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30G/2024-256345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公开日期: | 2024-06-18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陈少军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66号提案《关于布局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创新发展优势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函告如下: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物理空间的重要体现和关键装备,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细分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科技攻关、人才引育、项目支撑、产学研合作、应用示范推广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紧密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绍兴市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应用与发展,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抢占制高点,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一、加强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
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我市科技攻关主攻方向之一,全面开展卡脖子技术和进口替代技术的摸排梳理,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鼓励人工智能企业根据需求面向省内外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进行发榜征集,聚焦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系统软硬件、数据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解决人形机器人领域“卡脖子”重点项目。引导和扶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点,降低技术创新的对外依赖度。鼓励我市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牵头申报承担相关领域国家、省级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二、加快人形机器人领域创新平台建设
瞄准我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需求,布局和建设一批人形机器人领域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细分领域突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四个一批”工作机制,构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目前,三花智控、捷昌、五洲新春等企业均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打造创新研发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深化与G60、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科创走廊协作,高标准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以突破若干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瓶颈为重点,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视觉、自主无人智能系统等领域新建一批人形机器人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创新平台。三是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建设集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优势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在绍高校等联合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创新服务平台赋能龙头企业技术提升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做强人形机器人领域高质量人才队伍
一是畅通战略人才招引通道。面向海外抢抓引才,2023 年新增先进制造领域省顶尖专家2人,新入选先进制造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117人。举办“万亩千亿”新产业全球创业创新大赛,设置数字经济、光电信息、智能视觉、智能制造等与人形机器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产业领域设立专项赛道。二是强化产业和人才双向赋能。实施人才特派员行动,2023年从全国知名高校遴选首批102位专家学者到包括捷昌线性驱动科技、五洲新春、日发精密机床等在内企业开展人才引育、科技攻关等合作服务。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如新昌轴承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以来累计引进工程师 310 余人,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产业人才储备。三是擦亮以赛引才工作品牌。举办 2023 国际先进制造青年科学家大会、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双创”大赛空天装备专场赛、第八届中国·绍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产业人才创新发展论坛暨 2023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加快集聚先进制造领域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积累技术和人才储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聚焦人工智能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的布局应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谋篇布局“规划”的蓝图
加强人工智能及细分领域顶层设计,开展前瞻布局规划研究。一是研究制定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走访调研我市相关人工智能企业,邀请院校专家、行业协会,研究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产业布局,并明确下阶段重点推进任务。二是指导各地布局“智能+”产业。立足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定位,诸暨谋划智能视觉产业,围绕智能视觉零部件和算法软件及开发工具、智能视觉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终端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链条布局发展。上虞区利用自身游戏产业进行人工智能布局,汤姆猫成立人工智能公司。新昌县制定《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三花智控、万丰、斯凯孚等龙头企业和智能装备小镇平台,开发高端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以及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研究,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先导区。三是推动相关产业集聚落户。在全市组织开展“一局长一项目”产业链招引行动,加大向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招引的倾斜力度,招引包括追觅科技、科大讯飞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绍兴,有力助推通用机器人关键组件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奋力写好“人才”的文章
一是开展招才直通车。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开行“人才专列”,赴全国重点高校招引专业人才。实施绍籍学子“回家”计划,开展市外学子“留在绍兴”系列行动,组织大学生到三花、陀曼、日发等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见习实习培训。围绕我市“10+2”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重点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紧缺领域,继续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二是办好相关领域人才赛会。聚焦生命健康、泛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高规格举办第四届“万亩千亿”新产业全球创业创新大赛、智能视觉、脑机接口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赛事,以优质赛事人才资源服务地方发展载体。三是培育一批本土人才。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及能力评价,深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产业人才队伍。开展专业技术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改革,激发工程师创新攻坚活力。
三、深化做好“平台”的搭建
一是做好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小微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单项冠军、工程师协同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二是继续做好相关领域科创平台建设。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引进和项目合作,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支持陀曼、五洲新春、天姥实验室等企业、科研院所引进6位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申报国家级科技领军计划。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并与绍芯实验室、浙大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联合,努力攻克一批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
四、继续做好“服务”的对接
一是做好资金保障。会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更大程度发挥产业基金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发挥利用好中小企业投资基金,走访调研投资项目,向人形机器人领域这种高成长性的项目倾斜,推动企业“长高长壮”。二是做好攻关推广。会同科技部门进一步扶持推广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和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以点带面,力争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突破。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专题对接活动,在成果转化、技术合作方面推进校企合作。做强中试基地技术承接、成果孵化、人才引育等功能,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感谢您对绍兴布局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创新协作处 陈晨
联系电话:88269860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8日