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268P/2024-252919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4-07-05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倪建君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204号建议)收悉,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您提出的建议对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很有价值,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乡村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指导下,全市乡村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出台《绍兴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围绕“3510”布局,聚焦三大目标、培育五大品牌、落实十项举措,加快打造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新农人”构成的现代“越乡新农人”人才矩阵,并梳理形成37项2024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新农人创业孵化体系”,抓好“十路人才”培育,特别是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数字化人才等4路农业农村部门直接主抓的人才队伍,分解落实各项指标任务,鼓励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人”品牌,如越城区结合镇街产业分布特点开展“十路人才”培育行动,柯桥区实施“柯农”六大系列行动(领雁、乡创、驿站、学堂、优品、导师),上虞区全面建设“青春之城”“新农人”人才矩阵。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专设条款写入5月1日起施行的《绍兴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并参加新闻发布会。3月25-26日,全省“最美浙江人·最美农技员”发布会暨春耕备耕送科技下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5月,在贵州举行的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二、乡村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人才队伍需要合力共建、久久为功,从更高要求、更高标准衡量,我市乡村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短板,有待总结、分析、提升。
1.人才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的障碍有待破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化快速推进,一方面,我国人才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流动,造成当前农村“空心化”和“空巢化”问题严峻,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普通型人才所占比重过大;另一方面,城市人要想到农村工作、定居、生活还存在需要破解的地方。
2.人才在乡村创业的保障体系有待健全。每年1200多万大学毕业生扎堆往城市拥挤,不是乡村没有机会,主要是乡村就业岗位少,要靠自己创业,我们有一支农创客队伍,他们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要自己承担经营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天气灾害风险等等,我们听到的往往是创业成功的,而创业失败的故事我们很难看到,如何给这部分群体保障,不让他们独自承受失败的风险,即使失败还可以有机会进行第二次创业,才能不断吸引人才返乡留乡。
3.个别地方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深化。对乡村人才振兴做什么、怎么做理解不深,特别是在破解引、育、留等难题上,缺乏持续有力的创新举措。基层农技人员特别是年轻农技人员被抽调、“在编不在岗”现象较多,有的乡镇招了专技人员,但进单位后却被转岗分配到行政管理岗;有的农技人员身兼数职,更多精力投入在“联村”和中心工作上,实际从事农技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还有因混岗、借调,已多年未从事农技工作的。
三、我市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抓手和举措
1.创新“以赛引才”机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绍兴“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探索“大赛聚人才、人才带项目、项目强产业”长效机制,已赴重庆西安武汉青岛杭州举办分站赛,征集人才项目超百个,硕士以上学历参赛人员占比65%,18个项目团队来绍实地考察对接,一批高质量项目完成注册。大赛获奖落地项目可享受全市“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政策“直通车”待遇,最高可获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资助。
2.打造“助创助跑”平台。探索乡村人才创业创新载体,持续推进全市乡村人才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协作、创业服务、孵化转化等创业生态支持,探索创业园(孵化基地)+闲置农房联动模式,在全市已认定13家创业园(孵化基地)基础上,今年已启动新建13家、提档升级7家,上虞“农创智谷”、新昌巴士城农创孵化园等农创园已吸引经营主体和人才团队130余家。
3.培育“绿领越匠”队伍。完成全市农民培训机构调查摸底,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农民培训工作方案,强化培训机构、农民培训项目全周期管理,积极谋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教学方案,分解落实并逐步开展全市7000名高质素农民培训、2万名“新农人”培训工作。聚焦“培训+产业+品牌”,着力打造抹茶大师、舜源阿姨、种粮先锋、西施榧农、小笼包师傅、茶茗星等培训促富品牌,其中嵊州小笼包大师被列为首批省级浙农智富十大品牌之一。
4.激发“农创入乡”动能。学习践行吸引青年入乡要求,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计划,迭代更新农创客专项扶持政策,对土地流转、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展示展销、扩大有效投资等给予资金奖补、贷款贴息等支持,谋划设立“农创保”。成立嵊州市农创客联合会,实现县级农创客联合会全覆盖。与绍兴温州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农创客创新创业擂台赛、评选“农创共富”基地、举办农创客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
5.壮大“越才兴农”力量。开展乡村拔尖人才(纳入市委人才办D类人才库、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和领军人才(每人奖励2万元、可享受200万元基准利率贷款贴息)选拔,今年完成首批9名乡村拔尖人才绩效评价、评选首批乡村领军人才100名。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新选派220名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全市域、全领域、全产业链覆盖。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恢复设立市级农业丰收奖,今年实现18个项目获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新定向招收基层农技人员16名、县均近3名。完善“首席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主体”等推广模式,建设市县产业技术团队24个。
四、下步工作打算
1.持续写好“育才”文章。重塑培训体系,加强培训项目全链条管理,高质量完成头雁、乡村CEO等培育任务,打造“一县一特色”培训促富品牌;培优经营主体,深化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双百”培优工程,大力培育农创有生力量,计划召开全市农创客发展大会,开展进高校招募农创客活动,全年新增农创客1800名;建强农技体系,探索组建农业科技联盟,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农事服务中心、农艺农机融合基地等新型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培养一批高技能“土专家”“田秀才”。
2.持续写好“聚才”文章。做优人才赛事平台,举办“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农创客创业创新擂台赛等赛事活动,力争引进乡村高能级人才项目10个以上;拓展创业孵化平台,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未来农场等建设,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联动优化建设科技小院、星创天地等平台,新认定市级乡村人才创业园(孵化基地)6家以上、总量突破20家;培育联农促富平台,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育,加快乡村运营人才引育,探索人才点亮乡村机制,打造一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乡村运营示范村。
3.持续写好“留才”文章。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大群体覆盖、全周期扶持、重点领域倾斜”原则,持续升级“新农人”培育扶持政策,争取落地“农创保”;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落实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乡村拔尖人才、乡村领军人才、乡村工匠和优秀农技人员、农创客等典型选树,编印《绍兴市乡村振兴“十路人才”典型案例》,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的氛围;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坚持“大人才观”,积极会同各级各部门,构建分工协作、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探索、首创,培育一批标志性成果,打造各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步伐,健全人才多元投入机制,落实人才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推介,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让更多乡村人才享受政策红利。
感谢您对乡村人才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 系 人: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 谢 军
联系电话:85125191
联系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凤林西路168号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