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其他部门和单位 > 市税务局 > 政务动态

税惠“添柴”助“小笼包经济”烟火升腾

发布日期:2024-09-30 08:4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嵊州市被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荣誉称号,延续着百年老手艺,孕育了百余种特色小吃,其中小笼包以皮劲道、肉鲜美、味浓郁的特色成为了广大食客们“舌尖上的共鸣”。嵊州市税务局立足地方美食文化发展特征,聚焦本地餐饮行业、特色美食企业涉税需求,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倾心倾力赋能“小笼包经济”。

税惠“升温”,推动富民产业

“一笼包子一座城,嵊州小吃扬美名”。小巧玲珑、皮软肉嫩、温润如玉的小笼包,承载着嵊州悠久的饮食文化,饱含着嵊州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嵊州市越嵊食品有限公司的小笼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和面、擀皮、包馅、封装,总经理裘张兰指着正在发酵的面团说:“我们生产的小笼包是老面醒发,自然发酵20个小时,纯手工制作,一天差不多能生产10万多个小笼包。”    

从零散的路边小摊、夫妻档口,发展为从业者超过8万人、年产值达110亿元的富民产业,嵊州的“小笼包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作为全省的一张舌尖‘金名片’,小笼包能够迸发出大能量,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支持。”据张兰介绍,“去年我们享受到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了企业所得税40万元,随着各项税收政策利好的到来,我相信我们的发展也会像小笼包一样蒸蒸日上。”

为着力推进嵊州特色小吃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嵊州市税务局围绕小吃行业,组织“剡税青年”服务团队深入走访企业、全面问需问计。同时,根据小吃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整合梳理发展各阶段所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更快、更准、更实的举措提升“政策找人”服务质效。

政策“加料”,助力智造升级

走进浙江包行食品有限公司,一时间找不到传统的蒸笼、蒸锅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托盘和先进的蒸制隧道。“我们的面团,全程历经24小时恒温发酵,全自动操作,发面的颜色始终保持均匀。”浙江包行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灿永介绍,与传统依赖老师傅的经验相比,利用醒发库技术能够确保面团的标准化生产。

包子之所以口感好,除了对发面的掌控外,还因为其他“黑科技”的加持。“我们采用先进的预冷隧道技术,精确控制预冷时间为18分钟,确保包子汤汁紧锁。这样的包子口感与新鲜制作的包子几乎无异。”董灿永自信地说道,“企业之所以能够花这么多时间和心思引入‘黑科技’,离不开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因为平时生意太忙,很多政策规定我们都没办法及时了解,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指导我们开具数电票和使用新电局,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精力,潜心研究小笼包的‘智造’之路!”

嵊州市税务局围绕小笼包企业“智造”升级需求,为企业配备“一企一人”“税顾问”,全程跟进企业项目建设,并定制“涉税需求清单”,支持企业引入模块化的自动成型线、全自动重金检测设备等,为“小笼包”提供“大蒸笼”。

服务“助燃”,夯实共富之路

馅料怎样调才能又香又鲜,细褶怎么捏才更均匀好看,掌握火候有哪些方法和技巧……走进嵊州市甘霖镇的两头门小吃“共富工坊”,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红平正向几名村嫂讲解制作小笼包的窍门。“经过培训,我现在10秒就能包一个,一天能制作小笼包3000多个,一个月工资有6000元左右。”两头门小吃“共富工坊”员工张常平高兴地说。

“在村民家门口举办的‘工坊式’培训深受欢迎,不少学员已经独立开起了小吃店。”说起“共富工坊”模式沈红平滔滔不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税务部门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给我们讲解税费优惠政策,而且手把手辅导业务操作流程、电子发票的开具和注意事项,服务很细致。”针对小笼包销量旺盛、开票业务量激增的情况,嵊州市税务局成立“流动税校”,把纳税人学堂开到田间地头,以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推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精准落实。

近年来,嵊州市税务局以打造“双百亿”级的全产业链小吃“共富工坊”为导向,实施“帮扶单位+帮扶村”共富共建模式,通过“税情日”集中服务、机关村社共建“一件事”等方式收集困难需求,汇编形成《扶持小吃产业村发展规划意见》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