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水利局 > 政务动态

感恩奋进实干笃行开新局 牢记嘱托奋楫争先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4-09-20 22:2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他步行察看古运河河道和周边历史文化遗存,详细了解浙东运河发展演变史和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大运河保护等情况,为绍兴水利工作提供了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再谱新篇的政治指引、战略指引、行动指引和精神指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围绕水资源配置、河湖长制、

防汛敏感性、浙东引水、水文化等水利重点领域,在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绍兴水利答卷”。

一年来我们坚持节水优先,优化水资源配置。

挖掘优水存量,大力推行工业分质供水模式,在越城区、柯桥区、嵊州市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建成生活、工业两套独立的供水管网系统,置换出大量的优质用水,实现“优水优用”。全市已建成5座工业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92万方,居全省第一,2023年供水量达1.92亿方。

做大供水增量,统筹开展市区供水水资源和水质保障、应急补水能力提升、节约用水等工作,实现了“生活用水不影响、生产用水不限供”目标。先后实施两期汤浦水库应急取水工程,新增应急取水能力35万方/日,将市区应急取水能力提升至90万方/日;加强应急水源保护,开展应急水源保护和取水口改造提升。

实施工业节水减排工程,以重点工业园区为样板,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再生水工业利用为主要途径,全力打造高耗水产业集聚区再生水利用配置样板,深化柯桥区再生水利用配置全国试点。2023年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4700万方,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节水标杆园区。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供水共富提质行动,全市规模化供水覆盖率提升至94%,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99.3%,区域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一年来我们深化河湖长制,擘画幸福河湖画卷。

围绕加快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为目标,召开总河(湖)长会议,签发总河(湖)长令,率先印发《绍兴市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争创江南水乡新典范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实施《绍兴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两带十廊百明珠千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越城区、上虞区入选全省首批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县。

建立“片区化”河湖长体系,过去一年,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51.6万人次。11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25个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深化“河湖长+”协作机制,建立河湖警务护卫队,开展2024年全市河湖库“清障拔钉”专项行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社会河长”实施意见》,全市“社会河长”注册人数超13万人。

全市域打造“1+3+X”水上旅游路线,印发全省首个水利工程开放共享试点建设评价标准,创建开放共享水利工程11处。联合高德地图发布“浙里亲水圈绍兴地图”,贯通滨水绿道50公里,新增城乡亲水节点78个,完成农村水系治理226公里,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8.1%,入选全省首批幸福河湖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3个。

一年来我们强化除险保安,提高防汛敏感性。

今年,我市成功防御4月份三轮强降雨、梅雨期集中强降雨、台风“格美”、“贝碧嘉”、“普拉桑”,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的目标。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做好水库河网预泄预排,曹娥江大闸累计排水27.05亿方,绍虞平原排水18.4亿方,平原河网水位始终低于警戒水位,大中型水库根据降雨及入库情况及时通过开闸、发电等做好蓄泄调度,洪水期大中型水库拦洪超8800万方,有效减轻了流域防洪压力。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复核调整679个山洪重点村落风险区清单,梳理防御对象11473人,强化预案管理,确保山洪灾害重点村“一村一预案”全覆盖;扎实推进年度山洪非工程项目实施,开展28条小流域精细化调查工作,完成声光电设备安装162个,实现山洪高危区全覆盖,建设山洪关联测站40处,山洪灾害公众预警实现全网发布;强化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实现山洪灾害人员零伤亡。

加快推进绍兴市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新建改建水文测站50个,增设山洪关联雨量站40个,完成山洪关联测站传输时效性提升791个,水文测报数据传输频次由15分钟提升至5分钟。

一年来我们搭建水网骨架,畅通浙东引水通道。

浙东引水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研究、部署实施的重大跨区域水资源保障工程,惠及杭绍甬舟1750多万人口。曹娥江大闸是浙东引水工程最先启动的项目,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调研、亲自推动、亲自宣布开工的“中国第一河口大闸”,它的出现,为浙东地区1750万人口带去了优质水源,使曹娥江彻底告别了潮汐顶托、风暴侵蚀的历史,也让平原百姓过上了碧波万顷、海晏河清的日子。去年9月至今,大闸已累计调度139次,启闭1588孔次,排水29.44亿方;浙东引水工程通过闸上江道向东引水8.95亿方。同时,曹娥江大闸还深入挖掘工程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新时代治水思路曹娥江大闸现场教学点”,全面展示绍兴治水成就,传承治水精神,讲好水利故事。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115批次,超2300人次。

绍兴市入选全省第一批市级水网先行区以来,秉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抢抓机遇谋发展,高位推动水网工程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造集流域系统治理、区域水资源调配、平原强排成网构建、江河海塘安保、涉水经济融合发展等多场景于一体,具有绍兴辨识度、战略引领力的“四区一高地”市域水网。作为浙江水网乃至长三角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镜岭水库工程已完成可研、初设批,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绍兴原水REIT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成为水利领域全国第一单。

一年来我们保护利用发展,活态传承运河文脉。

绍兴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浙东运河沿线建成浙东运河文化园、迎恩门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空间,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广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完成《关于加快浙东运河(绍兴段)水系综合保护与治理的调研报告》,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加快推进浙东运河水系综合保护与治理规划(方案)编制。越城区打造“水下森林”治理模式,促进河湖生态系统良性运转。蜻蜓池“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首批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典型案例。

推动浙东运河文化园入选全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省级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浙东运河(越城段)入选全省第二届“最美家乡河”,浙东运河博物馆挂牌中国水利博物馆浙东基地。

近期,研究团队又发现了一处都邑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经调查,共确定古水坝25处,有的距今4700年左右。绍兴悠久的治水历史、丰富的水利遗存遗迹,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目前,绍兴16处水利遗产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重要水利工程遗产,出版《绍兴水利志》《浙水遗韵•理水绍兴》《绍兴古井》等水文化书籍。

新征程上,绍兴水利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争做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水利排头兵,争创江南水乡新典范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局规划计划处、局水政水资源处、局防御处(保障中心)、市河长办、市曹娥江流域中心、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市水文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