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 计划总结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8-01 09:5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上半年,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局中心工作,紧紧围绕“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决策部署,紧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素质队伍目标要求,全力服务发展高线、严守安全底线,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谱写新时代胆剑篇贡献力量。

一、特色亮点

(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跑全国。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绍兴分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成功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二)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成效凸显。成立全省首个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建立市、县、乡三级社会监督组织,打造“直播随机查”“打卡100所学校食堂”等特色“品牌”,直播短视频流量突破1000万,上榜全国热搜。充分运用“数字建模+VR实景+动漫视频+互动游戏”等技术形式,深入融合绍兴越剧、黄酒等特色文化,打造全省首个沉浸式食品安全VR科普馆,线上线下累计接待参观者20余万人次。

(三)服务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出台《扶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全省质量强链工作部署会暨集成电路产业质量提升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召开,全国首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强链“伙伴计划”,变零敲碎打的多头服务为高效集成的精准服务。承接5项省级生物医药改革试点,激发产业活力。

(四)创新创优多点发力亮点纷呈。《医化园区高COD废液和固废资源化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获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全面深化行刑衔接机制 筑牢食品安全“红线底线”》入选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优秀成果汇编,市级部门唯一;《绍兴市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典型案例。“国家纺织化学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获总局批准成立,填补了国内纺织化学品检验检测领域的空白。

二、上半年总结

(一)纵深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一码”集成优化服务。推进“企业码”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越快兑、特种设备企业服务平台等4个“企业码”应用场景通过总局备案申报。全省首个试点运用“企业码”实现银行线上开户,已有超100家市场主体成功开户。指导柯桥区成为全省8个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先行试点区之一,推动相关功能在织造印染产业大脑上应用,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2.增值服务全面升级。企业服务中心商事登记板块实现市县全覆盖入驻,自入驻以来已办理经营主体新设8万余户,变更(备案)近18万件。升级企业“简易注销”,完善证照并销、税务预检等机制,“简易注销”占比高达82.29%。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办理食品销售、餐馆经营“一件事”事项1300余件。

3.高效监管减企负担。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建立“一个抽查事项一张清单”工作机制,强化抽查质量管控,减少重复、多头检查,防止检查扰企。深化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和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实现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修复网办率100%。落实个体户移出经营异常状态“免申即享”制度,激发个体户创业创新活力。

4.公平竞争促进规范。持续深化市域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率先在全国构建公平竞争指数指标体系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全市域公平竞争集中审查机制,全面构建公平竞争政策全链条实施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5.个体帮扶激发活力。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开展个体工商户培育“春苗行动”,制定个体工商户首贷、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八大金融服务举措,通过“贷款码”发放个体户经营性贷款6.66亿元。制订《绍兴市2024年个体劳动者“越个堂”技能富业行动实施方案》,建设集选拔、培训、激励于一体的个体劳动者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已设立个体劳动技能培训机构3个,完成个体劳动者技能培训5251人次。

(二)夯实大平安体系建设,守牢“三品一特”底线

1.完善组织体系。成立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平安建设处,统筹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全市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件)和较大影响以上舆情事件,获2023年度全市平安绍兴先进集体。

2.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食安风险”精准综合治理,完成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验收,市级风险预警指挥中心已正式挂牌。启动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深化推进监督抽检任务和风险治理“一件事”改革,迭代升级快检平台,拓展快检覆盖面,将快检触角从农批农贸市场延伸至大型商超、校园配送单位、社区生鲜门店等。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三年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校园食安智治”全面覆盖,实现300人以上学校食堂AB等级率等七个“100%”。稳步推进送药上山进岛、网订店送等药事服务新模式,创造性开展药事医保驿站建设,率先实现在线药学服务、24小时自助购药和医保支付一条龙服务。

3.守牢安全底线。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特种设备“扫盲纳管、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城镇燃气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发布液化石油钢瓶“十严禁”“十不充”。贯彻落实《电梯规定》,推进《电梯安全信息化规定》等3个配套制度制订工作。迭代“绍兴智慧电梯”平台,推进“绍兴电梯码”全覆盖赋码,优化智慧救援、使用管理、风险监测等模块,推进电梯全生命周期风险检测、质量追溯和分类评价,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志性成果。

4.加强隐患整治。部署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制订《绍兴市电动自行车淘汰更新行动工作清单》《绍兴市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任务清单》“两张清单”,实施专班化推进,依托行业协会,发动销售门店广泛参与淘汰更新工作,深入社区、小区等,开展政策和安全知识宣传。

5.提升办案效能。开展“食盐质量安全和市场秩序”“食品非法添加”“特供酒”“生鲜灯”等专项执法,全市共查办市场监管领域案件2429件,移送公安数48件,同比上升20%。成功侦破全市首起省外生产、网络销售伪劣黄酒案,涉案销售金额达500余万元。

(三)强化要素集成赋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1.做优知识产权激活创新引擎。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持续开展“三知工程”,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开放许可纠纷委托调解试点工作(全国6家,浙江唯一)。开展“啄木鸟”知识产权靶向分类精准服务行动,入库创新型企业4389家,形成“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的增值服务。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配套30万元/个财政奖励机制,新增首批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2个。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1-5月份专利密集型产品销售收入达282.4亿元,同比增长率100%以上。率先在全国实现“数据+算法(规则)”的数据知产入表,实现“数据知产”变资产。打造纠纷快处样板,绍兴、宁波两地知识产权、法院四部门联合签署《合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创新打造“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

