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05X/2024-2542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商务局 | 成文日期: | 2024-09-27 |
主题分类: | 对外经贸合作,国内贸易(含供销) | 发文字号: |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强力推进“一号开放工程”,深化对外开放,激活国内市场,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贡献商务力量。
一、半年度总结
(一)核心指标争先
——外贸: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932.0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全省第2。其中,出口1754.3亿元,同比增长12.1%,出口份额占全国17.63‰,份额提升居全省第2位;进口177.6亿元,同比增长36.9%,进口增速全省第1。
——外资:1-5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同比下降30.5%,较上月环比收窄18个百分点,外资规模全省第5,环比上升1位,增速全省第6,环比上升3位。高技术实到外资1.44亿美元,占比47.6%;制造业实到外资1.88亿美元,占比62.0%。
——外经:1-5月,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及机构36家,中方投资额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57.19%,增速全省第3。境外工程营业额2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3.74%,增速全省第5。
——商贸: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8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全省第1,其中限上社零增速21.9%,同列全省第1位。限上批零住餐4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9.5%、23.9%、9.1%和27.2%,分居全省第1、3、2、1位。
——服贸:1-5月,全市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42.36亿元,同比增长89.25%,增速全省第2。其中,服务出口11.71亿元,同比增长38.24%;服务进口30.65亿元,同比增长120.32%。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6.9亿,同比增长192.1%,增速全省第2。
——电商:1-5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49.2 亿元。据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统计监测,1-5月,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出口51.26亿元,同比增长384%。
(二)重点工作稳进
1.巩固对外贸易基本盘。牵头召开全市开放提升大会。深入实施抢单拓市攻坚行动,创新打造“纺城绍兴”出海品牌,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贸易,累计组织境外参展团组171个、企业2814家次,达成意向金额9.4亿美元,135届广交会参展企业首次“破千”,收获意向订单1.5亿美元,较上届增长19%。探索创建服务品牌,首次举办外贸中小微“成长季”,加强主体“墩苗培育”,全市共有出口实绩企业10710家,较同期增加707家。大力挖掘增长潜力,合规发展市场采购试点,1-6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58.49亿元,出口规模全省第2,其中6月试点出口42.97亿元,同比增长74.75%,环比增长1.5%。
2.打好外资引进逆风仗。出台年度“外资专项攻坚工作方案”,优化外资序时考核模式,按季、按月设置目标任务,“双周”召开工作例会,“日调度”摸排到资项目。大力拓宽外资引进渠道,扩大QFLP试点资金“流量”,越城、柯桥、诸暨三地QFLP试点方案已批复,美国安耐得资本、信银国际、交银国际等基金合作持续推进。强化向上对接争取,迭代外资政策,健全“高技术”“制造业”“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奖补机制,提增外资企业信心。已向上争取2023年度省政府外资重点项目奖补资金2731万元,奖补金额全省第3。1-5月,全市新引进重点外资项目5个,合计利用外资2.2亿美元,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
3.力拓经贸合作大通道。牵头推进“地瓜经济”,组织召开全市“一号开放工程”专题推进会。构建对外投资合作主干道,加快绍兴产业集群“走出去”,引导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投资额达2.51亿美元,对其境外工程营业额超2760万美元,同比增长86.24%。推动本土民营企业“走出去”,围绕行业龙头、高新科技领域,摸排“领头羊”“独角兽”“雄鹰企业”“隐形冠军”,大力开展跨国公司梯度培育,新纳入省级评估本土企业27家。做优“增值”服务,承接开放领域3大类19大项61子项清单事项,全周期护航企业出海,截至6月底,签发来华商务邀请函462件,企业群众满意率100%。
4.激发国内市场新活力。锚定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年主线,第一时间谋划出台我市专属方案、实施细则,快速营造全域浓厚消费氛围,承接“浙里来消费”启动仪式,同步开展“越惠悦生活”品牌消费季,发放“乐享新车”消费券,拉动汽车大宗消费超30亿元。深入挖掘消费市场潜能,发挥我市块状经济集聚优势,做强“电商纳统”“主辅分离”,支持诸暨建设电商数据有效纳统县域试点,推动珍珠、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线上数据颗粒归仓。着力发挥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截至5月,全市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8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2%,其中月度新增限上企业68家,全省第3。打造多维供给消费地标,对标全省一流,推动消费场景品质提升,深入实施解放路“唤醒计划”,配套酒吧、茶饮、小吃“三条街”建设;发掘品质街区,上半年培育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1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试点3个,申报新一批夜间经济样板城市1个,摸排市级夜间经济示范集聚区培育对象5家。
5.精耕新兴业态长远田。推动数字贸易结构优化,建立重点问题协调机制,联动市级部门溯源,梯度育强新兴主体,1-5月,全市新增服贸实绩企业17家,新增跨境电商店铺130家、纺织产业跨境电商应用企业35家,新引入跨境物流企业5家、跨境服务商2家。开展多元活动服务,上半年共举办服务贸易培训3场;举办“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15场、全市直播电商大赛1场,网上年货节带动销售额1.02亿元,全市电商人才专场招聘会达成大学生就业意向150余人。加大数字赋能力度,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数字贸易领域应用,新申报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区2个,省级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基地8个,省级数字贸易案例9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9家,成功争取重点跨境省级资金项目1个。
6.提升重大平台支撑度。深化开发区综合考核,2023年,商务部“国考”,3大国家级经开区进位幅度全省领先,其中柯桥经开区首次入围全国前三十强(24位);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我市入选全省先进单位4家,数量全省第1。2024年,修订全市年度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并邀请省厅专题辅导。推动开发区机制改革,助力柯桥经开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升格副处级,支持诸暨经开区申创“国家级”。优化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推进经开区共富共建,加快“柯桥-江山”产业飞地建设,助力“杭州湾上虞-景宁”项目牵线,总投资超百亿元。有序建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滚动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349项,实现“应复尽复”。用好用活会展业平台,严格党政机关办展审批流程,杜绝“未批先办”;全力打造国际会展目的地城市,深耕本土自办展,成功举办绍兴国际服装供应链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额1450万美元,积极谋划2024中国(绍兴)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预计展会面积超1万平米。
