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268P/2024-252918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4-07-05
主办单位: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0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7-3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涂智高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人员培训的建议》(60号建议)收悉,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您提出的建议对全市农民培训工作很有价值,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培训是提升农民技能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2023年,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1616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1824人,普及性培训8.5万人次。全年培育省级乡村工匠22人、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乡村工匠48人、乡村工匠工作室8个,县级乡村工匠149人、乡村工匠工作室30个,我市在省全农民培训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摸排培训需求。下发《关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摸底工作的函》,指导各地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召开座谈会,邀请基层干部、培训机构、农民代表参加,收集汇总农民培训需求,了解以往培训过程中农民的培训倾向、受欢迎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等等;利用各类调研、走访机会与农民主体交流,实地了解培训需求。 

2.出台工作方案。市、县两级全部制定出台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指标分解和责任分工、培训办班流程及要求、监督检查与管理、经费补助标准和管理要求等。提升培训机构能力,培育一批优秀市级农民培训机构,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中,培训机构细化培训实施方案,在项目前期多次组织学校宣传部、发展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召开项目协调会,逐一落实学员上课、用餐、住宿、活动事宜;积极邀请浙江大学、农科院等专家对项目培训方案进行论证优化,为项目开展保驾护航。

3.优化平台建设。一是吸纳优质田间学校参与培训。对全市29个农民田间学校,3个实训基地开展复评工作,同时新增补19家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在各地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绍兴最终获得省级田间学校39家,其中五星级田间学校(原实训基地)5家,其他田间学校34家。二是优化师资力量。既邀请了高校的教授、博士等进行专业、系统的理论讲解,又邀请了富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到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的经验传授和实操。目前全市教育培训师资库共有1071名在库师资,其中高级以上职称320名,培训老师来自行政部门、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知名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单位。三是壮大一批乡村人才培训平台。探索乡村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建设乡村人才创业园(孵化基地),为人才创业提供场地、设施,举办创业培训,聘请创业导师,邀请专家一对一创业辅导,认定市级乡村人才创业园(孵化基地)14家,入园的经营主体和人才团队达132家,

4.合理设计课程。在充分调研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省级要求、产业、农民、乡村发展需求,设计本年度课程主题,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稳粮扩油和产品稳定供给班次所占比例均超过50%。“头雁”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创业实践等四大课程模块,按照“四个一”培育的模式(即一次性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设计了四期具体的教学环节。柯桥区实用人才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高素质培训则开展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电商、休闲农业等主题培训,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及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5.提升培训获得感。变更传统的培训授课模式,普遍采用课堂+现场教学模式,促使学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优选考察基地,有效提升培训的可视化和实践性,进一步激活参训学员产业发展的信心、打开村居治理的思路。2023年,柯桥区带领学员共赴兰溪国际杨梅园、中国水稻研究所、余杭稻花小镇、杭州赛得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余杭径山小古城村、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等9个现场教育点进行异地学习。在杨梅专题培训班中,围绕训前调研成果,以杨梅产业设施提升为目标,安排学员赴兰溪国际杨梅园和杭州鼎金果业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连栋大棚和智能化管理设置,为湖塘杨梅产业的提档升级开拓了思路,培训结束后,型塘杨梅专业合作社社长金立汉引入项目,在自己的山头搭建了100多亩连栋大棚,发挥起示范带头作用。

二、下步工作安排

1.落实管理制度。组织培训机构、业务人员专题学习《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农民培训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标准开展培训各环节工作。落实“行政第一课”制度,按规定在培训中体现党的“三农”政策、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宣讲等内容。执行培训机构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财政规定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对培训进行绩效评价,会同人社、财政等单位加强农民培训制度落实。

2.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以高校、农广校、田间学校、乡镇成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组织架构,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络员体系,通过浙政钉、微信组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群”、“高素质农民培训群”、“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群”,“培训班级交流群”等,实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3.强化日常监督。严格做好学员信息管理,在培训过程中,实地查看教师授课、人员到课率等情况。严格绩效评价机制,规范结报资料报送,培训机构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结报材料,材料应包括:培训通知、课程表、课程照片、签到单、课程PPT等。按照“部门监管+第三方抽查”的模式开展农民培训监督检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现场抽查+电话抽查”形式开展。

4.完善跟踪服务机制。与传统培育项目相比,“头雁”项目培育对象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人群,将培训内容根据针对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带头人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及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选聘校内外专家作为“头雁”导师和班主任,全程跟踪学员学习情况,定期了解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帮助解答相关政策疑问等,形成“一对一”指导服务机制,学员困惑及时解答。

5.加强示范宣传推广。聚焦“培训+产业+品牌”,着力打造抹茶大师、舜源阿姨、西施榧农、小笼包师傅、茶茗星等培训促富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宣传推广,选树通过培训增收促富的农民典型代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形式全社会一起关注农民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加大要素投入力度,提升农民培训质量,让更多人愿意返回乡村、从事农业,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感谢您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 系 人: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王   剑

联系电话:0575-81503520

联系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凤林西路168号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5日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