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13Q/2024-253693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 公开日期: | 2024-07-08 |
主办单位: |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
肖磊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更宽广和更全局的视角挖掘和打造大运河文商旅题材”的建议》(第262号)已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01.4公里。近年来,我市以传承文脉与文物活化为工作重点,全面深化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努力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大运河文商旅新名片:
一是依法保护,守护大运河生命线。2023年至今,全市共审查指导涉及大运河保护区划内的各类项目约30项。健全保护体系,不断压实沿线属地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越城、柯桥两地文旅部门联合签署《大运河联防联控协议》,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完善保护机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投入。持续开展绍兴古桥群、绍兴古城文物古桥等22座大运河上古石桥保护监测,创新无人机空中巡航与地面巡检相结合的文物安全检查模式。建立以文物遗存勘测、节俗文化归档、水域生态修复等文化专项为支撑的大运河保护体系。
二是摸清家底,做好水质达标排放。2023年浙东运河8个监测断面均实现Ⅲ类水环境功能要求。全市开展初次排污口三级排查和监测工作,共排查运河上各类排口1000余个,全面摸清大运河河道“家底”。大运河沿岸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共23个镇街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初步实现水清、岸净、景美的目标。
三是整体建设,唱响“水旅”文章。积极推动大运河航道功能转型。目前,大运河基本已无货船通行,航道功能从货运转为以客运为主。实施了环城河滨河休闲步道工程、环城河环境提升工程(一期),全线贯通12.5公里环城河步道,并开通环城河线、鉴湖线等旅游航线,在古城运河段推出“寻觅越宋古韵——八字桥乌篷船”航线,展示绍兴地方风俗,丰富旅游业态。
下一步,我们将把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和构建绍兴全域旅游骨架有机融合,并以此打造绍兴运河之城的强IP,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水旅”融合发展。擦亮内河精品旅游航线名片,在2条省级精品航线基础上争创更多省部级精品航线,开展市内精品航线评比。加强对大运河水质监测,继续开展走航“体检”,切实发挥沿线水质自动站预警作用,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形成预警管理闭环。高质量推进运河沿岸“污水零直排区”星级镇(街道)建设。以“夜游船”专项整治为抓手,鼓励新能源客船应用。完善涉大运河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联络会商制度,全方位提升我市水上旅游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做好传承文章,赓续运河文脉。编制实施绍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规范、浙东运河(越城段)保护传承利用项目规划。以大运河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为抓手,协同推进古城运河上大路房屋保护更新修缮、“茶饮一条街”建设和阳明故里整体开发,打造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新样板。实施大运河浙东运河(越城段)遗产界碑界桩建设专项行动,浙东运河(曹娥段)综合整治工程,浙东运河(东关段)古纤道修缮工程,完善大运河遗产标识体系,增强大运河遗产的社会感知度。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研发“新时代浙东运河”系列宣讲作品,开展“对话运河”理论走亲、“运河沿线”宣讲点亮行动等活动,讲好运河故事。
三是激发沿线文商旅活力。提升会稽金石博物馆、中鑫艺术博物馆、青瓷博物馆等博物馆展陈水平,打造2个博物馆群落。谋划“运河+”新产业,高标准推进浙东运河文化园运营,引进非遗工坊、民宿、连锁餐饮企业,配备旅游接待设施与合理消费场所,将浙东运河文化园升级为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综合园区。加强运河水生态修复与“文旅”元素相融合,谋划申报EOD项目。围绕推动水上旅游新突破,整合霞客古道、盐帮古道、安山古道、韩妃绿道、潜溪绿道、澄潭江绿道等徒步游线开发,打造具象化的水上唐诗之路。
感谢您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发展与合作处蔡彦
联系电话:85122310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