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268P/2024-252841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4-06-14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徐金兵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51号建议《关于强化区域公用品牌联动发展 提升绍兴茶叶文化内涵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的关心与支持,经会商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等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茶产业是我市传统主导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也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依靠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建设,培育壮大主体、打造知名品牌,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打造优势品牌。对外发布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越茗”,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平水日铸、上虞翠茗、西施石笕等区域公共品牌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影响力日益提升。如何进一步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我市茶文化内涵,也是我市产业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探讨的课题。目前,我市推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要做法包括:
(一)有序推进品牌价值提升。我市秉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入推进品牌整合与建设,精心培育了越茗、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平水日铸、上虞翠茗、西施石笕等6个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市、县、企协同发展的品牌格局,成为全省茶叶区域品牌管理最规范的地级市。在“越茗”品牌的引领下,各区、县(市)茶叶公用品牌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平水日铸、上虞翠茗、西施石笕等品牌高质量推进“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产品品质与形象统一。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其中大佛龙井品牌价值达55.53亿元,连续十五年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位列第8)。全市出台《关于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特色农业产业给予扶持,同时各区、县依据地方特色,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如诸暨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扶持重点包括西施石笕品牌做大做强;柯桥区每年安排400万元平水日铸公共品牌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平水日铸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平水日铸茶品牌的宣传等。
(二)着力提高茶叶品牌声誉。为持续增强绍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与影响力,我市每年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茶事活动、宣传推介会等。连续多年举办绍兴茶博会、“中国茶叶大会暨大佛龙井茶文化节”、中国绿茶(嵊州)大会、中国(浙江·诸暨)三茶统筹发展大会等茶文化活动,疫情期间,创新办节模式,将展会搬上“云端”,举办绍兴“云上茶博”。其中,“中国茶叶大会暨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荣登中国茶事样板十佳,“越乡龙井炒制大赛”更是跻身中国十大优秀茶事之列。同时,每年组织品牌茶叶(行业协会、茶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等重大展会,主动在重点茶叶销区策划举办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在国家级、省级重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益宣传,促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良好互动,有效提升我市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第三届中国(浙江·诸暨)三茶统筹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就茶业新质生产力和新式茶饮行业进行了深入讨论,更进一步扩大了“西施石笕”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为绍兴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示范推动融合发展。为打造茶产业新标杆,持续推进生态茶园的创建工作,制订了《绍兴市美丽茶园评选标准》并开展双零茶园、数字茶园认定,不仅带动了全市茶叶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在助推茶园生态、绿色、美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共创建“绍兴市美丽茶园”27个,双零茶园39个,省级生态茶园28个,6个数字茶园,形成了柯桥区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诸暨东白湖茶叶香榧农业强镇、新昌下岩贝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布局优化、生产清洁高效、产品优质放心、园区整洁美观的茶产业示范区。推进茶旅深度融合,依托绍兴深厚的山水、人文、历史底蕴,推出了10条“绍兴茶旅”风游线,其中柯桥区的“游美丽乡村、走御茶古道、品千年贡茶”日铸茶文化体验风情线和新昌县的“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线路等3条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全市茶旅融合的典范。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承绍兴茶文化,我市已建成越茶博物馆、诸暨市越红博物馆、浙江春力茶文化博物馆等茶专题博物馆。这些展馆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绍兴茶历史、茶产业、茶风俗,成为茶文化普及的重要活动阵地。2023年,这三家博物馆成功创建为浙江省乡村博物馆。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收您提出的建议意见,深挖绍兴茶文化资源,强化品质管理,加强营销推广以及注重文化赋能等,进一步强化区域公用品牌联动发展,提升绍兴茶叶品牌文化内涵。
(一)强化品质管理。依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茶院及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顶尖科研力量,积极推动茶产业领域的战略合作,聚焦茶树种质资源的深度开发、生态茶园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及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探索。提档升级现有生态茶园、美丽茶园,规范标准化管理,继续发展数字化茶园、智慧茶园,夯实产业绿色生态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统一品牌商标包装,严控茶叶品质和产量,提高名优茶占比。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我市茶叶品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为茶农创造更多增收机会。
(二)加强联合推广。在继续用好国家有关部门、省组织的多种茶事活动和新闻媒体等传统载体的同时,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平台进行直播宣讲,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绍兴茶叶品牌和绍兴茶文化在省外地区的宣传,提高品牌推广效果。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以市级品牌“越茗”为引领,以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如联合参展、联合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提升整体品牌影响力。办好中国(绍兴)茶叶博览会,支持茶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外销重点省份茶叶展会,鼓励有宣传意愿、品牌效应、市场潜力的茶叶龙头企业和区、县(市)政府,在各类展会期间,举办区域公用品牌专场推介活动,提升绍兴茶叶品牌综合影响力。
(三)注重文化赋能。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名人名山资源,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利用绍兴茶文化资源,把茶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化的传承相融合,促进茶与文化相映生辉,共同为品牌建设注入文化的力量。引导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现有“绍兴茶旅”风游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旅游、茶观光、茶休闲等多元业态,并引入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型模式,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构建“上茶山、学炒茶、赏茶艺、品茶宴、住茶宿”多形式于一体的茶文化空间,利用好绍兴本地资源,开发绍兴特色茶文创产品,丰富绍兴茶叶品牌文化内涵,大力开拓新形势下茶与各类文化的融合发展,讲好绍兴茶故事。
联系人:绍兴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李腊梅
联系电话:85176283 传真:85132339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凤林西路168号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