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14T/2024-253609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4-08-13
主办单位: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27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9-0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徐国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蔬菜基地生产质量和市场保供能力的几点建议》(第427号)收悉。经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按照稳保供、提品质、强支撑、延链条、拓市场、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产销衔接顺畅、市场波动可控的“菜篮子”蔬菜产品保障体系,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所做主要工作

  (一)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编印《绍兴市“菜篮子”蔬菜基地“十四五”规划》,依据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建设“菜篮子”蔬菜基地,打好保供基础。全市建立保障型蔬菜基地549个,面积6.16万亩,其中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41家,面积1.15万亩。每年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支持菜篮子蔬菜基地设施提升,对新建或提升改造“菜篮子”蔬菜基地给予不少于投资额55%补助,最高补助80%。2023年,全市共有7家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立项开展提升改造,总投资1400余万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补助900余万元。以斗门村“菜篮子”蔬菜基地重点提升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投资505.06万元,财政补助400万元,基地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市以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保障型蔬菜基地为核心,辐射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6.82万亩,产量192.49万吨,同比增加1.9%、3.01%。

  (二)深化产业“双强”行动,强化科技支撑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导向,深入推进蔬菜生产领域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从科研推广项目实施情况看,近三年全市实施省、市蔬菜类科研推广项目19个,建立项目示范基地28个,筛选引进适种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12个,制定技术规程10余项,“蔬菜基质栽培及水肥一体化”“山地茭白·茄子高效种植”等一批新优技术得到创新和推广。从品种选育和育苗能力情况看,我市葫芦科蔬菜育种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成功选育丝瓜、瓠瓜、南瓜等优良品种9个,“翠粟5号”南瓜被确定为省主导品种;每年承办省瓜菜种业博览会绍兴分会场,示范展示南瓜、蕃茄、西甜瓜等11大类300余个国内外新优蔬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浙江顺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嵊州普惠蔬菜联合社等主体年育苗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株和500万株以上,工厂化育苗能力不断提升。从“机器换人”情况看,制定蔬菜产业和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补贴政策,对尚未列入省级农机补贴的先进农机,市财政按实际购置额的30%予以补助,全市蔬菜生产设施得以全面普及,迭代升级,如省农发集团雾耕植物工厂实现从育苗到采摘全程一体化、自动化生产,提高耕作效率3倍以上。

  (三)健全稳产保供机制,发挥调控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市菜篮子和市场价格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菜篮子”产品联动保供工作,其中农业农村部门在“菜篮子”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积极推动落实。如支持“菜篮子”基地发展绿叶菜,在全省率先开展叶菜成本价格保险试点,市、县两级财政合计补助比例高达90%,有效保障叶菜种植积极性及市场稳定供应;在特殊时期出台蔬菜临时性补贴政策,如在疫情期间对设施叶菜种植给予补助、在台风过后对受淹的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恢复生产给予补助等;对蔬菜种子实行动态稳定储备,依托全市重点保供企业,重点关注企业库存储备、上游供应商对接,做好充足的应急调运准备。

  (四)注重质量体系建设,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全市全面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涉农乡镇实现全覆盖。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2023年全市举办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生产培训班15次,累计培训生产主体900余人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年初市县两级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计划,不断加大县镇两级监测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实现抽检品种的全覆盖,2023年全市蔬菜质量安全抽检435批次,覆盖13个蔬菜品类,抽检合格率99.3%,蔬菜产品安全整体稳定可控。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组织豇豆等重点品种治理,对质量安全不合格情况进行追踪,强化执法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事件责任到人、监管到地、整改到位。

  (五)完善产销对接渠道,提高加工运销能力。积极推动蔬菜精深加工,支持蔬菜加工企业立足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功能,做大做强。目前绍兴绿容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监测,绍兴市祥泰丰食品有限公司、绍兴越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配送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出台《绍兴市农批、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对“菜篮子”产品产销地批发市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同时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密蔬菜零售网点,向村一级延伸。目前全市建有农贸(农批)市场188家,连锁超市、便利店3000余家。重视蔬菜冷链建设,全市保鲜库容达36.3万吨,其中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诸暨新农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吨位均在0.6万吨以上。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收您的意见建议,立足蔬菜产业现状,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设施提升、增强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多方力量推动我市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稳定面积,优化布局。结合实际,打造以发展规模化设施蔬菜为重点,区域特色蔬菜协同发展的“一核多元”蔬菜产业新格局。“一核”即围绕传统优势区打造设施蔬菜集群,巩固城郊以叶菜生产为重点的常年保供蔬菜基地,形成品种互补、档期不同、协同发展的生产格局。“多元”即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充分依托区域自然条件生产特色优质产品,打造特色蔬菜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如新昌回山茭白、上虞盖北榨菜芥菜、滨海芹菜等。注重开发冬闲耕地和高山耕地的生产潜力,适度扩大冬春蔬菜、水生蔬菜、山地特色蔬菜等种植,确保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产量180吨以上。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等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非标和老旧农用设施大棚淘汰更新,加快提升标准化蔬菜设施大棚占比,统筹推进大棚门头、肩高、连体等宜机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发展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高端、高效、集约型的设施。深入推进产业团队、科技联盟等项目,创建一批蔬菜全程绿色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连作障碍治理、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配套技术,促进蔬菜化肥农药减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完善清洗、分级、包装、净菜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持续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形成集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化冷鲜蔬菜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积极发展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饮料等新型加工产品,不断丰富加工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加强蔬菜产业与养殖业、文旅等多产业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鼓励优质蔬菜产品使用市、县农产品公用品牌,鼓励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创建企业品牌,开展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

  (四)提升产业服务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构建种业应用平台,建立高能级资源保护圃和资源贮藏库,推动蔬菜种业研究;梳理设施蔬菜、山地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积极推广适宜蔬菜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实现“机器换人”。建强农事服务中心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的标准化设施育苗中心,拓展提供农机作业、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销售、秸秆处理等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以绍兴市8万吨级冷链农批项目为中心,谋划搭建“农批+农贸绍兴+社区门店供销a家”绍兴“菜篮子”城市配送体系,实现种的好、产得好、卖得好。依托高素质农民和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抓好蔬菜科技人才和农村蔬菜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联系人:夏赛霖,联系电话:0575-88203611。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13日

  

信息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