7.筑实风险防范安全墙。着力抵御国际经贸风险,持续擦亮“丝路护航”品牌,主动感知回应企业需求,多维度为企业提供涉外服务,1-6月,共发布预警信息353条;1-5月,共签发原产地证65084份,同比上升14.1 %,其中企业自主打印率达99.42%,居全省首位;累计受理商事纠纷91起,助力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7000万元。着力守住行业安全生产红线,强化重点领域管理,巩固“非标油”智治机制,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督促指导拍卖企业规范经营,部署开展家政进社区试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提升,限时整改问题线索69条;针对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涉及再生资源回收点污染问题闭环销号。深入推进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数字化监管,办结信访举报警单101件,满意率100%。加强散装水泥发展应用,1-5月,全市水泥散装率84%,预拌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长7%,好于预期;专用车辆驾驶员100%持证上岗,上半年新增行业新能源车10辆,累计达55辆。
8.增强党建引领向心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原原本本学《条例》,已开展自学、集中学习、座谈交流10次,组织相关党日活动3次,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1次。推动“四强”筑基工程落实落细,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好巡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开展“党建引领 图强争先”先锋行动。锤炼过硬干部队伍,助力“三支队伍”建设,围绕“五个一”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在“一号开放工程”中担当作为。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做好“结对共建”一件事,开展“党建联建赋能乡村振兴”活动,组织电商专家为乡镇企业开展电商直播技能培训。
二、下半年工作举措
坚持目标导向,以更大决心、更优举措、更高标准,奋力交出“全年红”报表答卷。
一是守好开放底色。围绕“2335”外贸保稳提质行动,做优外贸金融环境,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险覆盖面,联动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充分利用对外贸易预警体系、“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全方位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案件应对能力。做强海外仓、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市场采购试点出口潜力,全年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50亿美元。做实“外拓内引”,持续擦亮“纺城绍兴”出海品牌,组织好广交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组展参展工作;谋划打造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提升重点国别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我市企业创造更多贸易机会。做好合规发展,有序抓实外贸领域联合监管工作,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同,积极应对数据核查和税收征缴。指导各区、县(市)做好《鼓励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落地,坚决清理与出口挂钩补贴政策。联动海关、税务、外管等监管部门,开展外贸企业合规培训,消除企业发展顾虑。
二是增强双向磁力。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全力打造“投资绍兴”品牌,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切实发挥“2(2)+6+N”重大平台核心引领作用,推进招商引资、返程投资“两翼齐飞”,推动政府、市场、企业“三路并进”;健全完善“投资绍兴”机制,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建立“重大项目盯引+企业返程投资+利润再投资”三张清单。支持高水平“走出去”,深入实施“丝路领航”,鼓励企业做强绍兴“总部功能”,加快境外经贸园区建设,健全海外绍兴人网络,提高本土企业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资源配置能力水平;着力开展“联盟拓市”,鼓励民营建筑企业在新兴领域“国”“民”合作,带动装备、设备出口,支持企业探索“投建营”“对外设计咨询”等新模式,进一步延伸对外承包工程产业链。
三是扩大消费市场。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彰显“绍兴特色”。推出自选动作,鼓励各区、县(市)根据自身消费特点、产业链特色,优化本土消费品“换新”行动。兑出绍兴速度,安排专人,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国家、省、市各级政策兑现,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造出全域热潮,紧扣重大、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宗消费品促销活动,并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强化政策解读,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持续培育市场主体,力争全年实现新增贸易纳统单位500家以上。打造品质场景,做好省级智慧商圈、高品质步行街和夜间经济特色城市“大考”迎检。壮大本土消费品牌,加快绍兴老字号立法进程,擦亮绍兴菜金字招牌,办好第四届中国地方菜发展大会。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推进诸暨、柯桥省级县域商业试点县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全年新增冷库面积3000立方以上、农产品生鲜冷链零售网点10家以上。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四是加快数贸提质。扩大服务贸易、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制造、旅游、运输等传统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医疗、数字旅游、动漫游戏、智慧物流发展。深度推广服务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提升政策资金申报便利度,扎实开展“政策服务季”暖企、助企、惠企活动,提升企业获得感,营造新兴贸易业态健康发展良好氛围。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应用,建设独立站,争创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品牌。推动“产业集群+供应链”融合发展,加快Weich home textile海外纺织品东南亚运营中心省级跨境电商激励项目建设,加快越城区等地跨境电商园区错位发展,实现全域覆盖。
五是推动园区创优。指导开发区(园区)在全国、全省比拼中争先进位,力争3家国家级经开区“国考”全部位列“百强”,延续上行态势;争取经开区在全省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中位列全省同类前1/3强,保持领先地位。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和省外开发区结对,实质性开展共建共促活动。做好我市开发区清廉园区建设优秀案例推荐,努力打造清廉单位建设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