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05X/2024-252404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商务局 | 公开日期: | 2024-06-26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商务局 | 会办单位: | 市公安局(治堵办),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城管局),市文旅集团 |
单咪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40号建议《关于培育发展绍兴市夜间经济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反映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绍兴“夜间经济”在管理方式、思想认识、活动配套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上还存在诸多短板。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文广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以及文旅集团等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多次会商,局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局长先后听取处室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夜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分布广、业态多。我市夜间经济集聚区主要以夜市、商圈、商业街区及旅游景区等为主,分布与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自然人文景观、交通便利程度等密切相关。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以三区为核心、以各县(市)中心城区为支撑、涵盖人口密集型乡镇的夜间经济平台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市内具备一定规模的各类夜间经济集聚平台约50余个,主营业态以餐饮、购物为主,兼有娱乐、体育、文化、旅游等功能,其中绍兴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迎恩门风情水街、柯桥古镇、上虞风情街夜市、诸暨飨街、嵊州吾悦夜市、新昌海洋城夜市街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人气旺、消费火。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意愿,夜间强于白天,夜间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夏季,夜间消费量远高于白天,如绍兴银泰城、柯桥万达广场、上百万和城、欧尚超市、千客隆、向阳等各大商场、超市50%-55%左右的营业额来自晚上6点以后。从消费群体看,夜间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为20—39岁年轻人群,其中60%以上的人每周都会进行夜间消费,表现出较高的消费频次。
(三)设施全、特色明。各区、县(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时,普遍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如上虞市以曹娥江沿江商圈为重点,对商圈内夜间交通设施、灯光照明、街区景观等进行改造提升,优化消费体验。各地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积极举办夜间活动,丰富夜间消费内涵,打造特色亮点。如新昌推出“山海经”等夜游项目,上虞推出“曹娥夜游项目”,诸暨市发展“月光经济+商贸+研学游”等,特色活动彰显。
二、我市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夜间经济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一)对夜间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夜间经济能拉动消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据相关统计,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近70%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夜间经济能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夜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特色和发展成就的鲜活窗口;夜间经济满足消费需求、创造就业岗位。但绍兴和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一样,仅仅是把夜间经济作为一种补充,或是把其中的某一项比如夜宵城等作为工作重点,没有上升到一种城市形象、幸福感满足、经济增长新驱动力的高度来认识和主抓。
(二)九龙治水,夜间经济繁荣缺少核心牵头部门。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这其中除了最为重要的商务部门之外,就绍兴层面而言,还包括了市委宣传部、文旅集团、文广旅游局、体育局、财政局、公交集团、电力局、公安局等等多部门、多单位。仅仅靠商务部门牵头很难串联起文化、旅游、交通、治安、亮化等多个环节,需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总协调,成立专班、明确专人。
(三)产品供给单一,文化特色与内涵亟待提高。夜间经济产品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亟需开发商业夜游、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水秀、庙会、灯会、特种夜游、运动夜游、特种摄影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90后与00后成为夜间经济的消费主力,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夜间经济亟需营销创新。绍兴大型文化艺术表演场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服务时间超过18点的不足10%,市区景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仅沈园有夜游服务。
(四)忽视科学规划,配套设施与服务落后。政府缺少整体规划。夜间经营活动基本属于自发性市场行为,缺少政府对夜间城市生活的整体规划及夜间运行的行为规范和条例政策的约束,管理上存在一刀切现象。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忽视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很多城市发展夜间经济仅仅把白天街头的游商、小商贩之经济行为在夜晚进行扩大化、组织化、合法化,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引发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配套设施缺失,夜间交通、市政设施、照明、等相关配套设施薄弱,严重影响市民的出行。
三、发展我市夜间经济的下一步考虑
