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对焊工作业培训费用做了自行调整。同时,各机构间其他工种的特种作业培训费用也相应进行了调整统一。新昌县特种作业培训机构焊工作业的初训培训费用已由1200元/人·期降至800元/人·期。

四、加强就业引导。经调研走访,企业反映目前电气焊作业人员以40-50岁人员居多。该年龄段人员技术相对成熟,家庭负担较重,能够耐受工作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的压力。20-30岁年龄段人员对作业环境、作业强度耐受性较低,人员流动较大,不愿从事电气焊作业的情况客观存在。对此,我局积极探索与职业院校及大型企业的合作机制。例如通过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中专等院校的合作,畅通特种作业相关专业学生的取证考试渠道,近三年已向毕业生核发特种作业证2000余人。

近年来,因电气焊无证上岗或违规动火作业引发重大及以上的火灾时有发生。如河北沧县废弃冷库拆除工程“3·27”重大火灾事故因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规动火造成11人死亡,1人受伤。我省金华市武义县浙江伟嘉利工贸有限公司“4·17”重大火灾事故因作业人员违规电气焊作业,造成11人死亡。每一起事故、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在给我们敲响安全的警钟。下一步,我们将坚决牢固树理“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特种作业培训机构的监管,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规范培训机构从业行为、净化培训市场;进一步优化特种作业考试服务,积极探索企业特种作业“自主培训”模式,精准培养匹配企业所需的电气焊技术员工,为企业和群众解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感谢柳福娟代表对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绍兴市应急管理保障服务中心

联系人:何川

联系电话:85108693

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7月8日

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