2.做强支撑保障增强发展动能。实施产业链质量攻坚行动,指导集成电路、纺织、电机、环保装备、智能厨电等5个产业申报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试点。“品字标”服务取得零突破,指导3家酒店成为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市17家平台服务企业3745家。以开展“两新”标准提升行动为主导,发挥标准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的基础引领作用,印发标准提升行动方案,推动12项国家标准、16项“浙江制造”标准列入国家、省级标准制定计划。深化绍兴区域特色绿色认证集成改革,发布全国首个纺织产业碳足迹数字管理平台并颁发碳足迹认证首批证书,助力外贸企业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3.做深要素集成赋能产业发展。牵头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高效开展“搬迁一件事”改革试点,举办绍兴市医药产业专场推介会,加强企业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中药国际标准合作基地实质化运作,相关做法被新华社内参报道。建设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动态”雷达项目,建设省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产业分中心、集成电路产业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已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1个。打服结合推动绍兴黄酒产业传承振兴,启动黄酒产业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设绍兴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动“绍兴酒”列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开展“雷霆”系列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影响力。

4.做精平台经济助力提档升级。推进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全国率先建立直播带货监测标准体系,全省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现场推进会在绍兴召开,制定平台经济专项奖补政策,首次将网络交易平台奖补纳入2024年“1+9”政策包,实施“平台赋能·产业‘越’升”系列行动,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为我市重点产业争取头部平台支持。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互联网平台105个,增长23.5%;网络经营主体达13.1万家,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6.5%。

(四)办好惠民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

1.深化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落实上级纪委监委要求,建立“一项整治行动、一名分管领导、一个牵头处室、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明确整治重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深入推进食品、计量、燃气安全、工业产品、网络直播五大领域7项整治行动。以燃气表集中整治为切口,全面部署开展燃气表全链条专项整治,督促供气单位落实首次强检及到期轮换制度,检定民用燃气表4.79万只。落实基层减负和形式主义整治工作要求,牵头开展以中介机构价格收费和反不正当竞争整治为重点的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整治,共收集、甄别线索1186条,立案查处15起。

2.加速推进民生实事。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工作进度95%;阳光食品作坊建设,工作进度70%。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智能化装置安装率、移动信号覆盖率100%,工作进度75%。

3.推动市场提档升级。落实《绍兴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绍兴市“一县一品”特色农贸市场培育2024年工作计划》,推动东街等一批农贸市场实现功能便民服务升级。今年成功新增2家五星级市场,全市五星级市场共4家。

4.推进放心消费建设。召开市消保委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组织315放心消费嘉年华主题活动及系列公益活动,发布绍兴市“最美消费维权组织”“最美消费维权人物”及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组建消费维权专家委员会、专业技术专家库等,为消费维权提供社会力量。上半年全市共处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186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

(五)坚持党建统领,建强“三支队伍”

1.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肃纪”五项行动,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条例》,举办“学思想守初心 话勤廉担使命”青年宣讲比赛,组建“青年宣讲团”,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切实把《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锻造市场监管铁军。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实施年轻干部成长“三大工程”,持续探索“学练战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N”核心课程,深化“5+1+N”导师制业务带教体系。加强下属事业单位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分类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市级重点(特色、共建)实验室技术支撑矩阵,打好“引才筑巢”基础,在重点学科、领域加强高校协作、企业联动,培养锻炼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全力落实市委巡察。把市委巡察作为今年一项重点政治任务,紧扣巡察重点,全力配合市委第五巡察组做好各项工作,主动梳理巡察组提出的问题反馈意见和建议,向巡察组提供43类台账资料,提供财务凭证账簿5220册、电子文档100份,确保巡察顺利推进。

三、下半年思路

(一)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对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造“市监卫士·为民先锋”党建品牌,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持续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整治,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市场监管建设高地。高标准推进巡察整改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贯工作,聚焦世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标准,积极制定应对评估的措施方案。继续依托特色产业等相关平台,探索“企业码”的“码上认证、码上处理、码上办事、码上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省“浙个好”个体户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持续加大“贷款码”为载体的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争创知识产权“三大中心”。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示范区建设城市政策倾斜的有利条件,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得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的专利快速预审权。争创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为我市提供专利信息资源、专利数据库检索服务及知识产权数据挖掘分析培训、专利技术监测等优质服务,有力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绍兴分中心获批的基础上,实质性启动中心建设,力争尽快投入实体化运作。

(四)做深质量强链工作。实质化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强链“伙伴计划”,做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性检验检测能力,联合科研院所攻克制约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争创长三角质量提升项目,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绍兴黄酒产业振兴工作,研究提出新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研制需求,引导企业积极采用黄酒国家标准,以标准撬动黄酒产业发展。

(五)夯实“三品一特”监管基础。持续深化“菜篮子”食品安全微改革,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动态评估机制,进一步推进食品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提升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围绕中药、集采品种、GCP机构、进口对照药品等重点,开展“服务式检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严厉打击无资质开展网络销售药品和网络销售假药劣药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聚焦重点场所、重点设备、重点风险隐患,开展“平安护航”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行动,严厉打击“三非两超、一无一违”等违法行为。

(六)强化民生领域执法监管。聚焦电子计价秤、燃气表等重点计量器具,压紧压实计量器具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提升计量检定机构依规施检能力,建立起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执法机制。围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民生领域价格监督检查,强化执法办案,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

信息来源: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