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508J/2024-252623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公安局 | 公开日期: | 2024-07-01 |
主办单位: | 市公安局 |
石建霞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司法部门的通力合作,切实提高公民防范意识、法治意识的建议》(第218号)由市公安局主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文广旅游局、市司法局会办,现将办理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毒瘤。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绍兴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连续三年将全民反诈行动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聚焦“五个精”、打好“组合拳”,守护群众“钱袋子”,形成打防治一体化“绍兴样板”。2023年,全市电诈治理工作实现“两升两降”,反诈指数评估全省第一。
一、持续完善反诈体系构建。您在《建议》中指出,近年来电信诈骗发案依然高发。一直以来,绍兴坚持以体系化建设为牵引,以市反诈联席办为枢纽,持续增强反诈工作组织力。一是健全反诈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反诈领导小组,市县一体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定期专题研究反诈工作,连续3年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项目。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反诈体系,实体化运作市、县联席办及重点领域、镇街专班。全省首创“反诈指数”,对各地、各部门反诈工作常态化排名亮晒、预警通报、挂牌整治、清单销号。二是建设多跨平台。整合互联网、通信、金融等数据,建设全民反诈平台,搭建接警处置、预警提醒、技术反制、“两卡”治理等八大应用场景,按照属地党委政府、市级机关部门、重点行业、重点单位4个层面8个序列,配套运行反诈指数,科学评估各地各部门反诈绩效,并实行红橙黄绿四色预警,确保上下一致、同频共振。全民反诈平台获浙江省改革突破铜奖。。三是健全完善机制。继续落实重点单位挂牌整治工作机制,今年对6个发案问题突出、涉诈重点人员数量较多的乡镇(街道)继续予以挂牌整治。建立三色晾晒制度,每月对全市乡镇(街道)发案情况进行赋分排名,由平安办进行公开晾晒,连续3个月赋分红色的由市平安办直接予以红牌警告。全面落实约谈制度,市反诈联席办会同市纪委、市委网信办、人民银行等单位先后多次约谈工作进度滞后、问题突出的相关市级成员单位、银行机构、简信公司等,全面压实部门主体责任。
二、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一是精细溯源,打好“治理拳”。坚持源头治理,全面开展“两卡”专项行动,创立涉诈问题约谈警示制度。2022年以来,共摸排管控银行卡730余万张、电话卡80余万张,约谈银行、通信运营商30余家次。压实属地镇街责任,对涉绍177名重点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控;组织力量赴云南边境劝返滞留缅北人员375名,成功解救一名被诱骗至缅北诈骗窝点的大学生。二是精确干预,打好“反制拳”。组建大数据应用创新人才战队和涉网新型犯罪“警企实验室”,打造全民反诈平台,获全省改革突破奖和最佳应用;研发技术反制模型,192号段模型在全国视频调度会上推广,微访问新域名模型获公安部、工信部创新大赛3个“一等奖”。建立市县镇预警劝阻队伍101支748人,落实中心、属地、止付“三同步”措施。2022年以来,精准预警潜在受害人420余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1.3亿余元。三是精准打击,打好“震慑拳”。应用“六必”平台,对现发案件“每案必研”“每案必侦”,开展大案强攻坚、境外打回流、境内断链条等专项行动。2023年,打处电诈犯罪嫌疑人3545名,百万元以上案件全破,“挖卡断资”专案被国家反诈中心高度肯定。组织跨境打击,将202名涉诈犯罪嫌疑人从缅甸押解回绍,部督“维加斯”专案被公安部贺电表扬。坚持破案与追赃并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群众追回损失2.3亿元。
三、持续深化精准宣防工作。您在《建议》中要求,要让更多公民了解、熟悉案件。近年来,绍兴坚持以防为主,推进精准化宣防措施。一是以“无诈”创建为引领,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市反诈联席办制定“无诈”系列创建工作方案,教育、卫健及各县市区分别制定“无诈”学校、“无诈”医院、“无诈”镇街、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做到分层分级落实责任;全面加强高校防范,建设绍兴文理学院反诈警务站、越秀外国语学院“刘宇反诈工作室”,并以此为样板推进高校反诈警务站建设。全面推进反诈阵地建设,先后在瑞丰银行建成300余平方的市级金融反诈中心,在会稽山国际研学中心建成市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银行机构、重点社区、重点商圈等实现反诈宣防阵地全覆盖。二是以“一案一宣防”为抓手,持续推进精准宣传。建立“一案一宣防”工作措施,在案件发生后3天内,由属地派出所、社区宣传志愿者为主,对受害人所在单位、社区开展针对性宣传,做到“发一案、防一片”的目的。建立派出所长进辖区群的工作模式,结合基层警务工作,由派出所长加入辖区内企业群、社区群、物业群等,开展案例宣传、群众答疑等活动,引起群众共鸣、实现群众共防。三是以全警宣讲为牵引,持续推进专业宣传。继续开展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全警宣讲工作措施,发动民警专业优势,入企、入单位、入社区开展专业宣讲,提升宣讲质量,目前已实现各学校全警宣讲全覆盖。通过全警宣讲模式,带动镇、村两级专业宣传队伍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已开展专业培训、宣讲1.7万余场次。
四、推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盯老年群体,市文广旅游局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开发和传播文化作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使老年人文化活动有地方可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市县两级大型文化设施基本健全、镇街设施提质扩面、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7个文化馆已被评为“幸福文化馆”,10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面积全面达标,行政村实现10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极大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文化活动。二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使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300场、送书下乡不少于13万册、送电影下乡不少于2.6万场,特别是在送戏下乡中增加老年人喜欢的传统戏、曲艺,并用展览形式带去宣防知识。三是加强文艺作品创作,使老年人在文艺作品中获得知识。在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倾向性创作老年群体文化作品,在小品、相声、曲艺中融入防诈防骗等内容,通过加强部门联合、城乡联动,强化宣传载体,让老年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防范意识。
针对建议指出的相关问题及建议,下一步全市公安、法院、文广局、司法等部门将持续加强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切实提高公民防范意识、法治意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把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扛责在肩、纵深推进,切实发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全面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能力水平,以更精准、更高效的审判确保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二是严格依法办案,突出打击重点。把依法从严惩处、全链条纵深打击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落实“一案一专班”“一案一会商”工作机制,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的审理上坚持证据裁判原则,按照有关刑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的规定,严把事实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坚决依法从重处罚,形成有效震慑,依法积极稳妥做好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专案审判工作。三是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切实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持续深化联动打击的协作机制,通过会商机制,及时掌握该类案件情况,就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加强良性沟通,着力解决争议焦点,共同维护司法权威,打好防诈反诈“组合拳”,确保案件快速办理,打击有力;四是加强反诈宣传,推进综合治理。完善“一案一宣传”工作机制,常态化梳理具有典型特征和重大意义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通过庭审直播、集中宣判、媒体宣传、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依托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载体,及时展示打击成果,震慑犯罪分子,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社会氛围,并继续通过司法建议加强与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良性互动,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行业乱象和监管漏洞,尽快梳理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发送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及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助力行业清源和综合治理。
联系人:池建良,联系电话:88582609,传真:88582196
绍兴市公安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