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13Q/2024-253735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公开日期: 2024-07-03
主办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9-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民盟绍兴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图强争先打造“一点一心N极”,凸显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绍兴亮点”》(第18号)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从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到2024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十年间,这条古老运河焕发出新的时代风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绍兴考察,在浙东运河文化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局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夯实保护基础、探索传承路径、活化利用空间,持续打造绍兴“运河水乡”新名片:

一、加强大运河传承研究

立足鉴湖研究会、绍兴博物馆等研究力量,成立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绍兴市文博研究中心等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并成功举办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研讨座谈会。在全省率先设立“浙东运河文化研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加强考古研究,近期稽山中学遗址取得重大考古进展,发现越国时期至汉代大型建筑基址,其可能为越国都城京畿区和汉代官署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以考古实证绍兴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二、创新大运河数字化管理

加强物联技术运用,实施大运河沿线文物安全监测评估,建设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服务系统等数字化应用平台,将大运河周边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数字化管理,监管覆盖率达100%,有效监管文物安全。建立文保监控平台,在大运河重要点段设置监控点位,实现24小时实时动态管理。完成大运河(绍兴段)及运河遗产点古纤道、绍兴古桥群等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二维码宣传平台搭建,多维度展示运河相关图文信息,落实责任共识,健全监督防线。

三、开展大运河推广交流

2023年10月16日,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召开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研讨座谈会,围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史上的浙东运河”“文旅深融赋能浙东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市大运河文脉传承发展贡献智慧力量。2023年11月上旬,承办2023年度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培训班,促进与省内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机构的业务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市大运河遗产监测水平。今年3月,圆满承办全省文物局长培训会议、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及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二届浙江省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不断挖掘运河文化的精神要义和时代价值,提升运河文脉延续的立体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的重要指示,持续加大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力度,继续系统化推进工作:

一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理念,联合上级文物部门适时开展大运河专题考古,明确“山阴故水道”地理位置,谋深、扩面、做实大运河基础研究。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排查、梳理大运河遗产要素和沿线文物保存状况,提前介入收储河磡、柱础、门窗等运河沿线大小构件,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工作。

二是持续建设数字化平台。继续建设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服务系统等数字化应用平台,做好“文物守望者”(预防文物法人违法)数字化平台升级工作,在有力保障“文物守望者”应用文保巡查、遥感监测功能顺利运行基础上,加快推进文物审批模块优化升级,配合实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测绘工作,提升涉文物项目审批效率。

三是深入开展推广交流。谋划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展多姿多彩的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促进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及中国黄酒博物馆等展示场馆,举办各类非遗活动,促进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举办各类大运河论坛、研讨会,加强与运河沿线城市的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感谢贵单位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处  蒋玲玲

联系电话:85081189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3日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