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21K/2024-253204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教育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教育局 | 公开日期: | 2024-06-12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教育局 | 会办单位: | 市人社局 |
民建绍兴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0号《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 助推我市技能人才高地建设》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职业教育锚定“图更强、敢首创、争一流”的目标,围绕“中职是基础,高职是主体,本科是引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态势,不断优化类型定位、强化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绍兴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1.中职情况: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7所(含双挂牌技工院校7所),在校生规模4.7万人,专任教师3202人,开设专业142个,其中已成功创建省级名专业19个、省级示范专业48个,省高水平专业26个;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7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2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浙江省名校6所,省高水平学校5所。其中3所技师学院有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并与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冠名班48个。
2.高职情况:全市现有高等职业学院5所,高职在校生5.36万人,专任教师2321人,开设专业178个,其中已创建省级及以上重点(优势、特色等)专业58个;有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所,省高水平专业群8个,有1个入围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未来上虞区、新昌县将易地新建2所中职学校;在已引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分校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校区将入驻新昌县,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会稽山校区将入驻柯桥区,嵊州市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全省第一个高校全区县覆盖的地市,为绍兴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培养库。
二、优化职教供给结构
1.加强与优质高职对接,提高“长学制”培养水平。鼓励中职学校与优质高校对接,不断增设中高职一体化、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专业和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专业,畅通中职学生成长通道,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让中职真正成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奠基石。2024年中本一体化、区域中高职一体、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招生计划达53%,比2021年增长38.3%,全市中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达70%以上。
2.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专业结构持续优化。在绍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产业,结合绍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战略布局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2023年以来,在绍高职院校累计调整专业16个,其中增设11个,调减5个。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一批与地方产业强相关专业,在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契合度不断提升。
3.加强与职业能力对接,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完善。在绍高职院校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载体,校企共建育人平台,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近年来,在绍高职院校牵头申报并立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38个,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33个。
4.加强与优势资源对接,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在绍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地方企业等资源,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2所高职院校入围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名单,7个专业群入围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获批四年制本科试点专业1个,建有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9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三、激发职教服务新活力
1.以评价为引领,深化校企合作。我们坚持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抓手,对全市22所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进行评价考量,督促校企双方深化合作育人实效,实施“一所高校对接一个产业(行业)、组建一个产业(行业)学院”计划,构建“专业工作室+一院一品服务平台+创新创意工场”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体系,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参与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38个、研究院(研究中心)35个。
2.以科研为重点,赋能服务企业。坚持强化先进科技研究和产业孵化,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动行业和企业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近三年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联合制订技术标准20项(其中国家技术标准3项),专利转化87项,特别是近两年帮助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47亿。2023年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分别达34万余人次,为绍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教育资源。
3.以整合为平台,提升培养质量。我们积极推动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指导职业院校深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在建好现有平台的基础上,高质量申报新增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联盟等产教融合平台。指导在绍高职院校深化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共设一批校企合作 “订单班”、“冠名班”、“学徒班”等定向培养班次,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支持在绍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校企协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以项目为契机,强化东西部协作。积极摸排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发动行业龙头企业、规上企业与市内外技工院校开展合作。联合四川省乐山市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建立职业教育学生“2+1.5+1.5”跨省合作育人模式,即2年在乐山学校学习、1.5年在绍兴学校学习、1.5年在绍兴企业实习,实习期间与企业双向选择,对口分配签订就业协议,首届东西部协作班毕业生100%留绍就业,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对口工作典型案例。
四、营造职教良好发展氛围。
1.持续推进普职协调发展。推进普职教育横向融通,完善高中段招生录取办法。修改完善高中段学校学生转学的管理办法,推动职业教育与各学段普通教育互融互通,试点普通教育学校与职业教育学校间学生互转、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制度。加强职技融通,探索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开展“双证融通”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以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为主的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2024年评估认定35个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基地;安排初中学生在学农期间安排一定课时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到基地零距离进行职业体验。
2.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持以严格规范引领学风、严谨教风带动学风、优良作风促职业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持续推进“十大行动”任务落实落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网格化管理切实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扎实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学校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制度规范和约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监督。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关心关爱,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
3.加大职教宣传力度。统筹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每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和绍兴市职教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宣传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逐步形成重视技能人才、支持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风尚和舆论氛围。2024年浙江省职业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在绍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日报、潮新闻、浙江卫视等省市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此次活动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四融通”促技能大赛。全面打通“课、赛、岗、能”融通育人途径,推动绍兴师生在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累计斩获143金156银85铜,金牌数14次居全省第一、3次居全省第二。高职院校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23项,省级一等奖223项。丰硕的技能大赛成绩,已成绍兴职业技能教育的“金名片”。2023、2024年绍兴中专承办全国中职师生技能大赛。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职成教处 商飞鹏
联系电话:85140687 传 真:85145384
绍兴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