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13Q/2024-253801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公开日期: 2024-07-10
主办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9-1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民进绍兴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有效整合乡村资源  推进共富融合创新》(第42号)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绍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我市十分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通过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将乡村文旅发展与“五星3A”、浙江省景区村庄、未来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如新昌县梅渚村、上虞区东澄村、越城区安桥头村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业态发展良好的优秀村庄。

一、有效整合乡村资源,创新乡村文旅体验方式

创新乡村文旅体验方式,发挥民宿载体作用创新经营模式,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塑造民宿品牌。一是在原有的住宿、餐饮基础上拓展新的盈利渠道,在民宿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同其他特色活动的结合,例如通过“民宿+文创”、“民宿+技艺”等形式创新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乡村民宿特色产品,带动相关消费。二是引入优质资产,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策划规划、运营管理、营销推广。运用政府主导、运营公司、村委会等协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多元投资+多方共赢”模式,有效盘活闲置房屋等资产。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合理引导我市民宿规范健康发展,擦亮乡村文化品牌。一是严格规范评定等级民宿。浙江省等级民宿和文化主题(非遗)民宿的评定以“民宿姓民、民宿有主、民宿要融、民宿重情”为导向,严格按照《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省民宿评定实施意见》《浙江省民宿评定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民宿规范管理。以民宿、农家乐、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单位为重点,坚持部门协同,强化联合检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二、深挖乡村特色,个性化建设乡村

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8万元,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为不断深挖山区乡村的特色亮点、文化底蕴,绍兴市围绕村庄个性开展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核心IP,形成有辨识度的特色标识。如越城区坡塘村借助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清新坡塘、静谧云松”、上虞区东澄村利用千年地质石浪打造“石上东澄”。同时招募乡村运营团队,建立“集体、市场、农户”利益链接机制,为一大批山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上虞区太平山村,运营团队入驻后,整村打造“太平仙养,清隐山居”的度假休闲研学,同时挖掘林下经济,成立黄精共富工坊,增加村集体收入,也成为村民致富“黄金”。

三、推进“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绍兴市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联城、联镇、联村、联景、联心,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助力共同富裕成效显著。十年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2988公里,养护大中修工程4296公里,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332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332公里,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景区、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产业园区等重要节点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其中4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0%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4.6%,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92.9%,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硬化路比例达100%,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形成了“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网络。

下一步将重点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打造“一路一特色”绍兴品牌,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形成一批高品质市际县际休闲自驾游环线,实现“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同时在公路沿线打造一批具有汽车停车位、具有休息场所及公共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充电设施、具有公路文化宣传角、具有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的“五有交通驿站”,提升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品质。

四、保障乡村建设用地,支持乡村文旅项目落地建设

为有效推进乡村建设用地要素保障工作,绍兴市通过统筹新增计划、增减挂钩及存量土地等各类用地,积极保障农村产业用地和农民建房用地需求。每年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农村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对符合“一户一宅”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农村村民建房实行专项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出台《绍兴市农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指引(试行)》,赋予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功能,探索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农民以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或农房租赁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建立“政府+银行+市场”的风险缓释机制,全力激活宅基地应有的财产属性。

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整合山区村庄资源,探索共同富裕的绍兴模式:一是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红利赋能美丽乡村,推动山区“空心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二是继续探索推行乡村运营新路径,鼓励引入乡村运营师、职业经理人、运营团队等开展市场化村庄运营,全面激活乡村资源经济价值。三是围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消除相对薄弱村等目标任务,谋划“一村一策”,落实消薄项目,搭建强村公司矩阵等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感谢贵单位对绍兴乡村旅游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资源开发处 陈芳敏      

联系电话:85121283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10日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