(一)聚焦高效化,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借鉴上海经验,建立“夜间市、县(市、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区、县(市)分管领导担任“夜间区、县(市)长”,鼓励公开招聘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统筹谋划推进夜间经济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将涉及夜间经济,尤其是城市管理领域的夜间摊点临时占道、户外广告设置、临时停车位设置等审批权限下放至所在街区,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试点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装饰装潢报批等,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健康发展。强化行业自律,落实经营主体“门前三包”制度(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鼓励经营主体与社区居民共同开展自律管理,维护和谐社区环境。支持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引导行业自律自纠。
(二)聚焦科学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引导各区、县(市)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本地区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和需求,因势利导。按照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加强与商业设施、旅游景点、文化场所、商务楼宇等资源衔接。完善区域空间布局,做好业态发展指导。一是加强对原有空间的功能化改造利用,充分利用步行街、夜市以及有条件的社区商业中心等载体,通过业态优化,扩容升级,提升规模和品质。二是围绕夜间游客集中、居民活动集聚、创业创新活跃、对居民影响相对较小的区域,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如越城区可借助古城鲁迅故里、阳明故里旅游资源,诸暨可利用接壤义乌优势规划建设若干夜间经济集聚区。
(三)聚焦品牌化,打造鲜明特色亮点。强化示范引领,开展市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试点,发掘城市底蕴,丰富夜间元素,完善适应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消费业态、管理机制等,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性、示范性、彰显绍兴文化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并加强品牌推广,扩大影响力。扩大促消费领域,围绕“浙里来消费 越惠悦生活”主题,结合“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活动,针对夜间经济,推出暑期夜间经济促消费活动,市县镇联动,营造全天候、全时段、全领域的促消费氛围。
(四)聚焦多样化,提升夜间经济内涵。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推动从传统商业业态到商旅文体娱等业态融合创新转变。打造深夜食堂,支持引进各大菜系和海外餐饮,推出契合各类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夜间餐饮。培育精品夜市,扩大智慧、健康、文旅等消费热点及老字号、地方特产、“绍兴制造”等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制定夜市准入标准,提升夜市品质。扩大文化供给,支持发展一批戏曲、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鲜明的夜间文化休闲活动;扶持24小时实体书店;鼓励博物馆、文化馆延长开放时间,举办夜间文化活动。开发夜间旅游,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夜间开放,增加夜间游船、天文观摩等夜间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夜间体育,鼓励引进重大夜间赛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五)聚焦精细化,优化配套发展环境。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增加夜间经济集聚区周边区域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等,适当延长地铁、公交服务时间,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车辆调配,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分时制步行街。美化夜间环境,支持夜间灯光造景,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等,完善环卫设施,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加强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应用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数字化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强综合管理,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及时处置消费纠纷;强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管理,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此外,针对“夜间文旅消费”,主要有如下三大抓手:
一是推进“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创建。总结柯岩·夜鲁镇景区创建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经验、推动全市21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提档升级。推动安昌古镇、迎恩门风情水街、柯桥古镇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推进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街区为市级、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
二是推进“夜间文旅消费”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古城文商旅集聚区,会稽山、兰亭、鉴湖、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和黄酒小镇、安昌古镇等项目建设,推动会稽山、曹娥江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兰亭景区、新昌十九峰争创5A级景区,黄酒小镇、越剧小镇争创4A级景区,黄酒集团争创“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鲁迅故里·沈园景区、新昌达利·丝绸世界成为千万级核心大景区。
三是拓展“夜间文旅消费”空间。打造音乐节特色品牌,尝试与国内各大运营主体联合打造可持续性活动品牌。推进博物馆新馆、美术馆、越菜展示中心等场馆建设,全面激活绍兴大剧院、绍兴剧院、绍剧艺术中心等国有剧场内生活力,加大话剧、戏剧、音乐剧等展演频次,培育“文艺赋美”精品演出点,全年常态化演出场次。以“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创建为抓手,依托赛事引流、展会引流、节会引流,不断提升夜间消费空间。
绍兴市商务局
2024年6月26日
(联系人:商发处梁远洪,电话:057********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